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依楊
星期六,我們到鄉(xiāng)下奶奶家玩。我想起馬上就是端午節(jié)了,突然好想吃粽子。
奶奶一聽,急忙從米罐里拿出糯米倒在水里泡著,再把包粽子用的紅棗、紅豆等佐料準備好,然后不顧媽媽的阻攔,冒雨去山上采粽葉。
一小時以后,奶奶采了滿滿一籃子粽葉回來了,我和媽媽就幫忙洗粽葉。洗好后,奶奶把糯米調好料。準備包粽子了,我和媽媽都沒包過粽子,我們就學著奶奶包。只見奶奶先把兩片粽葉卷個圓錐形狀,把糯米放進去,塞緊,然后再順著圓錐把粽葉包緊,這樣就包成個三角形了。然后用棕櫚繩綁起來。奶奶說一定要綁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散掉。一開始媽媽和我包了幾個都沒包好,經過奶奶耐心的指導,媽媽會包了,可我還是沒學會,就噘起嘴在那兒亂弄。奶奶看出了我的心思,耐心地對我說:“楊楊,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認真學就一定能學會?!蓖瑫r手把手地教我:把葉片上下疊好,注意別拿反了。把粽葉靠近葉尖的那一半折成三角斗狀,手心向上用拇指壓住折過來的葉尖部分,其余四指在葉子下面拖住。先放一顆紅棗把尖部堵嚴,然后放米蓋住紅棗,在還剩二、三毫米的地方用粽葉長出來的部分折回來蓋住包嚴,最后拿繩子捆好扎緊。在奶奶的指導下,一個可愛的粽子便出現在我眼前了。我好開心,學著奶奶的做法又重包了一個,雖然沒有奶奶媽媽包的好看,但還是像模像樣。之后動作也越來越嫻熟了。包完后,奶奶就把粽子放到大鍋里去煮。
兩小時后,香噴噴的粽子就煮熟了,奶奶從鍋里撈起粽子,我們一家人圍著灶臺開開心心地吃粽子,那感覺真爽!
點評
從“卷”“放”“塞”“包”“綁”等動詞可以看出奶奶是包粽子高手,而從語言描寫中可以看出奶奶對“我”的精心呵護,一位慈祥能干的老人形象躍然紙上。
【指導并置評:王香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