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隨地發(fā),涢水逐門生。
我怔怔地站在鄉(xiāng)野中,府河畔,仿佛一瞬間成了寫意畫中的背景。人在野菊叢,心隨年輪走。從秋風寒霜中,我看到野菊的笑臉,一叢濃綠從腳底漫進我的心靈,我呼吸到野菊芬芳的氣息;從奔跑的秋陽中,我聽到它打在樹枝上發(fā)出的銀鈴般聲響。看一方水土,被一方水土營養(yǎng),觀秋野被故土野菊滋潤。歲月復年輪,庭院深幾許?遍野黃花,風骨霜艷無重數……滄桑觀花花不語,枝頭抱香秋千去。菊以它不爭的從容開在晚秋,默契著思想者和隱士的情懷。思想者的沉默如菊,也昭示著一種精神力量,而無知者的喋喋不休,卻暴露出內心的蒼白。野菊寂寞而不失望,孤獨但仍從容,這是野菊的涵養(yǎng),也是野菊的風度。對野菊的鐘愛,是我對庸俗社會關系的一種逆動,也是一種物我兩化的沖動和實踐,更是我心靈全部的最終皈依。境生情,情生心,心生境,人生與自然物象的完美契合。
我看過很多野菊,在田野上,在大路邊,在樹林中,在草叢里,到處都有耀眼的野菊花,但它們都開得很小,小得像一枚很不起眼的硬幣。而我家老屋的籬笆上貧瘠泥土中的野菊花卻開得如此燦爛、坦蕩,給我一種驚奇。我如同喝下一杯積年陳釀,沉醉不已。
(節(jié)選自曹柏青《野菊》,題目為編者加)
閱讀點滴
野菊是花中的忍者,餐霜飲露,清淡素雅,幽冷雋異。它不畏秋風寒霜,也不與百花爭艷,耐得住寂寞孤獨,且從容不迫,執(zhí)著地追求樸素天然,不斷地沖刺生命的高度。這樣的野菊,不也令人敬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