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識字在小學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學生在學習識字的過程中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改善目前注重教學內容而忽略教學形式的現(xiàn)狀,采取更加有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熱情,提高識字速度。本文就以下幾種增加小學語文低段識字趣味性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趣味性、低段識字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發(fā)散性和跳躍性,但是也因此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識到小學生這一特點,并且針對這一特點,將教學模式由單一向多種多樣進行轉變,激發(fā)小學生的識字熱情,賦予識字過程趣味性的特點。下面對以下幾種增加小學語文低段識字趣味性的方法進行探討。
一、引導學生通過發(fā)揮想象力識字
在識字過程中,正確發(fā)揮想象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學生的想象力較成人相比更加活躍,同時形象記憶能力也優(yōu)于成年人。教師應把握學生這一特質,教會學生使用聯(lián)想記憶法和觀察記憶法來學習漢字,將漢字本身的形象與學生已獲得的知識相結合,提高學習效率。下面將列舉兩種想象方式[1]。
第一種是思維想象記憶法。以“耳刀旁”為例,在教授這個偏旁時,可以先用“鄰、陰”等字引入,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共同點,然后發(fā)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來思考“耳刀旁”和什么東西形狀相似,最后通過“耳朵”這一意向來具體講解如何規(guī)范書寫,包括注意偏旁的弧度以及兩個耳朵所以應該拐兩次彎?;蛘呤恰按边@個字,很像糖葫蘆的樣子,糖葫蘆的量詞又恰好是“串”,非常方便記憶。同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PPT作為輔助工具。
第二種是故事想象記憶法。由于漢字是由象形字逐步發(fā)展而成,許多漢字為表意字,也就是說,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形象特點,幫助同學們借助相關故事來加深記憶。比如說,“塵”這個字是有“小”和“土”組成,老師就可以說:從前有一塊非常非常小的土,一直被嘲笑,后來發(fā)現(xiàn)原來他是灰塵。這樣一來不僅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還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漢字的意思,一舉兩得[2]。
二、通過“趣味游戲法”識字
小學生生性活潑,教師在教學識字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并利用這一點,用做闖關游戲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識字。比如說,第一關可以設立為看拼音寫漢字,第二關為描紅,第三關為根據老師的描述在眾多漢字卡片中找到正確的一個,第四關為讀出黑板上漢字并且找出對應的近義詞等。闖關成功的同學才可以進入下一關,剩下的同學需要接受小小的懲罰,把錯誤的漢字工整地抄寫十遍,最終獲勝的同學可以獲得一份小獎品。當學生們在這些游戲中獲得了快樂,便自然而然地喜歡上了識字。
此外,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利用這些卡片在課下自行組織游戲,把卡片當作牌來進行識字比賽,比賽內容是,兩個學生一組,一個學生手持卡片,另一學生抽取其中一張卡片,正確讀出上面的拼音并且利用該字組詞,如果成功,可以抽取一張新的卡片,失敗的話換人重新進行游戲[3]。同時老師也可以把這些游戲的方法通過公開課的形式傳授給家長,將校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營造更好的學習氛圍。
三、識字教學生活化
在教學小學生識字過程中,將課堂所學的知識蘊含在生活中是一個十分可取的方法。也就是說,教師要著手于將教育賦予生活的氣息,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根據小學生本身已掌握的知識進行再組合,對新知識的學習起到促進的效果。
比如說,在教授筆畫較為復雜的漢字的書寫方式時,老師可以將班級的學生以四人為一個小組分為若干小組,給每個小組的學生一定數量的火柴棍。第一個按照黑板上的漢字用火柴拼出正確漢字,并且每一個小組成員都可以正確地默寫出該漢字的小組為獲勝小組。除了字形以外,有時候學生難以理解漢字偏旁部首的內涵,難以活學活用。在教“風箏”的“箏”字時,小學生們可能會不理解竹字頭的來源,老師可以帶一個小風箏到班級中,通過展示實物的支架是由竹子做成的,并結合日常生活中竹的形象來幫助同學們記憶。
再比如說,在教授學生“染”這個字時,老師可以在課上發(fā)放棉球和水彩,讓學生將棉球蘸水彩浸到水中,觀察棉球顏色的變化。在同學們親手操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告訴他們這個顏色變化的過程就是“染”,這個字由“水”“九”“木”三部分組成,分別代表用水稀釋過的染料、多次將棉球浸入水中的過程以及可以制作水彩顏料的植物,這樣一來,“染”一字便可以與該試驗一起深深地刻在學生腦海中[4]。
最后,老師要提醒同學們不要被生活中廣告中漢字的誤用而誤導,多去觀察生活中的漢字,遇到不確定的漢字,及時查閱字典或者網絡,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資源,把識字當成一種習慣。
四、通過閱讀教學來增加趣味性
首先應該明確學習漢字的目的——學以致用。也就是說,教小學生識字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教會他們通過閱讀來獲得知識和通過寫作來抒發(fā)自己的情緒、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寫作過于復雜,所以應該把重點放在閱讀上。在這里主要推薦的讀物是童話故事和詩歌。以詩歌為例,詩歌無論是表達形式上還是音律節(jié)奏上,都富含美感、趣味性和創(chuàng)造性,作家在寫作詩歌時會注意語言的簡練性,并且通過某一個意向來抒情,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學習詩歌在幫助小學生識字的同時可以讓他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形成自己的理解方式。
冰心先生的《繁星春水》中有許多歌頌生命和母愛的詩歌,讀起來朗朗上口,老師可以為同學們劃定范圍,在每節(jié)課前帶領學生們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過程中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以及作者是通過什么樣的修辭手法來表達的。同時,可以定期舉辦朗誦演出,匯報學習成果。
五、結語:
在小學低段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了解小學生的想象力豐富,活潑好動但是注意力不夠集中的特點,并針對這一特點,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增加識字教學過程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提高小學生的識字效率。
參考文獻:
[1]葉明麗. 淺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J]. 讀寫算:教師版, 2016.2(39):86-86.
[2]扎阿拉姆. 大量成語滲透在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核心分析[J]. 教育, 2016.15(9):00298-00298.
[3]王林輝. 識漢字,學做人——淺談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 新課程·中旬, 2016.10(3):0025-0025.
[4]左婧. 一抹傳統(tǒng)文化,浸潤識字樂園——談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J]. 考試周刊, 2016.11(73):49-49.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祁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