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浩宇
蘇軾,號東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北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他那縱橫奔放的文章,飄逸豪放的詩句,以及與黃庭堅齊名的書法,至今被國內(nèi)外人民所敬仰。他不僅對詩文書法造詣極深,而且對烹飪技藝也頗有研究,善于把飲食與文化有機(jī)地結(jié)合起來,形成一道獨特的美食文化風(fēng)景線,是位造詣頗深的美食家。
北宋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去黃州,官府安排他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城南的定惠院。居住寺院,雖然不是很理想的處所,但對初來乍到、驚魂未定、政治上遭受極大打擊的蘇軾來說,無疑是個修身養(yǎng)性的好地方。
因為靠著微薄的俸祿,實在無法養(yǎng)活家人。于是他便在黃州城外的東坡上開荒種地,自號“東坡居士”。自此,人們便稱他為蘇東坡。如果說,故鄉(xiāng)眉山生養(yǎng)了他,那么,磨礪與成就他的卻是黃州。就連他的自號“東坡”,也與黃州東郊黃土坡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致使“東坡”聞名中外,流芳千古。
即使生活艱難,蘇東坡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tài),繼續(xù)著他的美食人生。他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寫道:“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哪里能看出絲毫被貶的悲哀,卻分明是賞美景、嘗美食的好心情。
黃州是蘇東坡一生的重大轉(zhuǎn)折點,由此他的詩詞更為豪邁、更為灑脫,思想達(dá)到了頓悟的境界。生活是清苦的,但美食使生活充滿了樂趣。
黃州的豬肉非常便宜,蘇東坡買來豬肉,用慢火清燉,然后加入醬油等調(diào)料,做出的肉美味無比。為此他還專門寫了《豬肉賦》:“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時它自美。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秉S州的豬肉,價錢便宜,富人不愿吃,覺得這是上不了臺面的東西。普通百姓覺得太過平常,不屑于煮來吃。但這東西在蘇東坡眼里,那絕對是美味佳肴。放點蔥姜,加點醬油,小火慢燉,鮮香酥爛,誘人食欲。
蘇東坡就是這樣一位樂觀、豁達(dá)的人,把看似平常的黃州豬肉,不僅拿來紅燒,同時還推崇和竹筍一起燜燉,更是創(chuàng)舉。在一次美食派對上,蘇東坡信手寫下了一首打油詩:“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p>
“東坡居士”雖然仕途不順,一路走低,但快樂不減,盡享美食,豪放而詩意。
(若惜摘自《榆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