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勇 葉鑫 黃強 洪之海 姚建軍 陳峰 江小華
多層螺旋CT與MRI對胰腺囊性腫瘤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
沈曉勇 葉鑫 黃強 洪之海 姚建軍 陳峰 江小華
目的 比較多層螺旋CT(MSCT)與MRI對于胰腺囊性腫瘤(PCN)的診斷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178例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的PCN患者的MSCT與MRI直接、間接征象,并選取同期胰腺MSCT與MRI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的48例患者作為對照,比較MSCT與MRI對PCN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結果 MRI檢測PCN直接征象的靈敏度、準確性均高于CT(均P<0.05);MSCT與MRI檢測PCN直接征象的特異度均為100.0%。MSCT與MRI檢測PCN間接征象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性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MSCT與MRI診斷PCN的特異度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結論 相較于MSCT,MRI對PCN診斷的靈敏度高,但特異度、準確性方面并未表現(xiàn)出優(yōu)勢。
胰腺 胰腺囊性腫瘤 CT MRI
胰腺囊性腫瘤(PCN)是一種少見的腫瘤,主要包括胰腺漿液性囊性腫瘤(SCN)、黏液性囊性腫瘤(MCN)和導管內乳頭狀黏液性囊腺瘤(IPMN),約占胰腺囊性病變的10%和惡性囊性病變的1%[1]。隨著現(xiàn)代醫(yī)學檢測技術的發(fā)展及國民健康體檢的普及,PCN的檢出率,特別是在無癥狀患者中的檢出率已明顯上升[2]。但目前PCN術前良惡性的鑒別仍缺乏有效手段,并常因診斷不明確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多層螺旋CT(MSCT)增強掃描已成為各種胰腺疾病的前線技術,并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wǎng)絡胰腺癌臨床實踐指南推薦[3]。MRI相較于MSCT空間分辨率較低,成像更易受到運動等因素的影響,但其對比度分辨率高,且隨著MRI技術的發(fā)展,MRI對PCN的診斷準確性已有明顯改善。本研究旨在比較MSCT與MRI對PCN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進而比較兩者對PCN的診斷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1 對象 回顧性選取2006年1月至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78例PCN患者為研究對象,包括SCN69例、MCN67例、IPMN42例。其中男47例,女131例;平均年齡51.1歲。通過檢索電子病歷系統(tǒng)選取同期胰腺MSCT與MRI檢查結果顯示正常的48例患者作為對照,其中男26例,女22例,平均年齡60.0歲。
1.2 方法
1.2.1 MSCT檢查 動態(tài)增強MSCT掃描序列包括平掃、動脈期、門靜脈期和延遲期,應用荷蘭Philips Brilliance 256排螺旋CT機進行掃描。患者檢查前禁食1餐,在掃描前30 min飲用溫水800~1 000ml以充盈胃和十二指腸。掃描參數(shù)如下:120kV,125~300mAs,準直0.50~0.75mm,螺距0.60~1.25,重建層厚3~5mm,重建間隔3~5mm。多平面(MPR)及3D VR重建層厚為0.5~ 1.0mm,重建間隔0.3~0.5mm。動態(tài)增強掃描時,應用美國Meorao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注射非離子型碘對比劑(碘海醇300mg/ml),注射流率為3~5ml/s,注射劑量1.5~2ml/kg,注射0.9%無菌氯化鈉溶液20ml水化。
對于胰腺的動脈期成像,采用自動跟蹤觸發(fā)閾值掃描技術,將感興趣區(qū)(ROI)置于腹主動脈起始部,閾值設為100Hu,當?shù)竭_閾值后最短延遲5s開始掃描。門脈期為觸發(fā)閾值到達后22~25s開始掃描,延遲期為注射對比劑后約90s。患者在掃描前進行屏氣訓練,保證每次掃描均在吸氣末屏氣至1次掃描結束,掃描范圍從膈面到腎中級平面。
1.2.2 MRI檢查 應用美國GE Signa HDx 3.0T超導MRI儀掃描,8通道腹部相控陣體線圈。常規(guī)胰腺平掃序列:軸位T1WI(同/反相位)、T2WI(抑脂序列)及DWI。DWI使用呼吸觸發(fā)SE EPI序列,采用Asset Calibration成像并校正,重復時間為2個呼吸間隔,回波時間68ms,b值(0,1 000)s/mm2,層厚5mm,層間隔1mm,矩陣128×128,激勵次數(shù)6次。Gd-DTPA作為增強掃描對比劑,注射劑量0.2mmol/kg,流速2.5ml/s,三期動態(tài)增強掃描采用肝臟加速容積采集(LAVA)技術,層厚5mm(2.5mm重建),采集矩陣384×256,并行采集的加速因子為1.75,單期的掃描時間約13~17s,以利于患者能在呼氣末屏氣狀態(tài)下順利完成每期的動態(tài)增強掃描。另外,在三期軸位動態(tài)掃描完成后,以相同的參數(shù)再進行一次冠狀位掃描。動脈期、門脈期及延遲掃描時間分別約為注射后20~25、60~70、180~300s。
1.3 影像學分析 本研究中負責影像學診斷的2位放射科醫(yī)師均有10年以上的臨床影像學工作經歷,具有豐富的腹部影像診斷經驗,并熟練掌握PCN的診斷標準;2位醫(yī)師均不知曉所閱影像的病理學檢查結果,獨立審讀同一患者的術前影像。首先,觀察腫瘤的直接征象[4],記錄腫瘤的壁結節(jié)、囊壁與中隔形態(tài)學特征(鈣化、增厚部分的形態(tài)及增強部分的形態(tài)),腫瘤的輪廓、大小等?;谶@些特征確定MSCT或MRI對診斷PCN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其次,考慮膽管、胰管、囊實性結構和胰旁結構(如淋巴結腫大等)等間接征象[5]來確定PCN的診斷。若醫(yī)師未能發(fā)現(xiàn)PCN直接征象,需利用間接征象判斷PCN,以確定MSCT或MRI對診斷PCN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和構成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2.1 MSCT與MRI檢測PCN直接、間接征象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性比較 見表1。
表1 M S C T與M R I檢測P C N直接、間接征象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性比較
由表1可見,無論是醫(yī)師1還是醫(yī)師2,MRI檢測PCN直接征象的靈敏度均高于CT(均P<0.05);MSCT與MRI檢測PCN直接征象的特異度均為100.0%(48/ 48);MRI檢測PCN直接征象的準確性均高于CT(均P<0.05)。無論是醫(yī)師1還是醫(yī)師2,MSCT與MRI檢測PCN間接征象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性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
2.2 MSCT與MRI診斷PCN的特異度比較 見表2。
表2 M S C T與M R I診斷P C N的特異度比較[例(%)]
由表2可見,無論是醫(yī)師1還是醫(yī)師2,MSCT與MRI 診斷PCN的特異度比較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均P<0.05)。
PCN有潛在的惡變可能,且通常PCN的惡變進展比較緩慢且局限,不同程度的細胞學改變與進展的特征存在著重疊,同一結節(jié)內或可見全部改變。因此,臨床需要一種高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性的影像檢查來鑒別PCN的良惡性。本研究結果表明,對于PCN直接征象檢測的敏感度,MRI比MSCT更有優(yōu)勢。MRI對于病灶顯示的額外優(yōu)勢來自于抑脂的T1WI序列和DWI序列,以及其對軟組織的高對比分辨率。抑脂T1WI序列能夠提供高對比度的胰腺腫瘤瘤體和背景胰腺實質之間的圖像,可作為與T2WI或增強后的T1WI圖像比較。已有文獻指出,DWI在檢測PCN的有效性[6]。
本研究結果還發(fā)現(xiàn),MSCT與MRI在MCN直接征象檢測的靈敏度方面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但對MCN間接影像檢測的靈敏度并未出現(xiàn)統(tǒng)計學差異。其它類型的PCN也沒有顯示出MSCT與MRI有統(tǒng)計學差異。有研究認為,MSCT與MRI檢測MCN間接影像對鑒別MCN價值有限,因部分MCN患者也可伴有慢性胰腺炎等的改變[7]。本研究結果顯示,MSCT與MRI診斷PCN的特異度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即與MSCT相比,MRI并未顯示其優(yōu)越性。分析可能原因:首先,常見的PCN例如SCN、MCN和IPMN盡管它們在未增強的影像上形態(tài)特征有部分類似,但彼此在增強模式方面顯示出明顯的不同,可以利用超聲、MSCT或MRI的增強掃描被較好的評估和鑒別;其次,MRI具有優(yōu)質的軟組織對比分辨率,有助于更好地顯示病灶,但在相同的條件下,其較低的空間分辨率與CT影像較高的空間分辨率可能會相互抵消。然而,結合臨床實踐,MRI不能替代MSCT對于PCN的評估,因MRI較MSCT需要更高的醫(yī)療成本和更長的數(shù)據(jù)采集時間??紤]到MRI對PCN瘤體檢測的靈敏度優(yōu)于CT,如果臨床上有可疑PCN的患者,CT影像卻沒有直觀顯示,不能明確診斷,可加行MRI檢查。
當然,本研究也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是回顧性研究,可能存在選擇偏差;研究僅對圖像作了定性分析,未進行量化分析;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都接受了MRI DWI檢查,但未評估DWI的診斷價值;表觀擴散系數(shù)(ADC)可能有助于區(qū)分慢性胰腺炎、正常胰腺以及PCN的各種表現(xiàn),本研究未進行ADC的定量分析。
綜上所述,相較于MSCT,MRI對PCN診斷的靈敏度高,但特異度、準確性方面并未表現(xiàn)優(yōu)勢。
[1]Meyer W,Kohler J,Gebhardt C.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cystadenomas and cystadenocarcinomas[J].Langenbeck's Archives of Surgery,1999,384(1):44-49.
[2]Hwang H K,Kim H,Kang C M,et al.Serous cyst adenoma of the pancreas:appraisal of active surgical strategy before it causes problems[J].SurgicalEndoscopy,2012,26(6):1560-1565.
[3]Tempero M A,Arnoletti J P,Behrman S W,et al.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version 2.2012:featured updates to the NCCN Guidelines[J].J NatlCompr Canc Netw,2014,12(8):1083-1093.
[4]Scott J,Martin I,Redhead D,et al.Mucinous 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maging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difficulties[J].Clin Radiol,2000,55(3):187-192.
[5]Lu D S,Vedantham S,Krasny R M,et al.Two-phase helical CT for pancreatic tumors:pancreatic versus hepatic phase enhancement of tumor,pancreas,and vascular structures[J].Radiology,1996,199(3):697-701.
[6]Park H S,Lee J M,Choi H K,et al.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ancreatic cancer:comparison of gadolinium-enhanced dynamic MRI with MR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versus MDCT[J]. J Magn Reson Imaging,2009,30(3):586-595.
[7]Prokesch R W,Chow LC,Beaulieu C F,et al.Isoattenuating 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 at multi-detector row CT:secondary signs[J].Radiology 2002,224(3):764-768.
(本文編輯:李媚)
《浙江醫(yī)學》對圖表的要求
稿件中若有圖表,分別按其在正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次序連續(xù)編碼。每幅圖應冠有圖題。說明性的文字應置于圖下方注釋中,并在注釋中標明圖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縮寫。線條圖應墨繪在白紙上,高寬比例以5∶7為宜。以計算機制圖者應提供激光打印圖樣。照片圖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對比度;圖中需標注的符號(包括箭頭)請用另紙標上,不要直接寫在照片上。每幅圖的背面應貼上標簽,注明圖號、方向及作者姓名。若刊用人像,應征得本人的書面同意,或遮蓋其能被辨認出系何人的部分。大體標本照片在圖內應有尺度標記。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數(shù)。圖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應注明出處。電子版投稿中圖片建議采用J P G格式。表格建議采用三橫線表(頂線、表頭線、底線),如遇有合計和統(tǒng)計學處理內容(如t值、P值等),則在此行上面加一條分界橫線;表內數(shù)據(jù)要求同一指標有效位數(shù)一致,一般按標準差的1/3確定有效位數(shù)。
本刊編輯部
2 0 1 7-0 1-1 8)
10.12056/j.issn.1006- 2785.2017.39.8.2017- 147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 201018972)
310003 杭州,浙江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放射科(沈曉勇、葉鑫、黃強、洪之海、姚建軍、陳峰);浦江縣人民醫(yī)院(江小華)
陳峰,E- m ail:chenfengbe@ 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