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均良
“陶都”宜興因其舉世獨一的紫砂壺聞名于世,紫砂泥并不是宜興所獨有的,這種神奇的泥料產(chǎn)生在卡斯特地貌區(qū),只有宜興人將紫砂泥變成了宜興所特有的紫砂文化。宜興紫砂壺的出現(xiàn)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經(jīng)過了上百年的洗禮,紫砂壺的創(chuàng)造靈感包容萬象,聰慧的制壺藝人始終擁有一種開放、包容的視角,不僅利用人們生活中的元素,還利用上古神話中各種寓意豐富的形象去創(chuàng)作每一把紫砂壺。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龍代表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與尊嚴,中國人也常將自己比作“龍的傳人”、“炎黃子孫”。龍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重要的一部分,對于紫砂壺的藝術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自明、清以來,不少紫砂藝人就以“龍”為創(chuàng)作素材,因此誕生了不少精妙絕倫的“龍壺”。
這款紫砂“龍吟天下壺”(見圖1)以傳統(tǒng)“龍”題材為切入點,在傳統(tǒng)的壺型上做了很大的改造和創(chuàng)新,“龍吟天下壺”整體造型極為流暢、大氣、生動且美觀,這是以龍為創(chuàng)作原型的一次成功的嘗試。
1 紫砂“龍吟天下壺”的造型特點
作為中國民族象征的龍代表了吉祥與如意,在封建時代,龍更是九五之尊的象征,傳統(tǒng)的“龍壺”以龍身為壺,而此次的“龍吟天下壺”做了一個大膽的創(chuàng)新,取龍型為壺鈕,壺蓋上的一圈祥云取龍“騰云駕霧”之意。壺鈕雖簡,卻流露出一股雄渾之力,龍的神態(tài)高昂,大有想要騰云飛去、指點江山的豪氣。每次提起壺鈕,就是一次與龍的“切磋”,雖然龍兇猛威武,但是“龍吟天下壺”的壺鈕設計平添了一份親切。整體壺身跳出傳統(tǒng)“龍壺”的繁復設計,圓柱型的壺身代表了天圓地方,是龍騰云飛去最有利的載體,彰顯一種大氣之美。壺紐、壺蓋與壺身相互呼應,猶如在天地間自由翱翔的龍,可謂大雅不雕,饒有情趣?!褒堃魈煜聣亍闭w搭配協(xié)調(diào)、氣韻生動、輪廓渾圓、規(guī)整大氣,既不散漫,又不至于過分拘束,壺的整體造型象征著平步青云、福運昌隆。
2 紫砂“龍吟天下壺”的陶刻文化
紫砂壺除了實用價值,還具備審美效果,更加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寄托著美好的思想感情,就此而言,一把壺的藝術高度往往和其背后的文化底蘊相結合。除了本身的龍以外,壺上的陶刻也是“龍吟天下壺”的一大特色。紫砂壺上的陶刻無疑是 “點睛之筆”,紫砂陶刻是指將詩文、繪畫、書法等用篆刻的方式與紫砂器相結合的一種藝術手段。紫砂壺上添加的陶刻藝術不僅增加了紫砂壺的藝術情趣,還讓紫砂壺更具人文特色。“龍吟天下壺”上刻“隔窗聽竹”四個字,大氣磅礴,與壺鈕的龍相呼應,增加了整體造型的雄壯感。另外“隔窗聽竹”背后有非常深厚的文化意蘊,其取自王陽明“格竹”之意,在聽竹的過程中可以領略到大自然的力量,聽竹也是學習的一種方式,這表達了一種對于真理持之以恒追求的態(tài)度。創(chuàng)作這把壺也是托物言志之意,表達了作者不斷學習、進步、追求真理的決心。
3 總 結
優(yōu)秀的制壺藝人不僅需要扎實的制壺功底、嫻熟的制壺技藝,更加需要一定的文學與美學的追求和修養(yǎng),真正的制壺大家還需要詩人的浪漫和學者的執(zhí)著。只有這樣,制壺者才能制作出一把兼具“形”與“神”的作品,“龍吟天下壺”精選優(yōu)質(zhì)原礦紫砂泥,以中國傳統(tǒng)的龍為創(chuàng)作靈感,另取天圓地方之意,外加極富意蘊的篆刻,使其成為了一把兼具了商業(yè)價值與藝術價值的紫砂壺。
參 考 文 獻
[1]任昌柱.龍文化的現(xiàn)今意義[J].新視野,1997(2):54-55.
[2]姜妍.來龍去脈,龍在中國文化中的演變史[D].新京報,20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