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美
摘要:通過英語戲劇表演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學生聽和說的能力;使學生更多的了解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總之,表演與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自然、有趣,同時讓學生在演劇過程中學會語言的應用。
關鍵詞:英語戲劇表演;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戲劇表演應用于英語教學的背景
小學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們剛接觸到英語既新鮮又好奇,學習興趣濃厚,可到了中高年級,隨著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深,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逐漸弱化,長期的單調,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很討厭上英語課。只有少數幾個程度較好的學生還能勉強跟得上,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想通過電影配音課程和戲劇表演課程來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試圖創(chuàng)設出一個寬松、和諧、興趣盎然的環(huán)境,讓自己的學生們能輕輕松松的學習英語,也想通過這種嘗試,能將愉快教育、理解教育、體驗教育、綜合教育等多種教育方式融為一體。
二、何謂 “戲劇教學法”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上網瀏覽了一下,發(fā)現我的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而采用的課本短劇的表演竟然也是一種教學法- - - - -戲劇教學法。所謂“戲劇教學法”,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引入或創(chuàng)設一種學習的情境,將抽象的內容納入有趣的情境之中,用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和技能。
戲劇表演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扮演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的角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戲劇教學法的定義和我的目的不謀而合,下面我想談談英語表演課的實施對英語課產生的影響,和同仁們分享。
三、戲劇表演課對課堂教學產生的影響
第一:通過學習英語戲劇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有用信息。我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讓學生們去找《白雪公主》的有關資料,很快,《格林童話》、作者格林兄弟簡介、以及《白雪公主》英文版電影都收集了出來。同學們還收集了《格林童話》中的其他作品,如《灰姑娘》、《小紅帽》等。學生們把這些資料復印出來、相互傳閱,以此獲得大量有用的信息。
第二:通過戲劇表演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學習沒有興趣,就不會產生學習熱情;沒有學習熱情,學生就不會主動學習。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課堂教學選取靈活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1]比起“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學生們更喜歡“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所以,我結合課本的單元內容,把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自編、自導、自演。盡可能地每個人都參與。例如,排練一個在商店里買東西(Shopping)的短劇,學生們把講臺當“柜臺”,把他們的物品湊到一塊放在柜臺上作為商品,錢用實物錢幣或紙條來代替。學生們在游戲中反復操練了句型May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 you? How much is it?
又如,課本中有練習醫(yī)生和病人之間的對話。練習Whats wrong with you?
I have a toothache.等句型。學生穿著白大褂扮演醫(yī)生,其他幾個學生擺著各種姿勢裝作頭痛、牙疼等病人。
為了在課堂上能表演好,課余時間經??梢钥吹綄W生們三五成群地在一塊兒討論劇情,或獨自一人津津有味地背臺詞,可以看出,他們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教室里的讀書聲比以前大多了,問問題的學生也開始增多了,聽英語錄音的頻率也增加了。尤其是我們學生排練的《白雪公主》在九中文化節(jié)上的展演獲得了好評讓學生感到非常的自豪,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讓學生感受到了英語的魅力所在。
第三:通過戲劇表演課,增強了學生聽和說的能力。為了把某個劇表演好,學生們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我會帶學生們看英文版的電影或短劇,聽英文版的故事,反復模仿劇中人物的臺詞。雖然他們模仿的千奇百態(tài),但在一遍一遍的簡單重復中,一詞一句已悄然印入學生們的腦海中。實際上,通過“看”練習了“聽”,通過“模仿”練習了“說”的能力。
第四:通過戲劇表演課,使學生更多的了解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我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具備跨文化交際的能力。由于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生存環(huán)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導致了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從而出現了英語學習的多種困擾因素。
學生們在看臺詞的時候,有些表達就覺得有些無法理解。比如:a lucky dog意思是“幸運兒”,學生們就覺得有些奇怪。這時,我們老師就要順勢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海洋,講解一些中英文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告訴他們:同樣的一件事物,不同的文化背景,看法大相徑庭。中國人蔑視狗,因而有“走狗” “狗東西”“賴皮狗”“狗急跳墻”“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等之說。而在西方國家,人們則欣賞狗的勇敢和忠誠,對狗的贊譽也屢見于習語和諺語中,并把人比作狗。例如:“a lucky dog”(幸運兒)、“Love me,love my dog” (愛屋及烏)、“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等等。
老師在“寓教于樂”的過程中,時刻要做個有心人。比如,學生們在戲劇表演中會遇到一些節(jié)日的表達,像Christmas Day, New Year Day等,這時,我們老師就可以幫助學生總結中西方各自獨特的節(jié)日。告訴他們: 除了中西方國家共同擁有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之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
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春節(jié))、Tomb- sweeping Day(清明節(jié))、 the Dragon Festival(端午節(jié))、 Mid- Autumn Day(中秋節(jié))等。
西方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Easter(復活節(jié)), 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Mother's Day(母親節(jié)),Thanks 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
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西方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再三推辭,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就算接受了,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會被認為有“ 貪財”的嫌疑。 而在西方文化中,由于所接受的教育不同,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不管這禮物你是否喜歡,也要欣然道謝,表現出友好的態(tài)度。
總之,我們要告訴學生:語言與文化關系十分密切,離開特定背景的語言是不存在的,要想真正掌握一門語言,必須了解產生使用該語言的特定文化背景。
第五:通過戲劇表演課,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戲劇表演課,幫助學生們建立了友情,學習人與人之間如何交往,適應集體氛圍、團隊氛圍,具備集體觀念,注重團隊合作精神。因為在排練及演出的過程中,學生們需要思考和適應劇本中的角色,從最初的排練到最后的演出都需要人與人、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精密合作和配合,這是學生鍛煉學習提升的好機會。
每一次表演的成功都讓他們感覺更加自豪、自信,讓他們從心理上的排斥英語課到樂于去接受信息,逐漸進步,這可能對他們的一生有很大的影響。
總之,表演與教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能使課堂氣氛活躍,輕松、自然、有趣,同時讓學生在演劇過程中學會語言的應用。教師要把課堂當作語言交流和語言實踐的舞臺,學生是舞臺的主角,教師是舞臺的導演。教師在發(fā)揮他們聰明才智的同時,盡可能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文化內涵的培養(yǎng)和德育功能的培養(yǎng),讓他們有顯示自己能力的“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通過戲劇表演課讓更多的學生愛上了英語課。
參考文獻
[1] 楊芳.英語教學中的戲劇表演[J].課外閱讀(中旬),201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