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姐
前一陣兒,有關不敢生二胎的話題引發(fā)人們很多的討論,按照有關報道,2016年,中國共出生了新生兒1846萬,而符合生育二胎的目標人群是9000萬人,也就是說,只有28%的人們選擇了生二胎。
有媒體專門采訪了一線城市的家庭,這些家庭估算下來,在大城市,養(yǎng)一個孩子要花幾十萬到上百萬,人們發(fā)出了生孩子容易,養(yǎng)孩子難的感嘆。
很多人也在呼吁,是不是應該給生二胎的家庭進行補貼呢,諸如奶粉補助,住房津貼,教育贊助等等。
一些專家還舉例說,在挪威,政府甚至給生第三個孩子的家庭贈送一輛汽車,來佐證生孩子補貼的合理性。
其實,給生孩子的家庭補貼,創(chuàng)始鼻祖在中國,早在宋代,就出現(xiàn)過類似的情況。當時,由于生產(chǎn)力低下,很多貧困人家生下孩子后沒辦法養(yǎng)活,一些兒童甚至餓死或者賣掉。這種現(xiàn)象引起了宋代朝廷的極大關注。采取了多種措施,直接參與救助、收養(yǎng)棄嬰乃至幼兒的保護。
宋代的幼兒救助,從貧困家庭的孕婦妊娠、新生兒出生,到災荒、饑欠年間幼兒的遺棄,都有明確的救助和保護措施,此外還設有官方幼兒救助機構。
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京東提刑韓宗彥就上書朝廷,請求“凡下戶有懷妊而不能自存者,愿賜之粟?!?/p>
到了南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朝廷正式下詔,在全國范圍內(nèi)救助貧民兒童的養(yǎng)育:“禁貧民不舉子,有不能育者,(官府)給錢養(yǎng)之?!?/p>
具體措施是“州縣鄉(xiāng)村五等、坊郭七等以下貧乏之家,生男生女而不能養(yǎng)贍者,每人支免役寬剩錢四千?!?/p>
紹興十五年(1145年),又詔改支錢四千為予義倉米一斛。乾道五年(1169年)四月,孝宗下詔“……有貧乏之家生子者,許經(jīng)所屬具陳,委自長官驗實,每生一子,給常平米一碩、錢一貫,助其養(yǎng)育。”
也就是說,在當時,只要生一個孩子,朝廷就給一石米,一貫錢,作為生孩子的補助。那么,當時的一石米,一貫錢,到現(xiàn)在值多少錢呢?
古代的錢幣換算歷來是頭疼的問題,在這里,我拿黃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國大歷史》中以黃金的價格作為基準來換算的,他基本是依據(jù)1兩金=10兩銀=10貫這個假設,現(xiàn)在我們以黃金的價格來推算,宋代的一貫合今天多少元人民幣。
現(xiàn)在商場里黃金的價格是300元一克。一兩黃金的價格就在15000元,折合一貫錢大約在1500元左右。
一石米呢,宋代1市斤是640克,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
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萬克,也就是不到60公斤。大米的售價按照現(xiàn)在比較低的價格3元計算,180元錢。
這樣粗略換算下來,宋代的生孩子補助,折合現(xiàn)在的人民幣1000多元。
現(xiàn)在商場上售賣的嬰兒奶粉,一罐價格從200元到400元不等,按照寶寶一個月喝5罐奶粉計算,每個月差不多也要1000多元,正好,新生兒月子里的奶粉錢,應該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