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繼立
清晨,每當我們起來散步時,總會看到東方冉冉升起的太陽,它圓圓的、紅紅的,特別大。我們早晨看太陽為什么會覺得很大呢?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有以下三種解釋。
其一,在一定的條件下,人們對物體的視覺會發(fā)生錯覺。一個物體在一些小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就顯得大些,而一個物體在一些大的物體中間看起來就顯得小些。早晨,太陽剛剛離開地平線時,我們看它的時候會不自覺地以周圍的山、樹、樓房等一些物體為參照物,因此,早晨的太陽看起來又大又圓。到了中午時,太陽升高了,周圍沒有任何可作比較的參照物,太陽就顯得小了。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視覺幻象,也叫“光滲作用”。
其二,地球是圓的,當早上的太陽處在地平線附近的時候,對我們來說,是個斜射的過程,太陽光線穿過的大氣層較厚,所以,在空氣中發(fā)生的光線散射相對明顯些,讓我們感覺太陽比較大;當中午太陽在我們頭頂時,太陽光線穿過的大氣層較薄,散射較小,故感覺比早上要小些。
其三,早晨太陽位置低,我們觀察時眼睛是平視的,眼球中的晶狀體保持正常的狀態(tài),凸起程度較小,焦距較大,太陽透過晶狀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也較大。中午我們觀察太陽需要抬頭仰視,由于受頭頸彎曲程度的限制,太陽光不能直射進入人眼,我們看太陽是斜視的,這時人體為了在視網(wǎng)膜上得到清晰的圖像,晶狀體便會不由自主地凸起來,使其焦距變小,在視網(wǎng)膜上所成的圖像也會變小。
由此可見,不論什么時候,太陽都沒有大小之分,是一樣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