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虔
小學科學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科學課旨在使學生科學素養(yǎng)多元目標全面達成。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興趣、好奇心與求知欲,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使學生愿意主動探究,獲得科學知識,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我做了大量的嘗試,下面簡單談幾點做法:
一、抓興趣點。學生不知不覺入課堂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學生心靈上的興趣之火?!笨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笨梢娕囵B(yǎng)學生的興趣可以使學生迅速地投入到知識的海洋中來,如果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學生就會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比如在教學《充氣玩具里的科學》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玩各種充氣玩具,在學生玩得興高采烈時,又提供兩個充氣量不同的球讓學生進行拍球比賽,用充氣不足的球參加比賽的學生的吃力表現(xiàn)立即獲得了助陣學生的不滿,于是在學生“不公平”的質疑聲中,我適時提問:“為什么充氣不足的球拍得吃力,充氣足的球就拍起來輕陜?”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即被激發(fā),自覺進入思考狀態(tài)。再如教學《反沖》一課時,我讓學生盡情地玩氣球。學生一聽情緒高漲,于是課堂立即成了歡樂的海洋,隨著學生的叫聲,氣球滿天飛。在玩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感受到了反沖的原理??梢娕d趣是學習的動力,只要學生感興趣,就會主動參與、積極學習。
二、抓質疑點。學生情不自禁提問題
《論語·為政》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惫湃嗽疲骸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钡拇_,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學生的質疑過程,是一個積極創(chuàng)新的思維過程。教師只有善于讓學生生疑,進行“相機誘導”,學生才會興趣大增,由疑生思,由猜想到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茖W課程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探究,探究發(fā)端于問題,有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前提是讓學生有效抓住質疑點。比如教學《熱氣球上升的秘密》一課時,我先做了一個實驗:點燃蠟燭,然后把塑料袋口朝下罩在蠟燭的上方,過一會兒松開手,結果袋子不僅沒有落到燭火上,反而飛到了空中。學生的眼睛立即睜大了,這時我適時提問:“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提出問題:為什么袋子自己就飛到空中了呢?再如教學《瓶“吞”雞蛋的秘密》時,我為學生表演了一個小魔術,把一杯水裝滿然后把一張塑料薄片蓋在杯口,接著迅速把杯口朝向各個方向,水卻一滴也沒有流出來,隨著我的演示,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學生瞪大的眼睛和不可思議的神情,這時相信每個學生都會產生“為什么水沒有流出來?”的疑問,可想而知,學生們產生了疑問,強烈的好奇心就會促使他們快速地投入到研究中去。
三、抓研究點,學生興趣盎然解問題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蓖ㄟ^課題研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關于“探究”的理念目前已經(jīng)得到了教師們的廣泛認識?!皩W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作為這一過程的引領者、組織者和親密伙伴的教師,在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要引領學生有效地開展科學探究活動。這就需要教師一定要抓好研究點,這樣,學生才會興趣盎然地解決問題。在教學《水變熱了》一課時,我手拿一個里面裝著水和一條小魚的燒瓶問學生:“如果我給燒瓶加熱,魚會怎樣?”幾乎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魚會死的”。接下來我的演示卻讓學生目瞪口呆,魚不僅沒死,反而依然在自由自在地游動?!盀槭裁呆~沒有死?”抓住了這樣一個研究點,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先猜想后驗證”的探究中。再如教學《水里有什么》一課時,在學生提出“用紗網(wǎng)、紗布可以除掉水中的雜質”這一猜想后,我是這樣引導他們制訂探究計劃的:
師:怎樣用紗網(wǎng)和紗布除掉水中的雜質?
生1:先用紗網(wǎng)然后再用紗布。因為紗網(wǎng)的縫隙大,所以先用紗網(wǎng)除掉較大的雜質,再用縫隙小的紗布除掉較小一些的雜質。
生2:應該紗網(wǎng)在上,紗布在下,這樣一遍就可以把雜質除掉。
生3:我覺得應該把紗網(wǎng)多折幾下。
生4:我覺得應該先把紗網(wǎng)、紗布分別多折幾下,然后紗網(wǎng)在上,紗布在下,這樣就會除掉更多更細小的雜質。
“為什么要這樣做?”我的這一問再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一定要讓縫隙最小才能除掉水中的雜質?!庇纱艘隽藶V紙,這樣過濾實驗步驟就被學生周密地制定出來了。可見,“研究點”抓好了,學生就會一步一腳印,步步深入,探究的效率就會高;反之,看似快,實則慢。
四、抓總結點。學生胸有成竹收成果
總結是課堂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卦O計課堂總結,可以統(tǒng)攬課題要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本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任務,抓住要點內容,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掌握規(guī)律性的知識。同時,也可以為后續(xù)課題埋下伏筆,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討的興趣。因此抓好總結點,學生對于整節(jié)課知識的把握就會胸有成竹。比如在教學《怎樣加快溶解》時,最后設計一個比賽:比一比誰能讓冰糖溶解得更快。比賽結束學生交流的方法其實就是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回顧,通過比賽實踐來進行總結,不僅避免了就知識而總結的枯燥,而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熱情,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教師抓住每一個點,由點及面,就會給學生呈現(xiàn)一堂精彩的科學課;學生抓住每一個點,由點及面,就會讓自己透徹掌握一個知識;教師學生都抓住每一個點,由點及面,就會誕生一堂成功的科學課。成功的科學課中,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會得到全面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