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梅
摘要:馬鈴薯病害主要分為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其中由真菌引起的馬鈴薯晚疫病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馬鈴薯病害,幾乎能在所有的馬鈴薯種植區(qū)發(fā)生。馬鈴薯害蟲分地上害蟲和地下害蟲,其中比較主要的有馬鈴薯蚜蟲等。
關(guān)鍵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
1.馬鈴薯早疫病
1.1發(fā)生規(guī)律:馬鈴薯早疫病病原菌屬半知菌類。早疫病菌源可以在植株殘體或其他寄主植物上生存。病菌在潮濕的情況下(降雨、灌溉、長時間露水),在受感染的植物表面產(chǎn)生孢子,其存活溫度范圍廣,并由風力傳播。早疫病產(chǎn)生的孢子比晚疫病少,通常比晚疫病發(fā)生早,但其生長傳播卻更少地依賴于葉片表面的長時間潮濕而且發(fā)展速度較慢。早疫病的受害部位最初癥狀是有角的黑色小斑點,隨著受害部位的擴大成熟,病斑逐漸變成一系列凸凹不平的同心圓,在葉緣處有褪色的枯黃組織。
1.2防治方法:馬鈴薯封壟后,植株生長穩(wěn)定期開始,每隔10d噴施1次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在田間發(fā)現(xiàn)早疫病癥狀時及時噴施治療性殺菌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7d噴1次,共噴3次。
1.2加強栽培管理。要盡可能減少馬鈴薯在逆境狀況下生長,保證植株需要的水肥條件,促進植株生長健壯,提高其抗病能力。
2.馬鈴薯晚疫病
2.1發(fā)生規(guī)律:馬鈴薯晚疫病在馬鈴薯生長的各個時期均可發(fā)生,青海省大多在馬鈴薯開花前后發(fā)生危害嚴重。病原以菌絲體的形式在田間殘留的塊莖、有機體,或儲藏的種薯中越冬。馬鈴薯晚疫病易在涼爽、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發(fā)生,但如果灌溉、潮濕狀況和涼爽的溫度持續(xù),它可在任何地方任何時期發(fā)生,即使在較熱、較干燥的地區(qū)或季節(jié),受到雨水沖刷或灌溉的植株在密集的葉冠底下形成一個潮濕涼爽的微環(huán)境,該病也會發(fā)生。病原能夠在葉片中迅速傳播,侵入健康的葉片組織,產(chǎn)生新生孢子。
2.2防治方法:開花前后定期噴施保護性殺菌劑——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當環(huán)境有利于病害發(fā)生時,使用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系統(tǒng)性防治,每隔7d噴1次。尤其在植株快速生長期,植株每隔幾天會成倍地生長,所以關(guān)鍵在于預防新生葉片受到病菌孢子的侵染。
3.馬鈴薯黑脛病
3.1發(fā)生規(guī)律:屬細菌性軟腐病害,侵染莖和塊莖,種薯從發(fā)芽到生長后期均可被侵染,而以幼苗最多。最明顯的癥狀是病株明顯矮小,心葉黃化、變小、卷曲,莖基部及根部變黑、腐爛。腐爛處有臭味。病株極易從土中拔出,多半死亡。病薯從臍部開始變黑,向髓部呈放射狀擴展,并產(chǎn)生黏液,有臭味。
3.2防治方法:切薯播種時,用55%敵克松按種子量的0.1%拌種,拌種時先將敵克松與少量干土或草木灰拌勻,再加10kg左右的干土拌勻,然后與種薯拌勻,必須隨拌隨播?;蛘邔?5%敵克松350g與15~20kg干土拌勻后直接撒施在馬鈴薯播種溝內(nèi)。田間發(fā)現(xiàn)發(fā)病病株時,及時拔除,或用55%敵克松稀釋500~800液灌根,或在莖基部噴霧。
4.蚜蟲
4.1發(fā)病癥狀:吸食植株汁液,使葉片卷曲,消耗植株大量養(yǎng)分,而且破壞葉片光合作用,更主要的是還能傳播病毒,對馬鈴薯的生產(chǎn)影響特別大。
4.2防治方法:用40%氧化樂果1500倍液噴施;一遍凈1500倍液噴施;70%殺蚜松1500倍水溶液,可加入洗衣粉來消融蚜蟲的蠟質(zhì)防治效果更佳。在遷飛期可用黃色板涂上機油誘捕殺。
5.地老虎
5.1發(fā)病癥狀:危害幼苗根部、地表面莖,造成缺苗斷條,危害薯塊,造成蟲眼,影響商品薯產(chǎn)量和質(zhì)量。
5.2防治方法:清潔田園,及早消滅田間及田間周圍雜草。幼蟲三齡前噴100倍敵百蟲液于地面;馬鈴薯出土后,幼蟲進行三齡鉆入地下土中,可用切碎菜葉50kg加15kg敵百蟲溶液(2%)攪拌均勻,傍晚撒入田間進行誘殺。
6.金針蟲
6.1發(fā)病癥狀:主要造成薯塊穿孔,失去商品價值。
6.2防治方法:可在翻地前在地表面噴施90%敵百蟲粉劑1000倍或50%辛硫磷乳劑1500倍液。另外,也可改變耕作方式,不連作,也不宜和茄科作物輪作,宜用谷類、豆類茬種植馬鈴薯。春馬鈴薯種植,冬前進行整地,深翻20-50cm,待第二年春土壤鮮凍后立即深耕耙撈,再播種,均能取得很好防治效果。
7.潛葉蠅
7.1發(fā)病癥狀:潛葉蠅能為害多種作物。特別是過度使用殺 蟲劑、使?jié)撊~蠅的天敵遭到毀滅的地區(qū),潛葉蠅是一種嚴重的馬鈴 薯害蟲。潛葉蠅體型很小,為害馬鈴薯的主要是幼蟲,其在葉片內(nèi) 鉆出很多可見的蟲道,破壞了大量葉片,嚴重的導致植株死亡,造 成大幅度減產(chǎn)。
7.2防治方法:成蟲可以用黏性的黃色誘捕物誘捕。必須防止植株開花前受到近1/3的危害。如果需要,應當使用對成蟲或幼蟲特別有效的藥劑。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斑潛凈是一種很有效的藥劑,藥劑稀釋倍數(shù)1000~2000倍,每畝用量25~60克。施藥時間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藥。施藥間隔5~7天,連續(xù)用藥3~5次,即可消除潛葉蠅的危害。
(作者單位:151700明水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