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歷史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導入”新課,可以創(chuàng)設出出熱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興趣,提升無意記憶,產生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從而更容易接受課堂教學知識,發(fā)掘出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溫故導入法
溫故導入屬于歷史課傳統(tǒng)教學中最常用的導人法。它是根據(jù)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找準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以舊引新或溫故而知新,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雖然這種導人法往往缺少趣味性,但是歷史課是時間連貫性很強的課程,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利用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的認識更全面。如,學習夏、商、周歷史時,用暴君的殘暴統(tǒng)治銜接導人效果會更好。夏桀的昏庸,商紂的殘忍,周厲王的專制,其結果是毀滅了一代王朝,直接或間接促使了新王朝的建立。這樣的銜接,前后照應,過渡自然,使學生容易從以前的知識中轉人即將學習的課堂上來。又如,在學習“楚漢戰(zhàn)爭”這一內容時,教師先復習“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的知識,說明“秦滅六國、統(tǒng)天下、實集權、修長城、攻越族、御外侮、齊三量(文字、貨幣、度量衡)。其威多么顯赫、其功多么巨大,但就是這樣一個了不起的王朝,只存在了十幾年的時間就滅亡了,是什么原因呢?這不得不讓我們去探究?”這樣的導入方式,溫習了上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又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用懸念創(chuàng)設情境,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有利于教學活動與學生心境達成一致,順利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懸念導入法
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五四愛國運動”內容時,老師就可以先通過講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的故事,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他們探討的愿望,然后提出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為什么在巴黎和會上被當作戰(zhàn)敗國被瓜分?”通過這樣的問題的設置,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并急切想了解新課內容。又如,在教“秦的統(tǒng)一”一內容時,我設計了“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是誰嗎?為什么他要稱自己是皇帝呢?為什么秦朝要修建長城”等問題。這幾個疑問,像磁鐵一樣緊緊地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很快地引入到新課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導入設計時要注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有意識的設一些疑點,要讓學生意識到歷史課程的趣味性和探索性。
三、歌曲導入法
在初中階段,學生正是最活潑的年齡段,他們對歌曲特別的喜愛。所以在課堂之前以與本堂知識有關的歌來導入,可是既新穎又易接受的好方式。在講“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內容時,引導學生聽或者唱《國歌》是最好不過的導入法。在講到“巴黎公社”內容時,引導學生聽或者唱《國際歌》是貼切到家的做法。這樣的方式可以縮短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開課就被一種情緒所感染,達到氣氛活躍、情境交融的目的。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會學知識,理解情感,達成目標。
四、歷史圖片導入法
歷史圖片內容豐富、直觀,學生一目了然,可以直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的形象思維能力。在教學“宋代的城市生活”這一內容導入,我用彩色的《清明上河圖》(局部)的掛圖引入;在“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內容教學,也可采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圖片來導入;在“思想文化”中道教的興盛,可以用《泉州清源山太上老君像》的掛圖來導入;可以用《西游記》的連環(huán)畫或者帶圖的故事書來引入“玄奘西行”的學習等等。
五、歷史故事導入法
歷史故事導入法,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本課主題。
教師:同學們,我們都知道。人類是萬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類才有了人類社會的歷史。大約距今300萬年左右,地球上就出現(xiàn)了人類。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來的呢?我國古代流傳著女媧水和黃泥造人的故事。西方則流傳著上帝造人的傳說。那位同學給大家講講女媧造人的故事。
學生講故事:略
教師:隨著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終于認識到,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結果,是由古猿的一支進化而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六、理論導入法
對于知識尚少、抽象思維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學生還不能進行純粹的歷史理論教育,必須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將歷史理論滲透到實際的教學中去,達到教學目的。在歷史教學中,我也注意將歷史理論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滲透到導入方法中去,這樣的導入方法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比如,我在講“秦末農民戰(zhàn)爭和楚漢之爭”時是這樣導入的:在前一課的學習中,大家對秦始皇的評價有兩種說法,有的說他是暴君,有的說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也就是說,他既有功也有過,那我們上一堂課學了他的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過。通過這種導入法,既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初步明白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最基本的方法。
七、詩詞導入法
詩詞語言精煉、生動、優(yōu)美,尤其受到初中學生的喜愛。利用集中反映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和時代特征的詩詞導入新課,不僅能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教學“元朝的統(tǒng)治”一內容時,課堂伊始,筆者就用配樂詩朗誦起文天祥《過零丁洋》一詩。文天祥為抗擊元軍而率南宋軍民英勇奮斗的一幕幕場景,仿佛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文天祥堅貞不屈的崇高氣節(jié),又使孩子們?yōu)橹畾J佩。特別是當學生聽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時,一起跟著朗誦起來。在這種崇高的人格感召下,學生們的課堂學習氣氛十分活躍,大家迫切地想在新課中了解文天祥所處的時代背景。
八、多媒體導入法
現(xiàn)階段多媒體種類非常多,也很豐富,如:圖片、歌曲、視頻片段等。當然,無論是哪一種,時間都不能過長,起到一個簡單過渡的作用即可。這同時也就要求教師需要掌握一些較為先進的軟件工具使用方法,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各種精彩有趣的新課導入,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它們不但能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有利于師生之間感情的互動。因此,設計精彩有趣的課堂導入在初中歷史課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