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成+王琦+張寬忠+李振江
摘 要: 1∶25萬馬爾康幅范圍內有多個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巖體,呈大小不一的巖株或巖基產出,侵入三疊系西康群地層,在巖體與圍巖的接觸邊部,發(fā)育大量的熱接觸變質巖,受原巖成分的差異和受烘烤時的溫度差異影響,形成不同類型的熱接觸變質巖。熱接觸變質巖在空間上表現(xiàn)出由接觸內帶到外帶遞減的接觸變質圈(帶),這種規(guī)律性的圈(帶)呈環(huán)帶狀產出。根據變質礦物共生組合,將角巖化帶、斑點板巖帶和黑云母角巖帶劃為綠簾—鈉長角巖相;將堇青石角巖帶、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和矽線石角巖帶劃為角閃石角巖相。
關鍵詞: 1∶25萬馬爾康幅; 熱接觸變質巖; 變質帶; 變質相
1. 序言
熱接觸變質作用的蝕變巖是重要的找礦有利地段,系統(tǒng)調查、研究熱接觸變質巖,進行變質相、帶劃分,對于地質找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1∶25萬馬爾康幅區(qū)調(修測)是中國地質調查局下達的基礎地質調查項目,系統(tǒng)收集了巖石、構造等方面的資料,為研究區(qū)域性的地質問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地質資料支撐。
研究區(qū)的巖石除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外,其余巖石、地層均已遭受不同程度變質作用的改造。本文僅探討熱接觸變質巖的特征及其變質帶的劃分。
2. 熱接觸變質巖的巖石類型
區(qū)內的巖漿巖分布范圍較廣,它們與不同圍巖接觸形成不同的接觸變質巖:
斑點板巖:屬變質初始階段的產物,是重結晶作用不完全,殘留較多原巖特征的巖石中可出現(xiàn)新生變質礦物雛晶,呈斑點狀或變斑晶分布,具板狀構造。此類巖石多是泥質巖石受熱接觸,變質程度較低的產物。常見有斑點白云質絹云母板巖、斑點粉砂質絹云母板巖、斑點絹云母板巖等。
角巖化巖石:一般為巖體外接觸帶外帶的巖石。這類巖石原巖主要是泥質、粉砂質沉積巖。常見巖石類型有角巖化石英細砂質粉砂巖、角巖化絹云母板巖、角巖化灰質石英粉砂巖、角巖化長石石英中粗砂質細砂巖、角巖化白云質巖屑石英細砂質粉砂巖等。
角巖:分布于巖體與圍巖接觸近巖體的外接觸帶內帶。云母角巖:原巖為泥質巖或含雜質泥質巖,經熱接觸變質作用,泥質原巖蝕變?yōu)樵颇各[片(多為黑云母),有的巖石中可出現(xiàn)少量的變質礦物堇青石。常見的巖石類型主要有黑云母角巖、堇青石角巖石榴石黑云母角巖、堇青石黑云母角巖、黑云母方解石堇青石角巖等。長英質角巖:原巖為砂巖、長石石英砂巖、長石砂巖、酸性火山巖等,經熱接觸變質后,原巖發(fā)生重結晶,形成以石英、長石為主要成份的巖石,具典型的角巖結構,塊狀構造。主要巖石類型有:黑云母長英角巖、角閃石長英角巖、石榴石透輝石石英角巖、透輝石角閃石長英角巖、透輝石陽起石長英角巖、黑云母方解石英角巖、黑云母角閃石長英角巖、石榴石黑云母長英角巖、透閃石透輝石長英角巖、透輝石長英角巖、矽線石二云母長英角巖、含電氣石矽線石黑云母石英角巖、二云母石英角巖、二云母長英角巖等。鈣硅酸鹽角巖:原巖為鈣質泥質巖,變質后形成由透輝石、方柱石、陽起石等所組成的巖石。見有透輝石角巖、透閃石角巖、透輝石透閃石角巖、黑云母透閃石角巖等?;越菐r:原巖為中基性火山巖,變質后形成由透輝石、石英等組成的巖石,時含少量黑云母,變質溫度低時還可出現(xiàn)陽起石。測區(qū)見有(石英)陽起石角巖、斜長角閃角巖、角閃斜長角巖、黑云斜長角巖、陽起黑云斜長角巖、透輝斜長角巖、方解斜長透輝角巖等。
3. 熱接觸變質帶的劃分
區(qū)內的熱接觸變質巖在空間分布上與巖體密切相伴,呈環(huán)帶狀展布于巖體周圍,形成寬度不等的接觸變質圈(帶)。最窄數米,最寬可達幾公里,巖體從內向外由于溫度的逐漸降低而自然構成漸進變質帶(表1),現(xiàn)將區(qū)內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巖的熱接觸變質帶的分帶情況介紹如下:
3.1 老君溝復式巖體熱接觸變質帶
巖體侵入三疊系侏倭組和雜谷腦組,根據理縣孟通溝老雅寨溝剖面將其從外到內依次劃分為:
①黑云母角巖帶:本帶較窄,呈俘虜體在巖體中,以黑云母長英角巖為代表。
②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寬約12km,以透閃長英角巖、透輝長英角巖、透輝透閃角頁巖、透閃角頁巖等為代表。
3.2 四姑娘山復式巖體熱接觸變質巖
巖體侵入三疊系侏倭組和雜谷腦組,根據理縣畢棚溝剖面將其從外到內依次劃分為:
①斑點板巖帶:該帶的巖石類型主要為斑點板巖、角巖化鈣質粉砂巖、角巖化鈣質石英細砂巖等,寬約200余米。
②黑云母角巖帶:該帶的巖石類型主要為黑云母角巖、黑云陽起長英角巖、二云角巖等。寬約2km。
③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出現(xiàn)特征變質礦物透輝石、透閃石。巖石類型有透輝鉀長石英角巖、黝簾透輝鉀長石英角巖、透輝長英角巖、陽起透輝長英角巖等。寬約3.7km。
3.3 小金縣彭家溝巖體熱接觸變質帶
巖體侵入三疊系侏倭組,根據彭家溝剖面將從外到內依次劃分為:
①斑點板巖帶:板巖和絹云板巖受輕微熱力影響而形成斑點。寬約200米。
②黑云母角巖帶:主要巖石類型為黑云母角巖、綠泥黑云角巖。寬約300m。
③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主要巖石類型有黝簾透輝角巖、透輝長英角巖、黝簾透閃角巖。本帶寬約450m。
3.4 可爾因巖體熱接觸變質帶
該巖體在區(qū)內少量出露,巖體侵入三疊系侏倭組和雜谷腦組,向西延伸到鄰區(qū)1∶25萬爐霍幅,接觸變質帶寬從百余米至四五公里,從外到內依次分為:
①黑云母角巖帶:以二云母石英角巖、黑云母長英角巖、黑云母二長角巖、黑云母陽起石長英角巖等為代表。寬1.5km~4km。
②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以透輝石長英角巖、透輝石陽起石長英角巖、透輝石角巖等為代表。寬約200m。
③矽線石角巖帶:以矽線石黑云母斜長角巖、矽線石黑云母長英角巖、矽線石黑云母二長角巖、含電氣石矽線石黑云母石英角巖等為代表。寬約100m。
3.5 馬爾康南部隱伏巖體熱接觸變質帶的劃分
馬爾康南部僅見零星巖體,但馬桑、登庫、悉木斯曼等地出露了較寬的接觸變質巖帶,受變質地層為三疊系雜谷腦組、侏倭組和新都橋組,推測下部可能存在隱伏巖體。這一地區(qū)的熱接觸變質帶可劃分為:
①角巖化帶
見于馬爾康縣城西南側巖體邊緣的大片地區(qū),與黑云母角巖帶的界線不清楚,變質巖石類型主要為角巖化絹云母板巖、角巖化灰質粉砂巖、角巖化石英細砂質粉砂巖等。寬度約兩三公里至十余公里。
②黑云母角巖帶
見于馬爾康縣城西南側巖體邊緣的大片地區(qū),變質巖石類型為黑云母石英角巖、方解石綠泥石斜長角巖等。寬度從兩三公里至十余公里不等。
③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
見于金川縣東部和北東部的燕山期巖體周圍,以角巖中出現(xiàn)透閃石為標志,主要的巖石類型為黑云母透輝石角閃石長英角巖、透輝石透閃石石英角巖。
4. 變質相和相系的確定
根據區(qū)內剖面資料和路線填圖資料,按變質礦物共生組合確定區(qū)內的接觸變質作用的變質相。 根據《變質巖區(qū)1∶5萬區(qū)域地質填圖方法指南》對變質相組和相系的礦物和礦物組合劃分表(董申寶,1986),由變質礦物共生組合可以看出,角巖化帶或斑點板巖帶和黑云母角巖帶屬于綠簾—鈉長角巖相;堇青石角巖帶、透輝石—透閃石角巖帶和矽線石角巖帶均屬于角閃石角巖相。變質相劃分界線依據如下:
綠簾—省鈉長角巖相過渡到角閃石角巖相,巖石的結構、構造的變化表現(xiàn)在綠簾—鈉長角巖相的巖石具鱗片粒狀變晶結構,原巖結構、構造還多有保留,而角閃石角巖相則以粒狀變晶結構、變斑結構為主,原巖結構構造大多消失。由綠簾—鈉長角巖相過渡到角閃石角巖相,變質泥砂質巖中由絹云母、綠泥石、黑云母等較低級的特征變質礦物過渡到出現(xiàn)較高級的特征變質礦物如堇青石、透輝石、透閃石、紅柱石、十字石和矽線石等。
參考文獻:
[1] 四川省地質礦產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部地質專報.一,區(qū)域地質.第23號,四川省區(qū)域地質志[M].地質出版社,1991.
[2] 四川省地質礦產局區(qū)域地質調查隊,1∶20萬小金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地質部分),1984.
[3] 四川省地質礦產局區(qū)域地質調查隊,1∶20萬馬爾康縣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地質部分),1979.
[4]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fā)局區(qū)域地質調查隊,1∶25萬馬爾康縣幅區(qū)域地質調查報,2008.
[5] 四川省地質礦產局區(qū)域地質調查隊,《1∶5萬樟木寨區(qū)域地質調查報告》,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