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史余”到“詩余”的載體轉變
      ——在唐宋婚戀傳奇的戲曲改編中探尋

      2017-05-25 00:37:00
      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17年1期
      關鍵詞:史傳詩性傳奇

      楊 玉

      (中國傳媒大學 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4)

      從“史余”到“詩余”的載體轉變
      ——在唐宋婚戀傳奇的戲曲改編中探尋

      楊 玉

      (中國傳媒大學 藝術研究院, 北京 100024)

      戲曲對唐宋婚戀傳奇的改編是一個從“史余”到“詩余”的載體轉變過程。唐宋傳奇以人物為中心,常用史傳的形式外殼來記敘虛擬的故事內核,在敘事上有著先天優(yōu)勢,注重故事情節(jié)的鋪展;同類題材的戲曲改編則以腳色為核心,曲白、意境都延續(xù)著格律詩歌的詩性品格,結構上長于抒情而短于敘事,更注重情感的表達。

      唐宋傳奇;戲曲改編;史傳;詩性

      戲曲與小說雖然都屬于中國古典敘事文學的范疇,但在精神實質上有著本質的差異:“戲曲的主體精神實質是‘詩’的,小說的主題精神實質是‘史’的。戲曲在敘述故事、塑造人物上包含了強烈的‘詩心’,小說則體現(xiàn)了強烈的‘史性’?!盵1]

      所謂“小說者,正史之余也”[2],在重史的中國文化傳統(tǒng)下孕育的小說,其發(fā)端正是受到史籍的影響。作為“史余”的唐前小說依然保留著“裨補史闕”的史傳傳統(tǒng),真正“史統(tǒng)散而小說興”(綠天館主人《古今小說序》)始于唐傳奇?!皬膽?zhàn)國到六朝的小說在多祖現(xiàn)象的作用下,在千年左右的漫長歷史中,經歷了相互間表現(xiàn)形式相去甚遠的分頭發(fā)展,到了富有詩人才情的唐傳奇作家手中出現(xiàn)了對‘多祖’因素進行融合的歷史性轉機?!盵3]唐傳奇的興起“宣告了中國古典小說文體的真正獨立,不僅在于對史傳傳統(tǒng)的借鑒學習(尤其是外在形式上),更在于其詩情文心對史傳傳統(tǒng)的內在超越”[4]。盡管在表現(xiàn)方式上,較之概要實錄的史傳,唐宋傳奇多了些鋪陳幻設,但總體而言唐宋傳奇還是帶有濃厚的史傳敘事烙印的。歷代評論者也常提及唐宋傳奇的史傳特性。如《唐語林》云:“沈既濟撰《枕中記》,韓愈撰《毛穎傳》,其文尤高,不下史遷,真良史才也?!盵5]明代胡應麟也將唐傳奇與《后漢書》《南史》等史著直接對比,認為“如《柳毅》《陶峴》《紅線》《虬髯客》諸篇,撰述濃至,有范曄、李延壽之所不及”[6]。

      唐宋傳奇作為“史余”的重要表現(xiàn)在于在創(chuàng)作中常用史傳的形式外殼來記敘虛擬的故事內核。傳奇常有史傳式的開頭,注重時間、地點、人物、細節(jié)的真實白描:

      《霍小玉傳》:“大歷中,隴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進士擢第?!?/p>

      《柳毅傳》:“唐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p>

      《鶯鶯傳》:“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p>

      《柳氏傳》:“天寶中,昌黎韓翊有詩名。性頗落拓,羈滯貧甚?!?/p>

      于結尾處,傳奇也常以知情人口吻強調故事的由來,以增添真實感,或對事跡發(fā)表評論。對此前人已經有過精到的論述:“具有代表性的唐人傳奇,在表現(xiàn)形式和藝術技法上,與《史記》等正史傳記非常相似。他們大都故事性比較強,首尾都很完整,文章開始先把人物家世、生平甚至外貌特征作簡要交代,然后展開人物間的矛盾沖突,情節(jié)曲折,敘述生動,而結尾往往是作者的評論,通過評論來表明作者的思想傾向。”[7]

      如果說小說是“史余”,那么戲曲無疑是“詩余”了,對此前人早有論及:

      三百篇亡而后有騷、賦,騷、賦難入樂而后有古樂府,古樂府不入俗而后以唐絕句為樂府,絕句少宛轉而后有詞,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

      ——王世貞《曲藻》[8]

      夫詩變而為詞,詞變而為歌曲,則歌曲乃詩之流別。

      ——何良俊《曲論》[9]

      《匯苑詳注》云:“曲者,詞之變。金、元所用北樂,緩急之間,詞不能按,乃更為新聲以媚之?!?/p>

      ——焦循《劇說》[10]

      詞為詩余、曲為詞余,歸根結底可以將戲曲歸入“詩余”。在傳統(tǒng)詩詞文化的浸染中孕育而成的戲曲文學,有著與生俱來的詩性品格。可以說,唐宋婚戀傳奇的戲曲改編,便是一個從“史余”向“詩余”的轉變過程。戲曲文學詩性品格最集中的反映,莫過于劇本唱詞和念白的語言韻味。黃周星在《制曲枝語》中稱:“詩降而詞,詞降而曲,名為愈趨愈下,實則愈趨愈難?!盵11]362隨即又道:“曲之難有三:葉律一也,合調二也,字句天然三也。”由此而論,無論在韻、調還是意境方面,戲曲文學都延續(xù)著格律詩歌的詩性品格。有一個廣為人知的例證出自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長亭送別”: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西廂記》的故事本自唐代元稹傳奇《鶯鶯傳》。唐傳奇在記敘崔、張之離別時,只有寥寥數語:

      崔氏宛無難詞,然而愁怨之容動人矣。將行之再夕,不可復見,而張生遂西下。

      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鄭所,遂不復至。明旦而張行。[12]252

      傳奇筆下離情別緒點到即止,乃是出自史筆的簡潔和克制。到了王氏《西廂記》中,則全然是詩筆的渲染和肆意了。短短25個字,由天到地,從視覺到觸覺,自景語入情語,其中“碧云天,黃花地”化用自宋代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碧云天,黃葉地”一句,“總是離人淚”則是蘇軾《水龍吟》詞中“點點是,離人淚”的化用,由詞變?yōu)榍烧{、字句皆渾然天成。由田漢改編的京劇《西廂記》[13],根據京劇之唱腔習慣進行了重新鋪排,依然是詩意十足:

      【反二黃散板】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

      【回龍】

      北雁南翔,

      問曉來誰染得霜林絳?

      總是離人淚千行。

      田氏改本將王本【端正好】原詞化為一整套【反二黃】唱腔的引子,以【散板】接【回龍】的形式作為整段曲子中的情緒渲染。為了與后面敘事性的【原板】銜接,改本將韻腳改為了“江陽”轍,這是京劇“十三轍”中很常用的一個轍口。整段曲詞渾然一體,抒情與敘事之間轉換流暢。【原板】部分的敘事遵循著京劇唱詞基本的“三三四”結構,并適當加以襯字:

      成就遲分別早叫人惆悵,

      系不住駿馬兒空有這柳絲長。

      七星車與我把馬兒趕上,

      那疏林也與我掛住了斜陽。

      好叫我與張郎把知心話講,

      遠望那十里亭痛斷人腸!

      由此可見,從元雜劇到現(xiàn)代戲曲,曲詞的詩性品格從未丟失。不僅曲詞具有詩性品格,便是賓白也不脫詩歌之韻律。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賓白第四》中有這樣一段:

      賓白之學,首務鏗鏘。一句聱牙,俾聽者耳中生棘;數言清亮,使觀者倦處生神。世人但以“音韻”二字用之曲中,不知賓白之文,更宜調聲協(xié)律。世人但知四六之句,平間仄、仄間平非可混施迭用,不知散體之文,亦復如是?!芤宰魉牧截浦ǎ糜谫e白之中,則字字鏗鏘,人人樂聽,有“金聲擲地”之評矣。[14]

      戲曲賓白有韻白與散白之分,無論是韻白還是散白,抑或是韻、散相間,都隨處可見詩意之浸染。以“柳毅傳書”為例,唐傳奇《柳毅傳》中柳毅詢問龍女身世,答曰:

      妾洞庭龍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涇川次子,而夫婿樂逸,為婢仆所惑,日以厭薄,既而將訴于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迨訴頻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毀黜以至此?!赐ビ谄?,相遠不知其幾多也。長天茫茫,信耗莫通,心目斷盡,無所知哀。聞君將還吳,密通洞庭?;蛞猿邥耐惺陶撸床穼⒁詾榭珊??[12]202-203

      這是文言小說的筆法,雖紙上誦讀無礙,照搬入戲曲念白中難免晦澀難懂。尚仲賢《柳毅傳書》雜劇中,將這段話進行了通俗化、口語化的加工,同時字句頓挫之間又不脫詩歌之悅耳鏗鏘:

      妾身是洞庭湖龍女三娘。俺父親將我與涇河小龍為妻。頗奈涇河小龍躁暴不仁,為婢仆所惑,使琴瑟不和。俺公公著我在這涇河岸上牧羊。每日早起夜眠,日炙風吹,折倒的我憔瘦了也。我如今修下家書一封,爭奈沒人寄去;恰好遇著先生,相煩捎帶與俺父親。但不知先生意下肯否?[15]

      這段念白層次分明,時刻不忘和諧的詩韻:“為婢仆所惑,使琴瑟不和”“早起夜眠,日炙風吹”皆對仗工整,頗有詩賦之韻;即便是在淺顯流暢的敘述中,也注重語句的長短相間,錯落有致。末段中“封”(平)、“去”(仄)、“生”(平)、“親”(平)、“否”(仄),以“平仄平平仄”的收尾,使整句抑揚頓挫、擲地有聲。這段脫胎于《柳毅傳》的念白,正反映了“戲曲”與“傳奇”一宗“詩”一宗“史”的品格差異。

      戲曲“詩余”之特性既體現(xiàn)在曲詞、賓白這些外在層面,也反映在結構、情節(jié)、主旨等眾多內在精神上。唐宋傳奇作為“史余”的一大重要表現(xiàn)是以人物為中心。史傳中有本紀、世家、列傳,皆是圍繞著某一人來鋪陳其事,敘述有始有終,有本有末。唐宋傳奇繼承了史傳以人物為核心的傳統(tǒng),無論是單篇傳奇還是收錄在傳奇集中的作品,大多數都是圍繞著某一人物來進行記敘,著名的《鶯鶯傳》《霍小玉傳》《李娃傳》等等皆是如此。而戲曲則是以腳色為核心,圍繞腳色所創(chuàng)作的抒情性的曲詞,乃是戲曲作為“詩余”的重要表現(xiàn)。試以“柳毅傳書”為例,唐代李朝威《柳毅傳》通篇皆以柳毅的行動為線索進行鋪陳:

      序號人物行動線原文1交代柳毅背景“唐儀鳳中,有儒生柳毅者應舉下第,將還湘濱。念鄉(xiāng)人有客于涇陽者,遂往告別。”2柳毅見龍女“見有婦人,牧羊于道畔?!?柳毅見武夫“其夕,至邑而別其友。月余到鄉(xiāng)還家。乃訪友于洞庭。……俄有武夫出于波間……”4柳毅見龍君“毅如其言,遂至其宮?!娨蝗伺弦?,執(zhí)青玉。”5柳毅見錢塘君“俄有赤龍長千余尺,電目血舌,朱鱗火鬣,項掣金鎖,鎖牽玉柱……”6柳毅二次見龍女“紅妝千萬,笑語熙熙。后有一人,自然蛾眉,明珰滿身,綃縠參差。迫而視之,乃前寄辭者?!?柳毅二次見錢塘君“又有一人披紫裳,執(zhí)青玉,貌聳神溢,立于君左?!?柳毅活動“明日,又宴毅于凝碧宮。”9柳毅活動“翌日,又宴毅于清光閣?!?0柳毅活動“明日,毅辭歸。洞庭君夫人別宴于潛景殿,男女仆妾等悉出預會。”11柳毅活動“毅因適廣陵寶肆,鬻其所得,百未發(fā)一,財已盈兆。故淮右富族咸以為莫如。遂娶于張氏,亡。而又娶韓氏,數月,韓氏又亡。徙家金陵……”12柳毅三次見龍女“毅乃卜日就禮。……居月余,毅因晚入戶,視其妻,深覺類于龍女,而艷逸豐厚,則又過之。”13柳毅活動“后居南海,僅四十年?!╅_元中,上方屬意于神仙之事,精索道術,毅不得安,遂相與歸洞庭。”14柳毅見薛嘏“至開元末,毅之表弟薛嘏為京畿令,謫官東南。經洞庭,……見毅立于宮室之中……歡宴畢,嘏乃辭行。自是以后,遂絕影響?!?/p>

      《柳毅傳》從柳毅的背景開始,以其與龍女的一段姻緣為線索,圍繞著柳毅的行動展開,并清晰地交代了人物的結局,可以說是一篇非常完整的史傳風格的傳奇。再來看戲曲改編,情況則有所不同。戲曲的詩性特征決定了它將選取更具“詩性”的腳色來進行充分的抒情。元雜劇多為一腳主唱,尚仲賢的《柳毅傳書》雜劇以正旦為主唱:

      序號正旦所扮人物曲詞內容曲詞性質楔子龍女抒發(fā)被貶涇河苦楚艱難。抒情第一折龍女對柳毅敘述身世,抒發(fā)滿腔愁緒。抒情、敘述第二折電母敘述錢塘火龍與涇河小龍斗勝的場景。敘述第三折龍女抒發(fā)龍女再見柳毅的復雜心情。抒情第四折龍女敘述龍女下凡嫁柳毅的心理活動和喜悅心情。敘述、抒情

      唐傳奇的史傳特性決定了其單一的載體需要豐富內容支撐的同時,也有著獨特的集中力,可以通過語句的鋪排對人物進行細致的勾勒。而戲曲的詩性特點則賦予了其人物大開大合的寫意特性。與柳毅相比,龍女這一人物無疑是更有抒情潛力的,被貶涇河的苦楚與重返洞庭的歡欣,求婚遭拒的黯然與人間婚配的喜悅,人物復雜的情感經歷為曲詞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充分的發(fā)揮空間。而第二折中正旦改扮電母,恰又是戲曲以腳色為主線而非人物為主線的一個典型例證。

      從唐宋傳奇到戲曲改編,故事主旨也有明顯的轉變。所謂孔子成《春秋》,“上明先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盵16]司馬遷著《史記》,“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17]。傳奇繼承了史傳秉筆直書的“春秋筆法”,常在文中發(fā)表冷峻的理性議論。例如,陳鴻《長恨歌傳》中提出“意者不但感其事,亦欲懲尤物,窒亂階,垂于將來者也”,指出創(chuàng)作的目的在于以紅顏禍水之事垂戒來世;元稹《鶯鶯傳》借由張生之口發(fā)表了“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論調。戲曲則在主旨上秉承了詩性的浪漫品格,一改傳奇冷峻的理性議論,而側重于熾熱的情感宣泄。洪升《長生殿》開篇便點出了“情”之主旨:

      【南呂引子·滿江紅】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誠不散,終成連理。萬里何愁南共北,兩心那論生和死。笑人間兒女悵緣慳,無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總由情至。先圣不曾刪鄭、衛(wèi),吾儕取義翻宮、徵。借太真外傳譜新詞,情而已。[18]

      王實甫《西廂記》聞名天下,也正是源于其“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旨。正如明代袁于令《焚香記序》中所謂的“劇場即一世界,世界只一情”,戲曲秉承著詩性品格,不以記述奇事為宗,而以抒發(fā)奇情為要。因此,從唐宋傳奇到戲曲改編,其重心也從情節(jié)沖突轉向了情感沖突。

      小說作為“史余”,在敘事上有著先天優(yōu)勢,情節(jié)的曲折、內容的豐富是其所長,同時以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為勝。戲曲作為“詩余”,是先天長于抒情而短于敘事的,故而將表現(xiàn)的重心放在情感的幽曲上,以酣暢淋漓、催人淚下的情感見長。不同于小說慣于通過懸念來設置曲折情節(jié),戲曲在敘事上則“善于利用觀眾的心理認同傾向,注重表演敘事語言的作用,使觀眾的眼睛先于戲劇中的人物洞悉一切”[19]。戲曲總將人物置于非同尋常的境遇之中,讓其充分經歷一波三折、大開大合的情感浸染,表現(xiàn)出來的情緒卻又是帶著“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中和之美。因而,相對于小說敘事所看重的情節(jié)高潮,戲曲敘事則更注重情感高潮。例如,唐傳奇《李娃傳》中花費了不少筆墨描寫了驅逐鄭元和的“倒宅計”,這在歷代的戲曲改編中均不是劇作者關注的重點,石君寶《曲江池》雜劇中僅以仆人張千“使的錢鈔一些沒了,被老鴇趕將出來”一語帶過,明代《繡襦記》傳奇中雖有將這段情節(jié)正面提及,卻也更為關注李亞仙、鄭元和經過“倒宅計”之后的情感曲折。

      正如清代黃周星在《制曲枝語》中提出的,“制曲之訣”可概括為一個“趣”字,且“趣”之根本在于一個“情”字,“凡屬有情”則“無非趣事”[11]363。為了突出“情”,戲曲甚至還通過自報家門、副末開場等方式在一開始便把小說中頗為精彩的懸念予以消解,以使觀眾在洞悉情節(jié)梗概的基礎上,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情感的體味上。正如蘇國榮《戲曲美學》中所說:“沖突應是所有戲劇的普遍性特征?!袊鴳蚯哂小M情’的特點,它的沖突形態(tài)一般是內在型的,多在人物內心世界中進行,即‘內心沖突’。”[20]總之,戲曲視“有情”為“有戲”,本著“有戲則長,無戲則短”的原則,將時空靈活地伸縮、變形,提煉最適合戲曲表演呈現(xiàn)的片段加以放大,余者則一筆帶過,或者干脆留白。即便是情節(jié)發(fā)展最為緊張之時,也能讓情節(jié)的進展停止,留給人物充足的抒情時間。縱觀古典戲曲,劇作者在將矛盾最集中的情節(jié)高潮解決之后,往往還會再掀起一輪波瀾壯闊的情感高潮,大有“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之意。《梧桐雨》一類雜劇如是,《長生殿》等傳奇亦如是。這看似拖沓的閑筆,恰恰說明了以寫意為主旨的戲曲,并不以解決矛盾沖突為終極目的,而是以情緒宣泄為要,著力于多層次地展示人物的精神情感,以及賴以“言情”的劇作者自己的內心世界。

      [1]譚帆.稗戲相異論——古典小說戲曲“敘事性”與“通俗性”辨析[J].文學遺產,2006(4):115.

      [2]笑花主人《今古奇觀序》[M]∥丁錫根.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中.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792.

      [3]楊義.中國古典小說的本體論和文體發(fā)生發(fā)展論[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4):186.

      [4]李釗平.論唐人小說對史傳傳統(tǒng)的內在超越——中國古典小說文體獨立歷程再回顧[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35.

      [5]王讜.唐語林校證[M].周勛初,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182.

      [6]胡應麟.少室山房類稿[M]∥程國賦.唐五代小說研究資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04.

      [7]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M].山東:齊魯書社,1994:230.

      [8]王世貞.曲藻[M]∥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27.

      [9]何良俊.曲論[M]∥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6.

      [10]焦循.劇說[M]∥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88.

      [11]黃周星.制曲枝語[M]∥程炳達,王為民.中國歷代曲論釋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362.

      [12]李昉,扈蒙,李穆,等.太平廣記[M]∥袁閭琨,薛洪績.唐宋傳奇總集:唐五代.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52.

      [13]田漢.田漢全集:第九卷[M].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0.

      [14]李漁.閑情偶寄·詞曲部·賓白第四·聲務鏗鏘[M]∥中國戲曲研究院.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七.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52.

      [15]尚仲賢.洞庭湖柳毅傳書[M]∥王季思.全元戲曲:第三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731-732.

      [16]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5:2491-2492.

      [17]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738.

      [18]洪升.長生殿: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稗畦草堂刊本[M]∥古本戲曲叢刊五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9]王亞菲,朱黎明.中國古典戲曲敘述論[J].藝術百家,2007(6):74.

      [20]蘇國榮.戲曲美學[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9:45.

      (責任編輯 周 驥)

      2016-11-04

      楊玉(1988—),女,江蘇泰州人,中國傳媒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戲曲文學史研究。

      10.3969/j.issn.1008-6382.2017.01.013

      J809

      A

      1008-6382(2017)01-0075-06

      猜你喜歡
      史傳詩性傳奇
      安-225,昨日的傳奇
      漕運,一段行走在水上的傳奇
      金橋(2021年6期)2021-07-23 01:27:00
      玉石俱焚前夜被打撈:有個小白律師溫暖了涼薄
      形與影的詩性糾結——莊曉明的詩與詩評
      堅持,造就傳奇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2
      逍遙傳奇
      從讀者角度看史傳文學中虛構存在的合理性
      青春歲月(2016年4期)2016-08-04 05:33:50
      《文心雕龍?史傳》矛盾的紀實觀及原因
      《紅樓夢》敘事藝術中的春秋筆法
      詩性敘事與超現(xiàn)實敘事——論《塵埃落定》對于《百年孤獨》的超越
      阿來研究(2014年1期)2014-02-27 06:18:51
      保靖县| 天祝| 福泉市| 理塘县| 射洪县| 晋城| 深水埗区| 莆田市| 碌曲县| 南木林县| 平果县| 陇南市| 禄丰县| 蕉岭县| 布尔津县| 广安市| 乐业县| 广德县| 北宁市| 息烽县| 武胜县| 奉新县| 禄丰县| 织金县| 江城| 沭阳县| 道孚县| 抚顺市| 鹰潭市| 光山县| 中西区| 肇源县| 古田县| 惠来县| 航空| 宿迁市| 富蕴县| 图木舒克市| 峨边| 民丰县|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