張榮生
《中國詩詞大會》是中央電視臺自主創(chuàng)新的節(jié)目。制作第一季時,總導演顏芳和她的團隊整整工作了600天,修改了20多版;今年從大年初二到十一,顏芳以高度緊張的心理期待《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的結果。春節(jié)七天長假,節(jié)目在央視一套和十套的黃金時間播出后,累計收視觀眾11.63億人次,微信上,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網(wǎng)、新華社等各大媒體發(fā)布了節(jié)目臺前幕后的諸多信息。新浪微博上有關中國詩詞大會話題閱讀量超過了一億次,這檔在網(wǎng)絡上叫做“清流”的綜藝節(jié)目領跑了收視排行榜,網(wǎng)上的好評如潮:“這才叫‘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全家老少一起看完了整個中國詩詞大會”;“真佩服選手的詩詞儲備,看得激動”;“好像好久沒看到一檔國內原創(chuàng)的電視節(jié)目能達到幾乎‘零差評了”,網(wǎng)友“sue”這樣說。第二季總決賽甩開了眾多的熱門節(jié)目和影視,收視率破1,市場份額遠遠超過第二名30%,顏芳顯然取得了超好的成績。
當了三十余年的電視人、頻道總監(jiān)闞兆江原先認為中國詩詞僅為古代文人雅士所愛,曲高和寡,與一般公眾有著很大距離,盡管制作期間,他看過許多遍,仍然擔心節(jié)目的收視效果,最后才知道節(jié)目不僅收視率很高,而且有著不俗的口碑,與粗俗無聊的“爆米花”節(jié)目不一樣,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給熒幕帶來了一股高雅清新之氣。
第一季只考唐宋詩詞,秉承“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宗旨。第二季范圍擴大到從《詩經(jīng)》開始的整個古代詩詞以至毛澤東詩詞。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開始,到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的上下求索;從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到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隱士風度;從李白“黃河之水天上來,”到李清照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婉約纏綿,千百年來中華兒女就是從這些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詞中陶冶著心靈,品味了人生。
第二季出題,首先選擇具有當代意義的經(jīng)典名篇詩詞,以中小學教材中的名篇為基礎,而稍加擴展約400首;其次力求與現(xiàn)代生活相關連;再次篇目應生動活潑而不呆板。形成一種“熟悉的陌生”狀態(tài)。
作為嘉賓,康震、王立群、蒙曼、酈波的點評十分精彩。一些生僻的典故經(jīng)過解說就化成了通俗的故事,比如辛棄疾“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汰侈》,東晉時王愷有一頭異常珍貴的牛,叫“八百里駿”。有一次,王武子對王愷說;“我射箭的本領的確比不上你,我想拿你的牛作賭注,和你比賽射箭,押上一千萬錢頂你這頭牛?!蓖鯋鹫讨约荷浼谋臼赂呙鳎€認為這頭好牛沒有可能被殺,于是答應了他,并且讓王武子先射。哪知王武子一箭射中靶心,接著坐在馬扎上,讓隨從把牛心掏出來烤了吃了。李白的“蕭蕭班馬鳴”,酈波解釋金文“班”的字形,中間是一把刀,用刀把一塊完整的玉分成兩半,這就是“班”,引申為“分開”的意思。歷史書上的“班馬”,有的說是班固和司馬遷,有的說是班固和司馬相如,李白詩里的“班馬”用的是“班馬”的本義,指的是離群的馬,表示友人的離別。從嘉賓的解說中,人們得知“春來江水綠如藍”,這藍不是色彩而是藍草;“云夢澤”是云澤和夢澤的組合;詩詞中很多“看”,應該讀作第一聲而不是第四聲。這些知識,不僅有趣味性,而且使參賽者和觀眾受益匪淺。
主持人董卿不僅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而且有著很高的文化涵養(yǎng),有古典文學碩士的背景,針對現(xiàn)場評委、選手、百人團的種種表現(xiàn),她能隨機應變,恰到好處地加以調度。比如選手黃明霞,在百人團中非常普遍。節(jié)目結束了,無意中請她發(fā)言,這才知道她是癌癥患者,在短短的68天里,經(jīng)歷了10次化療,50次放療,兩次手術,頭發(fā)掉的一根都沒有了。醫(yī)院里有位語文教師的病友,從唱戲到詩詞聊得很深入,她們相約得參加詩詞類的節(jié)目,結果病友沒有挺過治療。董卿指出:黃明霞不像我們許多年輕人,見識廣,閱歷多,受過高等教育。但黃明霞依然在并非專業(yè)的詩詞中,汲取文化的力量,戰(zhàn)勝病魔,坐在今天的賽場與我們同場競技,認認真真回答每一道題,衷心希望這位選手盡快康復,希望更多幸運的人,珍惜自己當前的幸福。
做第六期時,一位女孩清脆地唱著杜甫的《春夜喜雨》,女孩父親輕輕地和著,被這場景感動,董卿眼里閃著淚花,用蘇聯(lián)詩人葉賽寧的《我記得》送給選手:“當時的我是何等的溫柔,我把花瓣灑在你的發(fā)間,當你離開,我的心不會變涼,想起你,就如同讀到最心愛的文字,那般歡暢”;送給一位選手盲人父親的,則是阿根廷盲人作家博爾赫斯所說的;“上天給我浩瀚的書海,和一雙看不見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設想,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p>
節(jié)目沒有提詞器,大段的吟誦只能靠記憶。要進百人團,大致要求能背誦300首到3000首詩詞,至少得熟讀《唐詩三百首》,背誦的量當然是越多越好,關鍵在于理解,“90”后陳更在總決賽時輸給武亦姝,她遇到這樣一道選擇題:“飛上枝頭變鳳凰”這句詩,最早是形容誰的?正確答案是“陳圓圓”,陳更卻選擇了“蘇小小”,從而敗下陣來。因此背誦并不是絕對的。題目中至少有一半不是考背誦的,第一輪每位選手須答9道題,其中有4至5道是選擇題,全考理解水平、鑒賞水平以及背景知識。決賽是9道搶答題,考察的是觀察、反應、理解等綜合能力,光會背誦絕對不行。
在詩詞比拼中,輸贏并不是最大的看點,看點是選手身上的故事。在百人團中,雖然有著不少詩詞達人,如工科博士陳更,大學生陳宜幸,初中生姜聞頁、侯尤雯,但更多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普通人。他們不分年齡、民族、學歷、職業(yè),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七歲兒童,還有在中國學習的外國友人,他們共同擁有一顆熱愛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心,具有詩詞的藝術修養(yǎng),從而在現(xiàn)實中展現(xiàn)自己詩意地棲居的人生。
河北農(nóng)村婦女白茹云,六年前罹患淋巴癌,需要到石家莊做化療,為了省24快錢,早晨5點起床,輾轉換了5回車,上午10點才到醫(yī)院。住院期間,她買了一本詩詞鑒賞,住院一年多的時間里,把這本書讀完了。做完化療后,她的鼻子、耳朵、眼睛、嗓子都有毛病,但她還是自信地站在詩詞大會的現(xiàn)場上,豁達地念出“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她答對了全部九道題。拿下了285分的高分。盡管以微小的差距輸給了姜聞頁,在舞臺上最后一分鐘,還是笑嘻嘻的說;“生病的人不要太灰心,我們活著就好。活一天,就高興一天?!泵鎸ν纯嗟娜松?,她詮釋了真正的詩意。
奪冠不是主要的。詩詞大會追求的是以詩會友的文化精神。
2月3日,第六場擂主爭奪賽的兩位選手進入“飛花令”環(huán)節(jié)?!帮w花令”是古代酒令的文字游戲。唐代詩人韓翃《寒食》有句“春城無處不飛花”。最基本的“飛花令”要求詩句中必須含有花字,而且對花字的出現(xiàn)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花開堪折直須折”,第一個字是花;“落花人獨立”,第二個字是花;“感時花濺淚”,第三個字是花;“竹外桃花三兩枝”,第四個字是花;“不知今水花生發(fā)”,第五個字是花;“千樹萬樹梨花開”,第六個字是花,“深巷明朝賣杏花”,第七個字是花。
“飛花令”環(huán)節(jié)設一個關鍵字,如“花”“春”“月”“風”“山”等。因而這是真正高手之間的對抗??疾斓牟粌H是詩詞的儲備量,還是選手心理素質和及時反應的較量,一來一往,幾十個回合,稍有遲疑接不上就算敗陣,因此這一環(huán)節(jié)是中國詩詞大會最大的亮點。
2月8日總決賽中戰(zhàn)勝上期擂主北大女博士陳更奪得頭籌的是上海復旦大學附中十六歲的高一女生武亦姝,以“酒”為題,連說三句酒字詩;以“月”為題,在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后被提醒重復,重復成為考驗選手詩詞積累和心態(tài)的關鍵時刻,好幾位選手都是在被提醒重復時敗下陣來。武亦姝不僅不慌,還微笑者脫口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這一《詩經(jīng)·七月》的名句,攻擂成功,奪得總冠軍。
武亦姝也有古典文化知識不足之處??倹Q賽之后的一場比賽,面對李商隱的《馬嵬》“如何四紀為天子”,一紀是12年,四紀是48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5年,將近四紀。讓選手回答“紀”的含義,結果武亦姝選擇了“時”,敗下陣來。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引發(fā)了廣大公眾的詩詞狂歡,希望越辦越好,喚起更多公眾的成長記憶,喚醒大家熱愛古典詩詞的詩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