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松美亮
【摘 要】語文是學習其他科學知識的基礎,上好語文課是每個教師應有的責任,本文結合作者自己參與語文工作的教學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闡述了一些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的做法?!娟P鍵詞】語文;教學;做法 時代在進步,社會對人們的知識要求越來越高。語文作為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做好語文教學就顯得愈加重要。面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我們該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功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jīng)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guī)律,努力建設與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fā)揮應有的作用。要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應從以下方面入手。1.學好課本知識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jīng)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為了鞏固知識,你最好在課下做一些練習,知識才會掌握的更牢固。這樣不僅學習效果好,而且培養(yǎng)了自己的學習能力。2.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1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課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之樂意學。低年級的孩子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根據(jù)這一特點,教學時,可以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學習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diào)動。2.2開展各種活動,把枯燥乏味的教學過程樂趣化。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時間不長等特點,給教學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如果在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就會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寫字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其一,適當?shù)闹v故事,有利于學生興趣的提高。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涌現(xiàn)過許許多的書法家,到今天還流傳著他們的奇聞軼事。如王羲之“力透紙背”的故事,柳公權勤奮學習的故事,鄭板橋“賣字助窮人”的故事等等。學生就會被這些故事中的主人公刻苦好學的精神所感染,為他們高尚的人格所打動,從而受到啟發(fā),在學習過程中個個表現(xiàn)得興趣盎然。其二,搞比賽,可以使個人之間的,也可以是小組之間的。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渴望自己的成功能得到大家的肯定。針對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字教學中,可安排了一些比賽活動。在活動中,對表現(xiàn)好的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比原來有進步的學生也給予肯定。這些活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提高了寫字的主動性與積極性。3.開展多形式的教學模式教學的形式紛繁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教學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作為基礎語言學科,朗讀是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采用不同的朗讀形式會更有利教學效果的提高,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當需要借助讀來幫助學生分清段中的內(nèi)容、層次時,宜用引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的課文時,宜采取分角色朗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但要注意的是:范讀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啟發(fā)”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因為“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必須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讀。一節(jié)課中范讀不能太多,要盡可能多地留些時間讓學生自己練讀。慎用齊讀。齊讀雖有造聲勢、烘氣氛之妙用,但也是“濫竿充數(shù)”和產(chǎn)生唱讀的溫床。馳情其中,葉圣陶說:“文字是一道橋梁,這邊的橋堍站著讀者,那邊的橋堍站著作者。通過了這一橋梁,讀者才和作者會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這座橋梁本身就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我們的“情感的王子”——學生主動投入、積極參與到閱讀過程中,一點一點地挖掘出來,才能與作者會面,達成情感的契合。每種形式的讀放在不同的環(huán)節(jié),它的作用又有區(qū)別,如范讀與學生的試讀,先后次序互換一下,它們各自所擔負的任務、執(zhí)教者要體現(xiàn)的目的意圖也就不同。因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朗讀訓練過程,科學合理地選擇好每一環(huán)節(jié)讀的形式,讓它們各盡所能。4.靈活統(tǒng)一分歧點,激勵求異點由于學生的生活體驗不同,認識、分析問題的能力也不同,對同一問題也常會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如何把片面的認識引向全面,把分散的意見統(tǒng)一起來,這就需要教師靈活地抓住分歧點,把各種不同的“負反饋”調(diào)整為“正反饋”,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習《揠苗助長》一課時,學生對“第二天禾苗都枯死了”產(chǎn)生了異議。有的同學認為禾苗會枯死,有的同學則認為禾苗雖被子拔高,到第二天也不至于會全部枯死。教師巧妙地抓住分歧點,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理解課文,讓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往高里拔”、“長高了一大截”,并結合課文插圖等方面來理解,通過討論,很快統(tǒng)一了分歧點。相反地,教學中教師不能只拘泥于“求同思維”,還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求異思維”的機會,以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如在《一夜的工作》這課教學時,就“花生米并不多,好像并沒在因為多一個人而增加份量”一句引出的討論:“你認為花生米的份量增加了嗎?”得出兩種不同的答案:一種認為從“好像”一詞,看出了花生米增加了,增加后的花生米還這么少,周總理的生活簡樸到了極點;一種認為,花生米只有數(shù)得清顆數(shù)的一丁點,沒有增加份量,周總理是將自己有限的食物分給客人,他是多么簡樸和好客??!截然不同卻又同樣感人的兩種答案,我都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沒有根據(jù)教參來確定一種標準答案。教師及時給予的鼓勵,激勵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5.寓教于活動,使學生讀好書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一遍的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致昏昏欲睡,應該巧妙,寓教于活動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5.1.講。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可安排在早會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fā),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5.2.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小報的內(nèi)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huán)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jù)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北京申奧”這一內(nèi)容,學生就出了《新北京、新奧運》、《奧運連著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奧運夢》等5.3.賽。為了使孩子的讀書熱情持之以恒,我利用各節(jié)日定期舉辦故事會、故事朗誦會、辯論會、手抄報比賽、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也可進行快速閱讀比賽、讀書知識競賽、讀書報告會等,使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總之,語文不是一朝一夕就會學好,學會的,需要我們?nèi)辗e月累,堅持不懈地努力。只要我們有滴水穿石的精神,憑著一顆愛心、決心、恒心,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把語文學好,讓我們一起努力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