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公共空間首先是一種物理空間,由建筑師創(chuàng)造出來。而未來,公共空間將首先是一種社會空間,由人們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創(chuàng)造,然后再轉化為物理空間。建筑師,不僅僅要學會設計“現(xiàn)實的場所房子”,更要學會創(chuàng)造“虛擬的社會關系”。
在北京,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地方。順著橙色的大箭頭走進去,你會在一排美術館格調的小房間里,找到私人電影院、健身房、理發(fā)店、獨立書店、咖啡店??你可能覺得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但要知道,這里是北京亞運村安苑北里19號樓的地下室,它曾經(jīng)的樣子糟糕到可以用“暗無天日”“觸目驚心”這樣的詞來形容。而他,就是那個讓地下室改頭換面的人——周子書。
曼徹斯特地下遺址的啟發(fā)
為什么要在地下室造房子?這要歸根到10年前。周子書從中央美院畢業(yè),懷著做一個非常棒的設計師的夢想到了中國美術館工作,但夢想和現(xiàn)實總是存在差距,為了不過一眼就望盡余生的安穩(wěn)生活,他辭掉了人人艷羨的公務員工作,帶著“要做一些改變社會的事”,遠赴英國中央圣馬丁留學。在留學期間,他一直試圖尋找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業(yè)。直到??
那天, BBC發(fā)布了一條新聞,英國在曼徹斯特地下挖出了一個歷史遺跡。這讓周子書想到,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之后,大量工人階級涌入城市,生活在地下室里。這不正像今天的北京嗎?據(jù)統(tǒng)計,北京有1.7萬套地下室,每一套大概500平方米,大概有近一百萬人生活在地下室。為了進一步調研,周子書回到了北京,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偉大試驗。
地下室的改造試驗
起初,周子書想把地下室改造成圖書館。這個圖書館不僅可以給北漂們提供閱讀的場所,也可以為他們提供就業(yè)的機會。
結果,剛回到北京他就發(fā)現(xiàn),在自己住的望京小區(qū)的門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個“朝陽書香”的自助圖書館?!斑@個圖書館出現(xiàn)得太及時了,都不用我設計了?!敝茏訒懈杏诔枀^(qū)的文化建設之快。即便如此,周子書也沒有立馬回家,而是站在自助圖書館附近觀察了一整天,“我發(fā)現(xiàn)一天里幾乎沒有人借書,有的去看一看,很快就走了。反而到了晚上,有十幾個人繞到背后去撒尿。我開始反思,或許我不需要在北京設計一個圖書館,而應該設計一個移動廁所,但廁所里面有一個圖書館。”
雖然有點開玩笑的語氣,但這件事打破了周子書慣性的設計師思維。他想要真實地體驗一下住在地下室的北漂們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于是,他在望京租了兩間地下室。
為了真正了解地下室北漂們的生活現(xiàn)狀,周子書需要融入他們的生活。怎么融入呢?周子書的辦法就是幫大家掃地,和大家一起吃烤肉。后來,在準備改造房間的時候,周子書本想把房子刷成白色,但他的鄰居立刻反駁道:“別,千萬別,我們到這邊來打工,就是想掙點錢,回家蓋個房子。要不,把這個房子刷成一個房子形怎么樣?”周子書覺得這個想法不錯,下面代表他的夢想,上面沒刷過的部分代表現(xiàn)實。這個設計后來被移植到了今天的地瓜社區(qū)。
通過和地下室的北漂們一起生活,周子書完全推翻了自己最初的設想。一開始他以為,如果想要幫助地下室北漂,就應該設計一個好的居住環(huán)境。但事實上,“他們三個最核心的需求沒有一個與改造他們生活的空間有關系?!敝茏訒f,“他們首先需要穩(wěn)定的工作來賺錢;第二,他們需要擴大自己的社交圈;第三,他們需要拓展自己職業(yè)發(fā)展的可能性。”基于這三方面的考慮,周子書想到了應該通過對地下室空間的改造,搭建一個技能交換的平臺。
沒想到,“技能交換”的實驗引發(fā)了“地上”人的思考。周子書第一個改造地下室的試驗位于望京,離西門子比較近?!拔以疽詾檫@個項目可以啟發(fā)‘地下的年輕人,結果發(fā)現(xiàn)它也引發(fā)了‘地上人的思考?!碑斠尅暗厣稀比藢懴伦约簳裁?,想交換什么的時候,大家都遲疑了,因為許多人都沒有什么技能,“我除了會打字,好像明天就可以被開除?!币粋€西門子員工說。但“地下”的情況卻完全不一樣,他們有的會足療(足療師),有的會做飯(廚師),有的會剪發(fā)(理發(fā)師),有的會美容(美容師)??這樣的結果,更加堅定了周子書進行大膽試驗的決心。
2014年4月,周子書改造望京地下室的項目以及有關項目的一切調研活動都結束了。這個項目出乎意料地引起了媒體、政府和投資人的關注。2015年,受朝陽區(qū)亞運村社區(qū)的邀請,周子書帶著之前的探索與思考,在安苑北里19號樓地下二層進行了大膽的改造,地瓜社區(qū)正式成立了。
地下的“異托邦”
說起“地瓜”,還有個小故事。2003年,周子書來北京讀第一個碩士的時候,在北京火車站,一個朋友來接站,因為是冬天,朋友穿著一件綠色的軍襖,見到周子書就打開軍襖,掏出一個地瓜掰了一半分給他。所以,“地瓜對我來說,是一個分享的概念?!?p>
到英國讀第二個碩士的時候,周子書學了社會學。那時候他知道了一個新概念,即德勒茲塊莖系統(tǒng),這個概念給了周子書很大的啟發(fā)?!叭绻磥肀本┑?.7萬套地下室全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在一起,應該是個什么樣的場景?”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設想,才有了今天的地瓜社區(qū)。
經(jīng)過前期的改造,地瓜社區(qū)正式啟動了。如果你來到地瓜社區(qū),絕對會被這里的設計所吸引。地瓜社區(qū)的通風管道是找雕塑家重新設計的,并利用3D打印制作完成,所有的結點都可以當作花盆,也可以當作筆筒。時租房的設計也別具匠心,因為地下室屬于人防工程,一旦發(fā)生災難或者戰(zhàn)爭,人們需要躲進去避難。所以,房間里的桌子和床都可以折疊上去,使整個房間成為了一個靈活的容器。
為了豐富居民的生活,為了給居民提供就業(yè)和技能交換的機會,周子書及其團隊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合作方。比如壹季健身,以前地下室的年輕人沒地方健身,通過與壹季健身合作,來地瓜社區(qū)就可以享受到完全免費的T R X(懸掛健身系統(tǒng))。那壹季健身怎么掙錢呢?他們靠私教課程盈利。地瓜社區(qū)不僅為居民提供服務,還讓他們產(chǎn)生互助連接,這是一種社區(qū)文化互助概念的新詮釋。
“我們希望用商業(yè)的方式反哺公益,并形成一個可循環(huán)的系統(tǒng)?!被谶@樣美好的設想,周子書讓地瓜社區(qū)成為了一個不只是8小時工作制的社區(qū),他想為社區(qū)居民解決職住一體——生活在社區(qū),工作在社區(qū),娛樂在社區(qū)。
在滿足北漂們的基本訴求之后,周子書還想到了一個問題。如何用更便宜的方式來改變人們的生活空間?他發(fā)現(xiàn),98%的地下室北漂們都喜歡將雜志貼自己的門、床、墻或者書桌上。于是他們在100多個地下室進行了調研,了解他們床邊貼什么,門上貼什么,墻上貼什么,然后進行整理,將其變成一本新的雜志,叫做《地瓜墻紙》?!拔覀兺ㄟ^調查發(fā)現(xiàn),門不是簡單的門,而是通向未來世界的門?!庇谑?,周子書找漫畫家創(chuàng)作了“地瓜小宇宙”的任意門,把它貼到門上最合適不過。之前,明星的照片是被動貼到墻上的,但有了《地瓜墻紙》,趙薇主動把自己的照片放到雜志里,成了一種主動的介入?!兜毓蠅垺房梢宰尡逼瘋冄杆俚馗淖冏约旱姆块g,并且可以3個月改一次。
自從“地瓜社區(qū)”來了,在夏日的傍晚,安苑北里社區(qū)居民們就可以經(jīng)常捧著西瓜在社區(qū)的小廣場里觀看露天電影了。真叫一個愜意!從此,小區(qū)里的老年合唱團有了聚會的地方,孩子們有了玩耍和學習的地方,棋友們有了下棋的地方,讀書愛好者們有了讀書和買書的地方??
這僅僅是現(xiàn)在。未來,當北京1.7萬套地下室全部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連在一起的時候,相同興趣愛好的人也將連接在一起,組成有共同歸屬感、認知感的新型社區(qū)。
曾經(jīng),也有人對周子書說:“你改變不了什么的,這只是個畢業(yè)設計而已?!庇谒?,最好的設計就是讓鄰居來分享彼此的快樂,他覺得這是可能的,如今他果真做到了。但周子書未來的夢想,是希望通過他的設計,讓千萬萬萬地下室連接到一起,讓居住者成為一個有歸屬感、有共同認知的社群。這樣,或許能撕下地下室居住者身上被強行貼上的“蟻族”標簽。雖然這個很難,但是他會一點點盡自己所能,不停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