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磊
“去年,我們賺了1000萬。”
坐在《財經(jīng)天下》周刊記者對面,身著練功服的上海昆劇團團長谷好好笑著說。這里是紹興路9號,上海最寸土寸金的地段。上海昆劇團坐落于此。院內(nèi)綠草紅花間豎立著昆劇大師俞振飛的銅像。
2016年,谷好好治下的上海昆劇團(以下簡稱“上昆”)舉辦了270多場演出,收入1000萬,比前年增長了113%,其中《臨川四夢》的世界巡演達到48場,足跡遍及上海、云南、捷克布拉格、美國紐約等地。而上昆也成為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將該劇完整搬上舞臺的昆劇團體。
發(fā)源于江蘇昆山的昆劇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以曲詞典雅、唱腔婉轉(zhuǎn)、表演細膩著稱,但近幾十年這門傳統(tǒng)戲曲藝術(shù)也經(jīng)歷過幾乎“無人問津”的慘狀,之后上昆力求創(chuàng)新,從商業(yè)的角度看,去年其對《臨川四夢》的改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臨川四夢》包含《牡丹亭》 《紫釵記》 《邯鄲記》和《南柯夢記》,是戲劇大師湯顯祖的名作,也是中國戲劇的經(jīng)典之作。2016年是湯顯祖逝世 400周年,上昆將《臨川四夢》搬上舞臺,是為了紀念湯顯祖,也是為了趕上這個宣傳熱點。
《臨川四夢》原著體量較大,為了更符合今天觀眾的欣賞習慣,上昆花了8年時間改編該劇,改編后《臨川四夢》僅需4晚就可以演完。
2016年6月3~6日,該劇登陸廣州大劇院,4天戲曲出票率超9成,劇院1700個座位場場滿座,總票房超過100萬,打破廣州大劇院戲曲演出紀錄。有戲迷從廣西南寧趕到該劇院看戲,并在散場后追至后臺向演員索要簽名。
相比之下,上世紀90年代是上昆最艱難的時刻,那時上昆每年演出只有幾十場,那是谷好好的“計劃經(jīng)濟年代”——月工資只有150元左右,每天花錢都要做預算。
“80年代,老師演戲,我們跑龍?zhí)?,還有一批老觀眾前來上海瑞金劇場捧場,而到90年代,改革開放后所有人都在忙著賺錢,文化沒落,感覺自己是底層弱勢群體。”谷好好說。
當時很多昆劇演員離開劇團,出國、下海。留下的人則不得不靠“兼職”來維持在上海的生計。
回憶起那些時光,谷好好說,“生活很沒意思,整個人都是木訥的?!?/p>
但轉(zhuǎn)瞬這個短發(fā)女演員又笑了,陽光從窗口落入,斜照在她身上,她說現(xiàn)在不同了。從2010年開始他們就有了“微利”,且這種熱度并未隨著湯顯祖逝世400周年的過去而降低,2017年,上昆的“戲約”已經(jīng)排滿,全年將舉辦300余場演出。
20年間,昆劇從無人問津變成熱門IP,而谷好好也從當年的小龍?zhí)壮蔀榻裉斓墓葓F長?!拔医?jīng)歷過臺下只有6、7個觀眾,演員比觀眾多的窘境;也見過1700個座位一票難求,黃牛在地鐵口上千元倒賣門票的盛況?!惫群煤脤Α敦斀?jīng)天下》周刊說。
古老戲曲回春,數(shù)十年間差別可謂云泥,谷好好們做對了什么?
市場經(jīng)濟下的昆三班
1986年,13歲的谷好好從浙江溫州坐大巴車赴上海學戲。那時她小學剛畢業(yè),在家鄉(xiāng)的少年舞蹈學校接受過舞蹈訓練,和著名舞蹈演員黃豆豆是同學。
憑借舞蹈功課和外向的性格,谷好好一路過關(guān)斬將進入復試。
“媽媽給我起名好好,‘好字拆開是女子,其實是將我當半個男孩子用。”谷好好面試時活躍的表現(xiàn)給昆劇老師留下不錯的印象,她在一個演講中回憶老師當時的評價“這個女孩子眼睛會說話”。
面試谷好好的昆劇老師大都是“昆大班”的學員,他們是建國初期上海戲曲學校昆劇班培養(yǎng)的第一屆學生。1954年入學1961年畢業(yè),當時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jīng)超過40歲。按照當時戲曲界的慣例,兩個戲曲班級,也就是兩代戲曲人的招生間隔平均為20年,而當時為了擴大昆曲人才,昆大班和昆二班的招生間隔只有5年?;蛟S是這次間隔較短的招生影響了長期的教學計劃,從1966年昆二班畢業(yè)之后,30年內(nèi)上海戲曲學校沒有招生昆劇班,而谷好好面試考取的“昆三班”,其學生要比昆大昆二班平均年齡小30多歲,在戲曲界有人稱這是一次人才斷層。
戲曲都從10歲左右開始學習。當年昆三班面向全國招生,報名人數(shù)超過1000人,而錄取人數(shù)控制在60人以內(nèi),分配比例按照“男生40女生20;上海40外地20”劃分,谷好好屬于“外地的20人”。
他們開始在復興中路597號當時的上海戲曲學校學習,今天這里已經(jīng)改造成上海文化廣場,谷好好稱那兒為他們的“受難營”,“每天早上5點鐘就要起來練功”。
進入戲曲學校后,學員要根據(jù)年齡外貌等特征分組,“有人唱小生,有人唱閨門旦,需要將每一派,每一代傳承下去?!睂W戲7年,谷好好前6年都跟隨張洵澎老師學習“閨門旦”。“唱牡丹亭里的杜麗娘,或者白蛇傳里的白娘娘?!钡詈笠荒晁蝗幌搿芭烟訋熼T”,拜王芝泉老師的“武旦”組——要做“刀馬旦”。
谷好好說她一直覺得自己“捕捉不到閨門旦的感覺,因此成了張老師的‘叛徒。”
張洵澎最終同意了谷好好離開,此后谷好好從“杜麗娘、白娘娘”變成了“扈三娘、楊八姐”。也等于從“熱門小組”跳到“最苦的小組”,開始舞刀弄槍的生涯。
此時意氣風發(fā)的她并沒有料到,等到自己畢業(yè)的時候,會面臨“無人看戲”的境地。而到了那時,生活的窘迫尚有方法可解決,精神的空虛和迷茫才是最要命的。
谷好好回憶說,學戲到三年級,也就是1991年的時候,她被老師帶著第一次登臺,參演《游園驚夢》,扮演其中的一個小花神,當時上海仍有一批昆劇老戲迷,“有觀眾叫好還挺熱鬧的?!?/p>
跑龍?zhí)椎摹靶』ㄉ瘛惫群煤蒙吓_時十分緊張,一直在“擔心手中的花會不會掉地上,頭飾是否好看,哎呀,燈光好刺眼?!背醮蔚桥_的興奮讓她演出完畢后一夜無眠。
但等到昆三班真正畢業(yè),1994年,被分配進上海昆劇團的時候,谷好好才發(fā)現(xiàn),未來并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那是鄧小平南巡后的第二年,中國進入經(jīng)濟建設(shè)的高潮期,人們紛紛下海經(jīng)商,經(jīng)濟建設(shè)成為最主要的社會活動,人們對戲曲文化的需求一落再落。
同一時期畢業(yè)的京劇班,“招生50人,最后只有三、四個人留下來”。諸多戲曲學生紛紛出國、改行。
“1994年,我們剛剛進團,月工資只有100元左右。”谷好好學武生的同學——現(xiàn)在負責上昆舞臺監(jiān)督的丁曉春回憶說,當時除了工資之外,還有演出費,“主角一場30元,群眾10元,而每個月最多兩場演出,也就是說主角的月工資也只有160元?!?/p>
沒有觀眾就沒有收入,有整整三年時間,谷好好的業(yè)余工作是在飯店里端盤子。而丁曉春則憑借著好身手到淮海路華亭伊勢丹5樓的“夜巴黎”酒吧伴舞?!熬氝^武術(shù),身體比較協(xié)調(diào),排練兩次就去跳邁克爾·杰克遜的舞步?!币煌砦璧?,他可以拿到50元的報酬。
谷好好回憶說,90年代中期,一次他們在上昆自己的劇場中演出《鬧天宮》。天兵天將、電公雷母的演員全都裝扮一新,樂隊、舞美、服裝、后臺也都準備齊全,但幕布拉開后,臺下只有三五個觀眾。
“觀眾說是因為天氣太熱,為吹空調(diào)來的?!?/p>
谷好好整天問自己還要不要堅持。每天練功滿頭大汗,冒著“斷胳膊斷腿”的危險——卻沒有觀眾捧場,到底這種工作的意義何在?是否還要唱戲?
一眨眼就到了1997年,上昆開始意識到必須要走出劇場——不變不行了。他們策劃了“昆曲進校園”活動,主動聯(lián)系上海高校,進入復旦、同濟向大學生解讀昆曲,同時“培養(yǎng)市場,培養(yǎng)同齡戲迷”。
“以前我們認為只要將戲唱好、將功練好就可以了,但經(jīng)歷了那次蕭條之后,我們意識到,昆三班這一代人面臨著和老師們不一樣的環(huán)境,我們在做好戲曲工作之外還需要將市場培育好。”
直到今天,上昆每年還舉辦130場左右的“昆曲進校園”活動,谷好好認為只有讓高素質(zhì)青年接觸這古老劇種,才能讓昆曲走向社會。
這種變化在2000年后變得更加明顯。2004年,上昆排練了一出青年昆曲大戲——《一片桃花紅》,同時北上北京進入高校演出。為了給該劇做宣傳,谷好好跑到溫州老鄉(xiāng)那兒去“拉贊助”,一次性拿到30萬元贊助費,這是上昆歷史上首次拿到商業(yè)贊助。
一個在上海做生意的溫州老鄉(xiāng)支持了她,“你們做傳統(tǒng)文化不容易,我不要你們?nèi)魏位貓?,就要好好地把戲唱好,給溫州人長臉?!惫群煤没貞浾f。而在丁曉春看來,這在當時是一個“不可思議”的行為,因為昆劇團是一個國家劇團?!昂孟窈蜕鉀]什么關(guān)系,我們此前從沒想過還可以拉贊助?!弊詈?,正是這30萬贊助使得《一片桃花紅》的廣告貼到了北京地鐵里。
知因知革
“第一眼看斧頭,第二眼看外面,你這個亮相一定要擺好,要有英武氣?!?/p>
在接受《財經(jīng)天下》周刊采訪前,谷好好正在向一個來自浙江永嘉的刀馬旦學員教授沉身法,拿著宣花斧的學員在中庭里繞圈走場,一個回身,刀馬旦將斧子舉起,再俯身臥倒,順勢在地毯上翻滾著轉(zhuǎn)動斧頭。如此轉(zhuǎn)了兩次,谷好好都不滿意,但她最終放棄更正,讓女學員稍作休息。
“她臉色已經(jīng)發(fā)白,我要讓她再多轉(zhuǎn)一次,她就會嘔吐,我明白她的感受,因為我當年就轉(zhuǎn)吐過。”回到她辦公室里,谷好好對《財經(jīng)天下》周刊記者解釋她停止訓練的原因。
在經(jīng)歷了90年代的低迷后,谷好好在2001年迎來了自己藝術(shù)生涯的黃金期,當年5月20日,她在上海天蟾逸夫舞臺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
這時的谷好好文可演閨門旦、武可做刀馬旦,戲路寬廣,已經(jīng)是上昆青年演員中的主力。她也成為昆三班學員中第一個舉辦個人專場的戲曲演員。就在她舉辦個人專場的前兩天,昆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代表作”。消息傳到上海已是一天之后,最終就在谷好好的個人專場現(xiàn)場,中國官方宣布昆曲申遺成功。
2007年,谷好好獲得了中國戲曲界的最高獎項——梅花獎。而此時昆曲市場在長期努力下也變得活躍起來。
在谷好好看來,雖然為了吸引戲迷,吸引年輕人,他們這十數(shù)年都在對昆劇進行改革,但同樣重要的是,昆曲中的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比如練功身法、詞曲唱腔和戲詞文本。
“昆曲是一個文學性極強的劇種,很多人來看昆曲不僅是欣賞舞臺表演的美感,更是來欣賞詞曲的美感,我們不能將湯顯祖的文言文改成今天的白話文?!?/p>
實際上,今天上昆對昆曲的改編并不是指詞曲的改變——“今天的編劇要寫昆曲,要先掂量下自己的文學功底?!?/p>
他們在折子戲內(nèi)容方面的改變更多體現(xiàn)在“刪減”上。以《牡丹亭》為例,上昆改編后,將55折長戲壓縮到兩個半小時,“我們將故事中最精華、最經(jīng)典的劇目拎出來表演,而那些過場銜接的劇情則會被有意刪減?!倍源赫f。
之所以將演出時間控制在兩個半小時,是考慮到現(xiàn)在的觀眾可能不耐煩久坐,此外還受到演出場所周邊的交通限制?!耙话阃砩掀唿c半開演,九點半到十點半結(jié)束,這個時間點還能坐地鐵或者打車,再晚就會影響觀眾行程?!?丁曉春進一步解釋。
除了在時長上做了調(diào)整之外,視覺藝術(shù)是另一個改變之處。早前的昆劇舞臺呈現(xiàn)一般就是“一個桌子,兩把椅子,身后掛兩道幕布。”而《臨川四夢》運用燈光技術(shù)設(shè)計了“四夢一景”的視覺效果——用一整塊十幾米長、數(shù)米寬的白布作為背景,運用燈光“正投、反投、天拍、地拍”等技術(shù),將不同的背景燈光照射到這個背景幕布上。給觀眾留下“舞臺很大,簡潔干凈,同時景色多變”的效果。同時結(jié)合《臨川四夢》畫冊,將其中的人物調(diào)出來,在背景中呈現(xiàn)。
“四夢一景,不僅讓觀眾欣賞到更好看的舞臺效果,同時也節(jié)約了我們的拆裝臺時間?!倍源赫f四個夢境,四出劇情,假如每一出戲都需要實體布景的話,那他們肯定需要“全團連軸轉(zhuǎn)”勢必影響表演進程。
舞美節(jié)約的時間被用來保證演員演出質(zhì)量,昆曲演員每次出演都需要提前兩個小時進入后臺“化妝、勒頭、穿戲服”,再加上演出的兩個半小時,那么意味著一場演出昆曲演員需要前后忙碌4.5小時。
但對于谷好好而言,這段“漫長”的時間和古老的文本、唱腔一樣,不能改變。
同樣不變的還有服裝,今天上昆依舊使用蘇州“那些老阿姨一針針縫出來的”手工戲服,僅《南柯夢》就需要200多套戲服,整個《臨川四夢》的戲服累計超過1000件,是一個浩大的服裝工程。
華麗的服飾和細膩的表演贏得了年輕觀眾的喜愛,今天的昆曲觀眾中三分之二是40歲以下的中青年。而現(xiàn)在上昆的130多名團員中,有超過30個“90后”,整個劇團平均年齡在35歲上下,填補了昆三班人才斷層的尷尬。
丁曉春認為,昆劇回潮的原因并不僅依靠商業(yè)變革,而是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觀眾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經(jīng)濟收入高了,人們對文化藝術(shù)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p>
而谷好好下一步想做的,是讓昆曲“回到廳堂”?!袄デ钔⒌臅r候是明清時期的廳堂演出,這是一種家庭式的聚會唱曲,未來我們會讓昆曲回歸明清,回歸廳堂,讓觀眾坐在明清廳堂內(nèi),在明清家具間體驗昆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