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昌中學,創(chuàng)辦于1925年,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學校以“不比闊氣比志氣,不比聰明比勤奮,不比基礎比進步“為校訓,形成了創(chuàng)造發(fā)明、德育、學科競賽、作文教學四大特色。
何文魁,浙江省新昌中學語文教師,學科帶頭人。指導學生在省級以上正規(guī)刊物發(fā)表文章近千篇。
文題1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一個熱鬧非凡的廣場上,一位老人用拖把蘸水在水泥地上寫字,龍飛鳳舞。很多市民駐足觀看,紛紛掏出手機拍照留念。有人感嘆,這么好的字,很快就干了,看不見了,太可惜了。這也是一種文化,應該留下來給后人看看,不能說沒就沒了。老人卻說,寫字就是圖開心,何必要留痕跡,讓我把字留下來,反而寫不好了。字跡干了,我沒有前面的壓力,會寫得更好。
例文
看淡結(jié)果 享受過程
浙江新昌中學 張宇婕
鐵畫銀鉤水色里,容與風流笑談中。老人以水為墨,筆走龍蛇,風將水痕一縷縷剝離,末了,地上空無一字,卻仿佛留下一句隱秘的禪語??吹Y(jié)果,享受過程,才能體味到白水鑒心的精神滿足。
擁有一顆享受過程的赤子心,方能恬淡從容??v是譽滿天下的盛世榮光,也抵不上為所愛之事全情投入時內(nèi)心的愉悅與豐盈。從這般心靈里流淌出來的文字,有著叩響心弦的魔力。美國詩人狄金森,青年時期棄絕一切社交,子然一身,埋頭創(chuàng)作三十年,甘之如飴。她留下詩稿一千七百余,生前卻只發(fā)表七首,在她離開后,友人才有機會把這些藏在盒子里的詩篇整理成章,使之見于世人。從她的詩歌中,我似乎聞到開滿鮮花的書房里糅合著墨水氣味的芬芳,也似乎看到女孩子執(zhí)筆書寫,笑靨恣意張揚。
中國唐代傳奇詩人寒山,更是看淡結(jié)果,享受過程,從創(chuàng)作上升到了生活態(tài)度。他一生無名,只以寒山為號,布衣敝履,村歌野嘯,每得一篇一句,信手寫于樹皮亦或大地一隅。若是有幸被隨行者眷抄,便以紙本流傳于世;若不幸流散荒野,風吹日曬化作塵土湮沒世間,想來他也會恬然一笑。“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若沒有看淡結(jié)果,享受過程的心靈,又怎能從涓涓清泉中,看到自己,從純白月華中找到靈魂的依托?
我們,或許無法做到如寒山子一般不計一切生活得失,但我愿意于行跡匆忙的間隙,只享受過程的芳草地,喜愛文字,便將文字描繪成花的模樣,不奢求蜂蝶駐足,只為不辜負一段花期,和心底一抹默默守望的暖陽。
人群散去,以水為墨的老人漸漸走遠,步履輕松從容,笑容恬淡安然。他將書法藝術留在淡褪的水痕里,只帶一身云淡風輕歸去——清淺時光,愿緩緩行,不踮腳眺望遠方的燈火,只愿沉醉在穿梭花徑的過程中,享受當下的意義。
文題2
閱讀下面的文字,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們生活在一個平衡的世界中。平衡的外延很廣泛,它包括生態(tài)的平衡、營養(yǎng)的平衡、心態(tài)的平衡、空間的平衡、時間的平衡等。平衡,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更為和諧。
然而在生活中,不平衡又往往不期而至。生態(tài)失去了平衡,人類就會遭到自然界的懲罰;營養(yǎng)失去了平衡,人就會產(chǎn)生疾病;心態(tài)不平衡,就會受壓抑,生嫉妒;國家發(fā)展不平衡,就會出現(xiàn)以強凌弱……
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例文
從失衡到平衡
浙江新昌中學 唐燁輝
下筆,勾畫,深深淺淺的墨色,在宣紙上暈染成一幅濃淡相宜的水墨。
生命,是烏黑濃郁的墨,成長,即是澄澈透明的水。從不諳世事那時起,濃稠的墨汁,兀自揮散在人生白皙的畫布上:歷經(jīng)光陰以來,終于懂得兌上清水,讓這深沉如夜的黑色,于明滅間勾勒出理性與和諧。
筆尖流淌的,從華枝春滿草木蔥蘢到蕭瑟衰微的季節(jié),就像經(jīng)由山水,經(jīng)由時光,我們一步步走來的人生。其間失衡或平衡的墨色,都是人生必經(jīng)的風景。
那傳承千年的中庸之道,那時光交匯成的平衡點,是亙古不變的寧靜——洛耶耳島的狼與鹿在生存與死亡間保持著平衡,法律與道德的制約之間有著平衡……平衡是在奔跑中的偶爾小憩,是帶著近乎于感動生命的美好,詩意地棲居著。
林圣庭在《一杯清水》中把生活喻為一杯普普通通的清水。我們的舌頭分辨的是酸甜苦辣,一杯清水帶來的只有平淡與乏味,我們需要用情感為一杯水增添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情感也使這杯水變得獨一無二。人們常說,食物里少了任何一種味道都是不行的,我認為人生也是一樣,是喜悅與失落交織成的一種欲言又止的平衡,少了任何一種情感,人的生命都不完整。
然而,人生的平衡其實包容著失衡,或者說,正是這種失衡才造就了更好的平衡。非同尋常的人生,是在不同味道的碰撞失衡中,醞釀出真正滋味的。
與失衡相對的,是均衡,而平衡不等于均衡。就像平均主義和“兩點論”是永遠行不通的,平衡追求的不是對等,而是自然與和諧,是新春初至時花樹欲發(fā)的朦朧。很多看似失衡的事物,也同樣運行在平衡的軌道上。
弘一法師曾說:“物忌全勝,事忌全美,人忌全盛?!边@很像留白的藝術,在盈滿與空白間,在失衡中,保持著微妙的平衡。哪怕是不懂藝術的人,也能一眼分辨出西洋畫與中國畫:西洋畫,滿;中國畫,空。西洋的油彩畫,各種顏色繽紛豐富充盈整個畫面,看似均衡的用色,卻不如中國水墨畫,寥寥幾筆丹青于白宣紙之上,不多的著墨,看似與空白的部分不相和諧,卻使畫面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平衡之美,在于過與不及間的恰到好處。
人生,這一幅水墨畫,濃淡勻調(diào)的墨色中,夾雜著蒼勁的筆鋒和些許留白,在失衡中,看到更美的平衡。從此刻起,在平衡的生活中詩意地棲居,不要讓物質(zhì)的盈滿填補精神的空白,以平靜的內(nèi)心,去勾畫平衡的美麗色調(diào)。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