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超
一、各部位漏油及防治巧排除
1、油箱供油開關漏油
原因:開關處的石墨及石棉油封損壞。
巧排除:(1)將開關卸下,取出填料,用耐油橡膠片做兩個外徑比開關殼體孔大1毫米、內徑比手柄螺桿大1.50毫米的圓墊,把橡膠墊夾在鋼墊中間,然后一同套在手柄螺桿上,擰緊壓蓋裝置。(2)用石墨及石棉繩纏在兩個鋼墊中間并填滿,擰緊壓蓋裝置。
2、油管喇叭口漏油
原因:油管喇叭口錐面和喇叭口座密封不好。
巧排除:(1)擰接頭先擰有喇叭的一頭。(2)研磨喇叭口接頭后,在錐面上涂上密封膠,然后擰緊或鋸掉喇叭口,用擴制器重擴1個。
3、油箱放油龍頭漏油
原因:龍頭內的鋼球銹苑或失效。
巧排除:更換鋼球(直徑為15毫米,可用內徑是80毫米的軸承內的鋼球代用)。
4、空心螺釘接頭漏油
巧排除:(1)油管接頭端面、墊圈不平。(2)殼體上螺孔處凸凹不平。
排除方法如下:將接頭、墊圈磨平。將空心螺釘六方內面車平,然后擰緊或在墊圈的兩面涂上密封膠。
5、支重輪、托帶輪和導向輪漏油
原因:(1)膠皮密封套磨損、老化。(2)密封環(huán)嚴重磨損。
巧排除:及時更換膠皮密封套。更換大上密封環(huán)。須把密封環(huán)的兩個粗糙接合面適當研磨,并在兩邊涂上一層石墨滑脂,裝上后行走24小時不可進入水和污物。
6、變速箱漏齒輪油
原因:(1)變速箱軸承與軸孔的配合間隙過大。(2)油封磨損、老化。
巧排除:箱體軸孔間隙過大,可用鑲套法修復。若因油封磨損、老化而造成了漏油,則應更換油封。
7、各操縱桿軸處漏油
原因:(1)密封墊圈損壞。(2)軸與孔的配合間隙增大。
巧排除:可根據(jù)桿軸直徑選用合適的耐油橡膠做墊圈,其內徑比軸徑小1-3毫米,裝在與孔壁接觸的軸面上壓緊即可。
8、高壓油管漏油
原因:高壓油管經長期使用后,接頭錐面已磨損,導致密封不嚴。
巧排除:在高壓油管錐面與錐孔的配合處墊一段長1-2毫米,直徑約5毫米的塑料管,或墊一個內徑略大于油管內徑,外徑適當?shù)淖香~墊圈,或更換新高壓油管。
9、殼體接合面處漏油
原因:油底殼、氣缸蓋、氣門蓋置、正時齒輪室蓋、變速箱蓋、啟動機變速箱蓋等殼體的接合面處漏油通常是由于各緊固件沒有擰緊,墊片損壞或失效造成的。
巧排除:(1)經常做好緊固工作。(2)對于不常拆卸的部位如紙墊,若紙墊面積較小,可在紙墊兩面涂上一層鉛油(涂油前應將其在柴油中浸泡);若紙墊面積較大,可在紙墊兩面涂一層潤滑脂。(3)對于常拆卸的部位如氣門室罩蓋、濾清器殼體等接合面處,應采用石棉墊,并在墊上涂以鉛油。在緊固時,所在部位的螺栓應分幾次對稱擰緊。此外,應保證墊片完好無損,零件接合面平整清潔,各零件無錯位與變形。
10、曲軸箱滲漏機油
原因:紙墊破損或螺釘松動。
巧排除:拆下曲軸箱蓋,取下墊圈檢查,若墊圈完好,可擦凈并涂上一層鉛油,晾干后裝上即可;若有破損,應更換新墊圈。墊圈在安裝前應在柴油中浸泡20分鐘,然后涂上一層鉛油,特晾干后再裝上。螺釘應對稱地、均勻地用力緊固。
11、注油口和放油口漏油
原因:(1)柴油箱、汽油箱、液壓油箱、柴油粗細濾清器、高壓油泵、油底殼、變速箱等密封處螺紋和螺距不一致。(2)柴油箱蓋沒有密封膠皮。
巧排除:將密封處螺釘和螺距保持一致,全部采用細扣。加裝密封膠皮。
二、農機正確使用維護
1、禁止新機不磨合就作業(yè)。購回新機后,除了對其進行檢查和保養(yǎng)外,還必須嚴格按照出廠說明書規(guī)定的試運轉程序進行磨合,轉速由低到高,負荷由輕到重,以消除零件摩擦面凹凸不平的加工痕跡,使其表面光滑。有的機手買回新農機后,不按規(guī)定對機器進行試運轉磨合就直接投入作業(yè),致使機器的使用壽命大大縮短。
2、禁止作業(yè)前后檢查不到位。許多機手對作業(yè)前后的檢查根本不當一回事,致使農機在作業(yè)中零部件松動脫落,甚至傷害人體。因此,在農機作業(yè)前后,要細心停機檢查各部位螺栓、螺母、墊圈、開口銷等松動的要及時擰緊,丟失的要及時補齊,磨損變形的機件應立即修復,嚴防以小失大。
3、禁止排氣管積炭長時間不清理。大多數(shù)機手忽視對機車排氣管道的維護,長期不清理排氣管的積炭,結果使排氣管道截面變窄,排氣受阻,導致發(fā)動機耗油率提高,功率下降,出現(xiàn)“過熱”現(xiàn)象。因此,在一般情況下,每季度應對排氣管積炭進行一次清理,確保柴油機排氣通暢。
4、禁止換機油不徹底。
許多機手在機油須更換時,不是全部更換,而是向曲軸箱補充新鮮機油,使機油不斷地“累積”,誤以為這樣做既保證了柴油機的潤滑需要,又節(jié)約了開支。殊不知,機油在經過長期使用后已變質,雜質增多,潤滑質量下降,此時,即使經常補充新鮮機油,也不能使機油質量滿足要求,致使機件磨損加快,大大縮短了氣缸套、活塞等機件的使用壽命。同時,油中大量雜質會粘附于油道壁上,嚴重時會堵塞油道,從而導致發(fā)生抱軸、燒瓦等故障的發(fā)生。
5、禁止隨意調整氣門間隙。大多數(shù)機手不用專用工具檢驗,而是通過晃動氣門搖臂的感覺來判斷氣門間隙的大小。即使真的“八九不離十”,也會對柴油機的工作造成影響,輕者耗油量增大,發(fā)動機功率下降;重者使活塞與氣門發(fā)生撞擊,甚至引發(fā)爛活塞、折連桿、斷曲軸、打缸體等重大故障。
(作者單位:150500哈爾濱市呼蘭區(qū)許堡鄉(xiāng)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