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笨”本來不“笨”

      2017-05-24 13:00:19卜麗君
      文教資料 2016年36期

      卜麗君

      摘 要: 詞義演變的研究由來已久,傳統(tǒng)詞匯學和認知語言學對詞義演變都有各自獨到的見解。本文分別利用這兩種理論,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漢語大詞典》的幫助下,對“笨”的詞義演化過程和趨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 詞義演變 范疇化原型 家族相似性

      1.引言

      “笨”字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使用,一般是指理解能力差,不聰明,是個明顯的貶義詞,沒有人希望被別人說“笨”。但“笨”字并不是自古以來就如此,它原來并不“笨”?!墩f文解字》[1]中很早就有記載,“笨”指的是竹子的里層,是竹子削去青皮后留下的部分,像紙一樣又薄又白,可作為造紙的原材料。這是“笨”的本意??墒菑摹爸褡拥睦飳印钡健爸巧痰?,腦袋不聰明”,是如何轉變的呢?意義上毫不相關的兩者是如何聯(lián)系到一起的呢?

      本文試圖運用傳統(tǒng)詞義演變的理論以及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原型理論對“笨”的詞義演變進行分析,希望能對“笨”的詞義演變進行一個較好的解釋。

      2.詞義演變相關研究

      詞義演變的研究由來已久,不同語言學派對此現(xiàn)象提出了各種解釋方式。符淮青在《現(xiàn)代漢語詞匯》[2]一書中提出“分析詞義的發(fā)展,可以有不同的角度。一種是從詞義的聯(lián)系來分析,一種是將詞義同它發(fā)展出的意義加以比較,看在內容上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結果?!睆埥B全[3]從動因和認知機制兩方面分別探討了詞義演變現(xiàn)象,將動因分為客觀動因、主觀動因和語言動因,將認知機制分為隱喻、轉喻和主觀化。有研究者將詞義演變看作是“詞匯、文字、音韻等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4],也有研究者認為詞義演變的規(guī)律可以從隱喻和轉喻等認知方式來看。[5]

      3.傳統(tǒng)詞義演變理論

      根據(jù)文獻[2]的理論框架,詞義演變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前者和分析多義詞各個義項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一樣的,有本意、基本義、比喻義、引申義。而后者涉及到詞義的深化、擴大、縮小、轉移、感情色彩改變等等。前者關注詞義本身的性質,而后者更關注詞義演變的方式,我們將后者作為本文研究“笨”字詞義演變分析的基礎。

      3.1詞義的演變方式

      一般而言,詞義的演變有深化、擴大、縮小、轉移、感情色彩改變幾種。

      詞義深化指詞的概念義適用的對象古今基本一樣,但其所表示的對象特點則隨著人的實踐和認識的發(fā)展而不斷深化。詞義擴大或縮小主要是指詞義外延的擴大或縮小。詞義轉移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指詞性不變,但適用的對象或表示的對象特征不同,二是指詞性轉變造成詞義轉移,如“修理”原指“完善有條理”,現(xiàn)指“使損壞的東西恢復原來的形狀或作用”。感情色彩變化,顧名思義,是指詞義的褒義、中性義、貶義三者之間的轉變。

      3.2從傳統(tǒng)詞義演變理論分析“笨”

      《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中對“笨”的解釋有三個,解釋及每種解釋對應的例子見下表1:

      從上表可以看出,這三種釋義之間存在交叉??梢姡氨俊钡脑~義演變是經(jīng)過歷史的選擇的。通過查閱《漢語大詞典》中收錄的關于“笨”字的釋義及相關示例(選取了一部分),具體見下表2:

      從表2中可以很清楚地了解“笨”的各種詞義在各個時代的出現(xiàn)和演變過程,本文將這個整理如下表3:

      上表是從東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作品里出現(xiàn)“笨”字情況??梢钥闯鲈跁x朝就出現(xiàn)了“愚蠢”的意思,而在南朝梁的時期,也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笨拙;不靈巧”的意思,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意思“古代輦車上如篷蓋形的一種車飾”,“笨”的這個意思側重強調裝飾的簡陋粗糙,如在“笨車”、“薄笨車”等中的用法。在北魏時期出現(xiàn)“質量較差”以及“釀酒用的大曲”的意思。這三個意思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已經(jīng)沒有了。保留下來的釋義中與這三個意思較為接近的是“費力氣的、笨重的”這個意思。因為當時車飾的制作比較粗糙,而且很龐大笨重,質量也不太好,因而從南朝梁到北魏就引申出“質量較差”這個釋義,北魏以后則進一步引申為“費力氣的、笨重的”這一意思。因此,到北魏時期,目前仍在通行的“笨”的三個釋義已經(jīng)都出現(xiàn)了,而且出現(xiàn)的順序是“愚蠢”到“不靈巧”再到“費力氣的,笨重的”。

      從“愚蠢”義到“不靈巧”,詞性沒有發(fā)生變化,但詞義縮小了?!坝薮馈奔础袄斫饽芰陀洃浤芰Σ?,不聰明”,這個一般是形容有生命的人或動物,而“不靈巧”則一般只形容有生命的人或動物的身體的一部分,如“嘴巴”“手腳”等,這是詞的適用對象的縮小。從“不靈巧”到“費力氣的,笨重的”,也是詞義的縮小,“笨”從“形容有生命的物體的一部分”到形容“無生命的物體”是詞的主體的縮小。

      所以從傳統(tǒng)詞義演變的方式來看,“笨”的詞義從“愚蠢”到“不靈巧”再到“費力氣的,笨重的”都是詞義縮小。然而“笨”從最早出現(xiàn)的“竹中內層白色薄皮”是如何變化到“愚蠢”的詞義的,從漢語大詞典的資源中,無法找到直接有力的證據(jù)。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我們認為是由于漢語大詞典并沒有完全收錄關于“笨”的所有詞條,也有可能是由于古籍散佚造成的。

      4.范疇化原型理論分析“笨”

      大腦對事物的認識不是雜亂無章的,而是采取分析、判斷、歸類的方法將其進行分類和定位的。從認知的角度看,范疇化就是指人類在歧義的現(xiàn)實中看到相似性,并據(jù)以將可分辨的不同事物處理為相同的,由此對世界萬物進行分類,進而形成概念的過程和能力。

      認知語言學中的范疇化原型理論中,有一個著名的家族相似性理論。該理論由維特根斯坦首先提出,他發(fā)現(xiàn)有類范疇無法用經(jīng)典的模式去概括,而是以一種他稱作“家族相似性”的原則組織起來的,其中同一范疇的成員就和同一家族的成員一樣,每個成員都和其他一個或數(shù)個成員共有一項或數(shù)項特征,但幾乎沒有一項特征是多位成員所共有的,這樣以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式通過相似性而聯(lián)系起來成為一類。因此維特根斯坦推測,人們是從一些事例出發(fā),再根據(jù)相似性的原則類推到其他事例而學會或定義了一個范疇的全部所指。

      在研究語言中的現(xiàn)象和規(guī)律時,范疇化原型理論在詞類、詞義、短語、詞語搭配[10]等多個領域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本文也試圖運用范疇化原型理論中的“家族相似性”理論,來解釋“笨”的詞義演變規(guī)律。下文先嘗試推導出“笨”的詞義演變過程。

      根據(jù)上文表3,“笨”本意為竹子削去青皮后留下的像紙一樣又薄又白的里層。這層薄膜可以用來造紙,而一根竹子的里層數(shù)量有限,古人取竹子的這層薄膜造紙,工作量大且效率不高。顯然,這項工作是很費力的。本文認為,“笨”的第二個詞義——“費力氣,不靈便”,就是在此時產(chǎn)生的。

      一件費力氣的事情,給不同的人來做,效果是不一樣的。熟練而靈活的人,做起事情來,給人感覺并不費力。而不靈活的人,做起事來,往往就給人感覺很吃力,很費力。因此漸漸地,“笨”的詞義從費力氣的事情,引申到了做事情費力氣的人上來。此時,“笨”就有了第三個詞義——“不靈巧,不靈活”。據(jù)《晉書·羊曼傳》記載,有四位大臣通過評比,選出了當時的“四伯”:大鴻臚江泉把能吃的人定義為“谷伯”,豫章太守史疇把“大肥”的人定義為“笨伯”,散騎郎張嶷把狡妄之徒定義為“猾伯”,羊聃則把狼戾之徒定義為“瑣伯”。這是比附上古時期的“四兇”。其中“大肥”就是指身體肥大,行動不靈巧,這類人被稱作“笨伯”,可見此時的“笨”已經(jīng)轉義成了不靈巧、不靈活的意思了。而現(xiàn)在,我們也經(jīng)常會使用“笨重”這樣的詞語來表達這個義項。

      一般而言,一個人“笨嘴拙舌”“笨手笨腳”,表面上看是身體的各部分行動不協(xié)調,但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應該是大腦運轉不靈敏。大腦控制著我們的一切思維活動,一切行為舉止。所以,由“不靈巧,不靈活”這一義項,演變出了“笨”的第四個義項——“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差,遲鈍,不聰明,智商低”。

      本文將“笨”詞義演變的過程抽象成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可以看出,“笨”的各個義項之間有著顯著的家族相似性,各個義項通過家族相似性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證明了本文上述對詞義演變的分析是正確的。從范疇化原型理論來看,義項“竹白”是一開始的原型成員,而最后發(fā)展出來的“不靈活,不聰明”則是邊緣成員。然而隨著語言的發(fā)展,處在最邊緣的義項“不靈活,不聰明”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在最主要的義項,而最早的原型義項,如今已經(jīng)很少使用。

      通過家族相似性,可以很好地發(fā)現(xiàn)和解釋詞義的演變過程,發(fā)現(xiàn)詞語看似不相關的詞義之間,實際上存在的緊密聯(lián)系。同時,詞義使用情況的變化,也說明了對于詞義來說,原型和邊緣范疇不是一成不變的。

      5.結論

      本文根據(jù)傳統(tǒng)詞義演變理論和范疇化原型理論,對“笨”的詞義演變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據(jù)傳統(tǒng)詞義演變理論,利用詞典資源,本文分析得到“笨”的詞義從“愚蠢”到“不靈巧”再到“費力氣的,笨重的”,是一個詞義不斷縮小的過程。根據(jù)范疇化原型理論,本文先推導出“笨”從本義“竹白”到“不聰明,智商低”的演變過程,而家族相似性的特點,證明了本文推導的合理性和正確性。詞義演變本身非常復雜,而且原因多樣化,我們將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從更大范圍入手,挖掘出詞義演變更為內在的原因。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校訂本[M].鳳凰出版社,2004.

      [2]符淮青.現(xiàn)代漢語詞匯[M].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

      [3]張紹全.詞義演變的動因與認知機制[J].外語學刊,2010(1):31-35.

      [4]徐時儀.“忙”和“怕”詞義演變探微[J].中國語文,2004(2):161-166.

      [5]趙艷芳,周紅.語義范疇與詞義演變的認知機制[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18(4):53-56.

      [6]昂格雷爾.認知語言學導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7]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1):154-170.

      [8]吳世雄,陳維振.論語義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6(4):14-19.

      [9]劉正光,劉潤清.Vi+NP的非范疇化解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35(4):243-250.

      [10]朱曉軍.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漢語個體量詞搭配——以“條”為例[J].語言與翻譯(漢文版),2006(4):30-32.

      黄冈市| 临夏县| 阿合奇县| 吉安县| 禹州市| 康平县| 治多县| 定边县| 玉门市| 儋州市| 万源市| 长汀县| 苏尼特左旗| 汤阴县| 吐鲁番市| 平阳县| 报价| 晋江市| 深水埗区| 涞水县| 广宗县| 广德县| 大城县| 寿光市| 苗栗县| 江油市| 枣庄市| 长春市| 博湖县| 额济纳旗| 玉树县| 大邑县| 扎兰屯市| 通榆县| 明水县| 墨江| 都兰县| 淅川县| 谷城县| 巧家县| 怀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