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松才仁
親子閱讀,又稱“親子共讀”,就是以書為媒,以閱讀為紐帶,讓孩子和家長共同分享多種形式的閱讀過程,在學生課外閱讀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過共讀,父母與孩子共同學習,一同成長;通過共讀,為父母創(chuàng)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分享讀書的感動和樂趣;通過共讀,可以帶給孩子歡喜、智慧、希望、勇氣、熱情和信心。
一知名教育家曾經說過:“不讀書的家庭,才是精神上殘缺的家庭?!遍_展家庭讀書活動,推進親子閱讀,既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習慣,又可以凈化家庭空間,構建和諧的家庭氛圍。要想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興趣與閱讀習慣,家庭,責無旁貸。
1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營造書香氛圍,創(chuàng)設良好親子閱讀的環(huán)境
為了解家庭親子閱讀教育的現狀,我對自己所任教的班級共39名學生的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問題的范圍涵蓋對家庭閱讀教育的認知水平、家庭閱讀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情況、家庭閱讀策略的采用等多個方面。調查表明,學生家庭的藏書量普遍不高。調查結果顯示,家庭藏書量在50本以下的占調查總數的53.10%,藏書量在200本以上的僅為5.3%;孩子在家能常與父母交流讀書心得、討論所讀課外書情況的有22.3%,有47.2%的學生明確表示從沒就閱讀課外書的問題與父母交流、討論。調查中顯示,只有48%的家長有目的地為孩子創(chuàng)設閱讀的環(huán)境,在這樣的家庭閱讀前提下,孩子難以保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讓人嘆息的是:在調查中,只有59%的孩子在家中有閱讀習慣,從中可以看出,環(huán)境對孩子的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2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以孩子的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選擇優(yōu)秀圖書為伴
小學生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和閱讀基礎的不同,應選擇不同的閱讀書籍。調查中,我們發(fā)現家長與學生在讀物的選擇上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家長和學生都樂于接受故事類的書,其中58%的父母會選擇科普類的書,而只有28%的孩子跟家長的選擇是一致的;有640%的學生喜歡看漫畫書,但絕大多數的家長都不贊同孩子選擇這類書。家長和孩子選擇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有兩點:①家長們讓孩子想看什么就隨他去,②由于家長的威嚴,孩子只能看自己不愿看的書。當然,這兩種情況都不是最理想的做法。孩子無目的地看書,不僅學不到知識,還很容易接觸到一些暴力、色情等不良圖書,影響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如在家長的威嚴“強迫”下,孩子不情愿地閱讀,學習效率也一定會大大降低,甚至會對書產生厭惡的情緒。因此,父母如何使孩子高興地捧起書本,讓書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很大的關鍵在于家長的合理引導,還應該從孩子的心理需求出發(fā),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的考慮點,全面、合理、認真地開發(fā)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
在選擇閱讀書目時,父母應將明列書目與孩子的自由選擇相結合。明列書目,可以讓孩子通過閱讀攝取全面的精神養(yǎng)料,書目中的書籍的內容應涉及人文、地理等諸多領地;同時,我們也允許孩子選擇自己喜歡讀的書籍,這樣就能滿足其自我選擇的心理需要,也是尊重的表現,閱讀效果更顯著。
3 “授之以魚 授之以漁!”——耐心傳授良好的讀書方法
書海無涯,我們總不可能始終陪伴在孩子身邊,如何讓孩子在終身學習的環(huán)境下學習如何讀書是很必要的。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只要求孩子“愛讀書,不求甚解”就可以了,但孩子總會成長的,他們的閱讀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因此,父母就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除了讓學生明白讀書應動手外,還應動腦,更要有自己獨特的閱讀見解。從跟隨式的閱讀到后來的自主式閱讀,從自主式閱讀再到發(fā)現式的內涵型閱讀,孩子的思維能力在“親子閱讀”中得到了不斷的發(fā)展與提高。
心理學中強調:一切習慣的養(yǎng)成可有兩種基本的途徑:一種是“強制”,其結果是習慣形成了,卻產生了強烈的反叛心理或奴性心理,這是一朵美艷、惡毒的罌粟花;第二種是“暗示”,養(yǎng)成習慣一定習慣的同時,還能對暗示源產生親切感和親近感。
親子閱讀應讓我們的孩子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閱讀中,啟發(fā)思維、蘊含情感,對生活有所體驗,理解、感悟與思想;而不是在閱讀時因為讀后感這一無形的壓力而使閱讀生活陷入干涸的、無情的沙漠之中。
在親子閱讀中,我們當然可以讓孩子寫寫讀后感,做做摘錄,讓他們在說讀中做到“心到、口到、手到”,對書中的內容能有所感悟、思考,在質疑的地方還應指導其養(yǎng)成圈點批注的習慣,雖然孩子未必達到“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的境界,但一定切忌浮光掠影、泛泛而讀。家長必須做好“家庭教室”里的老師和班主任的角色,引導孩子愛讀書、會讀書,讓孩子“讀有所思,讀有所益”,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正在其中逐漸形成。
“親子閱讀”給家庭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親情”,是“溝通”。父母以平靜之心給予孩子閱讀的鼓勵,不但讓孩子敢于表達心中的感受,更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尊重,在這種寬松、愉快的鼓勵中,我們的孩子能不愛讀書,能不會讀書嗎?心之所至,自然成!
親子相伴的閱讀,心靈收獲的分享;家庭教育,閱讀為先。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應承擔什么?家長應引導什么?這一切都引起我們的深思,讓每一個孩子樂于閱讀、享受閱讀、學會閱讀,在閱讀中發(fā)展思維,不斷完善自我,是每個家庭,每位教育者不可輕卸的責任!我們也相信:在孩子的閱讀人生中,一定會有更多的精彩與收獲……
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生活方式!讓孩子在閱讀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