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的見解,千差萬別,可是扼要地區(qū)別起來,也很簡單,大致可以分為相反的兩派。就教育的目標來說,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人,獨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淺陋的人。就教育的理解來說,一派認為受教育者像個空瓶子,其中一無所有,開著瓶口等待把東西裝進去;另一派認為受教育者自有發(fā)掘探討的能力,這種能力只待培養(yǎng),只待啟發(fā),教育事業(yè)并非旁的,就只是做那培養(yǎng)和啟發(fā)的工作。就教育的方法來說,一派注重記誦,使受教育者無條件地吞下若干東西;另一派注重創(chuàng)發(fā),不但使受教育者吞下若干東西,尤其重要的在使受教育者消化那些東西,化為自身的新血液、新骨肉。以上說的目標、理解、方法三項是一致的。前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工具,就不能不把他們認作空瓶子,要他們無條件地吞下若干東西。后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為人,自然要把他們當人看待,自然要把培養(yǎng)能力、啟發(fā)智慧作為教育的任務,自然要竭力使他們長成新血液、新骨肉。就受教育者的方面說,受前一派的教育是“為人”,有人需要一批工具,你是應命準備去做工具,不是“為人”是什么?受后一派的教育是“為己”,“古之學者為己”的“為己”,發(fā)展知能,一輩子真實受用,這種教育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生活教育”。
(摘自《葉圣陶教育文集》,葉圣陶著,杜草甬、商金林編,河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