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玉米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也是飼料和工業(yè)原料,在生產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玉米在全國各地均有種植,根據我市的氣候特點和生產條件,我市玉米的種植以夏季玉米為例,主要介紹玉米栽培技術和病蟲害的預防。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病蟲害;預防
1 玉米的栽培技術
1.1 選地一般選正茬.肥沃.疏松的土質,實行輪作;整地一般采用深松為基礎,根據是我市的生產條件一般是在大蒜和小麥地套種玉米,所以最好兩三年進行一次深翻
1.2 選種方面,
1.2.1 一般要選用抗病強高產耐密植的優(yōu)良品種。純度95%以上,發(fā)芽率在90%以上。
1.2.2 種子處理:①播種前在先進行發(fā)芽實驗;②播前選在晴朗天氣均勻晾曬,放止受潮影響發(fā)芽率;③用藥劑拌種;④浸泡種子
1.2.3 播種時間,我市一般蒜茬在5月中上旬播種,或者在小麥收獲后6月上旬播種
1.3 施肥
1.3.1 玉米一般以有機肥為主,一般,2000~2500公斤/畝
1.3.2 增施磷鉀肥,10公斤左右色磷酸二銨和鉀肥做底肥可以促進苗早發(fā)提高產量增強抗逆能力;施肥時一定要出錯行,種子和化肥錯開播種,還要適當澆水,不然會造成燒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造成缺苗,影響產量。
1.3.3 加強中后期管理,特別要重視大喇叭期肥力的施用,一般每畝施用尿素25公斤左右,如果遇到干旱季節(jié)施肥后兩三天要結合澆水施肥。追肥要深施,深施肥效長且穩(wěn)定促進根系深扎,擴大吸收面積,有利于提高產量和質量。
1.4 玉米灌溉技術
玉米是較耐旱的作物,由于植株根深葉茂需水量相對也比較大,玉米的需水量一般在400毫米左右。玉米在生育過程中重點在播種期.抽雄開花期及灌漿期各需澆水一次,在拔節(jié)期和大喇叭期也需要適時灌溉,才能獲得高產穩(wěn)產。
1.4.1 玉米灌溉:
一般干旱的情況下玉米地面灌溉130~150m?/畝,管輸灌溉93.3~113.3m?/畝,噴灌66.7~80m?/畝;平常情況下地面灌溉107~140立方/畝,管輸灌溉73.3~100立方/畝,噴灌53.3~66.7立方/畝,玉米播種時濾水量在3.33~6.67立方/畝。
2 玉米病害的防治
2.1 玉米絲黑穗病發(fā)病的原因及防治辦法
2.1.1 發(fā)病規(guī)律
病菌的冬孢子散落在土壤中,混入糞肥力或沾在種子表面越冬。冬孢子萌發(fā)適宜溫度為30度左右可在土壤中存活兩到三年以上。玉米播種后至幼苗期4~5葉期都可侵染。病菌侵入后至抽穗期出現(xiàn)典型癥狀,病穗短小不吐花絲,除了外包葉果穗都變成黑粉,黑粉飛散后露出絲狀維管束組織,病株大多矮小只有健株的三分之一以上。
2.1.2 防治
①選育抗病品種
②藥劑拌種,用20%的粉銹寧乳油處理種子,一般100公斤種子用藥320~400克
③改進栽培措施:實行輪作控制病原菌,秋季深耕;適時早播或者覆蓋地膜可有效避開黑穗病高發(fā)期。
2.2 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技術
2.2.1 玉米粗縮病也稱玉米條紋矮縮病,是由灰飛虱傳毒引起來的,一旦帶毒,終身帶毒,玉米一葉一心時就可受侵害,玉米受害越早越嚴重,5~6葉片時開始表現(xiàn)癥狀,病狀是:植株扭曲生長,有的植株發(fā)生矮化節(jié)間縮短呈從生型,葉色墨綠,葉片厚寬,密集叢生。背面葉脈上產生粗細不一的蠟白條紋突起,植株矮化嚴重,一般減產幅度很大。
2.2.2 玉米粗縮病主要以預防為主,防治方法:
一是選用抗病或耐病品種,適當推遲夏季玉米的播種期,最好在小麥收獲后再播種,我市灰飛虱一般在5月底6月初是遷飛高峰期,正好可以避開玉米幼苗期感病高峰期和灰飛虱高峰期。
二是清除田間地邊雜草,消滅灰飛虱繁殖場所。
三是及時噴施殺蟲劑,減少病毒傳播。
四是在播種前藥劑拌種,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一公斤種子用10%的吡蟲啉1.5克左右拌種?;?5%3911乳油,100公斤種子用藥0.3公斤拌種。
五是如果玉米田剛好跟水稻田一起,一定要兩個田塊同治;
六是粗縮病嚴重的地區(qū)一定避免小麥地套種玉米。
2.2.3 苗期噴藥防治:玉米幼苗期可用辛硫磷乳油每畝30毫升兌水150毫升噴霧,也可用菌毒清600倍液或撲虱靈6000倍液,加噴植物活力素一起混合噴霧,對預防灰飛虱有很好的效果。
2.3 玉米青枯病
2.3.1 癥狀:玉米青枯病也稱玉米莖腐病,發(fā)病初期植株葉片凸起,出現(xiàn)青灰色干枯,根系和莖基部呈水漬狀腐爛,像霜害;然后葉片慢慢變黃,根及莖基部逐漸變褐色,莖基部中空并軟化,植株倒伏,發(fā)病輕的果穗也下垂,粒重下降。
2.3.2 防治方法
①選育和種植抗病品種。
②玉米收獲后及時清除秸稈高溫推制有機肥,與其它農作物實行輪作。
③加強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促進玉米根系發(fā)育,提高根系活力增強抗病能力。
④增施有機肥和菌肥,用生防菌拌種,用立克秀包衣拌種處理。
2.4 玉米紋枯病
2.4.1 癥狀:發(fā)病初期基部1~2莖葉葉鞘上出現(xiàn)暗綠色水漬狀病斑,后擴展合成云紋狀病斑,病斑邊緣深,嚴重時根基部變?yōu)榛野咨紊S褐色或腐爛。高濕多雨季節(jié),病部長出白色菌絲。
2.4.2 防治方法:
①選用耐病品種,開溝排水
②清除病葉殘體及菌核,并用藥劑涂抹患處
③浸種靈泡種后密封1~2天。發(fā)病初期噴灑井岡霉素稀釋800倍~1000倍噴霧
2.5 玉米大小斑病
2.5.1 病狀:大斑病典型癥狀是由小的病斑迅速擴展成為長棱形大斑,最初水澤狀,最后變褐色枯死斑。玉米小斑病病斑小,限兩個葉脈間,近橢圓形,邊緣色斑色澤較深,赤褐色。病斑較多。病紋理黃褐色壞死小點。
2.5.2 防治方法:
①選種抗病性強的品種,清理病原體并深翻土地
②合理施肥增強植株抗病性
③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從心葉末期至抽穗期每7天噴1次,連續(xù)噴2~3次。
2.6 玉米黑穗病
2.6.1 病狀:各個生長期均可發(fā)生,尤其以抽穗期明顯,被害部生出大小不一的癥狀物,初期病瘤外包一層白色薄膜,后變灰色,瘤內含水豐富干裂后散發(fā)黑色的粉狀物即病原菌孢,葉子上易產生豆粒大小的瘤狀物,雄穗上產生囊狀物癭瘤,其它部位則形成大型瘤狀物。
傳播途徑:孢子借風雨及昆蟲傳播,高溫干旱或氮肥過多易發(fā)病。
2.6.2 防治方法:
①重病田實行2~3年輪作,及時清理深埋病原體,適時深翻減少病原。
②生產上耐病性強的品種
2.6.3 化學防治:
①播前先曬種,再用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②用使百克1500倍粉銹寧800倍噴霧
3 玉米主要蟲害的防治
3.1 玉米螟
又稱鉆心蟲,是玉米的主要害蟲,幼蟲鉆入玉米主莖咬食,破壞莖葉組織,造成玉米營養(yǎng)不能完全輸送,影響玉米生長;抽穗后鉆進雌穗使果穗折斷影響授粉,減產降質。
防治方法:①處理秸稈,消滅越冬蟲卵
②選用抗蟲品種
③黑光燈誘殺
④玉米心葉末期甲拌磷灌心或甲胺磷乳油1000~1500倍噴霧。
3.2 螻蛄,以幼蟲和成蟲在靠近地表處咬斷玉米幼苗或在土壤表面開掘隧道,咬斷幼苗主根使幼苗枯死或發(fā)育不良。
防治方法:①用樂果乳油拌炒熟的豆餅誘殺
②甲胺磷乳油兌水拌種或敵百蟲800倍液灌根。
3.3 蚜蟲又稱膩蟲,以成蟲或若蟲群集在葉背和嫩莖上吸食汁液,使受害植株葉片卷曲皺縮,致使全株萎焉枯死。其排出的粘液粘在葉片上引起霉病發(fā)生造成減產。
防治方法:噴施20%的吡蟲啉2500倍液
3.4 小地老虎,地下害蟲,食性雜危害廣,在土壤里生活危害農作物根部或靠近地面根莖至整株死亡造成缺苗,夜間危害較重。
防治方法:①除草滅蟲,深翻土地消滅蟲原滋生地。
②合理施用腐熟的有機農家肥,實行水旱輪作。
③堆草誘殺,玉米糠炒香拌敵百蟲5%,傍晚與新鮮的草一起分散放,引誘幼蟲來取食。
3.5 粘蟲,幼蟲食葉,嚴重發(fā)生時可將葉片吃光,造成減產或絕收;幼蟲有聚集性.雜食性.暴食性,成蟲有遷飛性;幼蟲受驚即吐絲下垂或落地假死。
防治方法:①誘殺成蟲,可用糖醋酒+敵百蟲盆誘殺成蟲或草把引誘成蟲來產卵,或黑光燈誘殺成蟲
②化學防治: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100克兌水40千克噴灑。
作者簡介:劉懷穎(1975.9)漢,女,江蘇徐州人,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官湖鎮(zhèn)農技服務中心,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業(yè)技術推廣的研究工作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邳州市官湖鎮(zhèn)農技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