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艾木涕
中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文化風情各異,盆景流派也異彩紛呈。最常見的分類方式分為五大流派:①以廣州為代表的嶺南派;②以成都為代表的川派;③以蘇州為代表的蘇派;④以揚州為代表的揚派;⑤以上海為代表的海派。下面就分別說說各流派的具體特色。
嶺南派 由于嶺南氣候溫暖,古樹蔥蘢,樹種多選用榆、雀梅藤、榕樹、九里香和福建茶等,并創(chuàng)造了“截干蓄枝”為主的制作法。先對樹樁截頂,以促枝葉生長,又經反復修剪,而形成干老枝繁的特色,體現(xiàn)出挺拔自然或飄逸豪放的風格。
同時,利用華南地區(qū)所產的天然觀賞石材,依據(jù)“咫尺千里”、“小中見大”的畫理,創(chuàng)作出以再現(xiàn)嶺南自然風貌為特色的山水盆景。嶺南派山水盆景多用石灣陶盆和陶瓷配件,并講究景盆與幾架配置,題名托意,體現(xiàn)了“一樹二石三幾架”的意境。
川派 所用樹種多為瓶蘭、海棠、羅漢松、銀杏、竹、梅等。川派樹樁盆景以蟠扎技藝見長,并著重懸根露爪、盤根錯節(jié)的造型。此外,川派盆景分傳統(tǒng)規(guī)則式和改良自然式兩類,前者用棕絲扎縛曲枝,后者以蒼古雄奇取勝。
川派樹樁盆景多展示虬曲多姿、蒼古雄奇的特色,體現(xiàn)懸根露爪、狀若大樹的精神內涵,以棕絲蟠扎為主,剪扎結合。其山水盆景多展示巴蜀山水的雄峻、高險,以“起、承、轉、合、落、結、走”的造型組合為基本法則,在氣勢上構成了高、懸、陡、深的大山大水景觀。
海派 海派盆景廣泛吸取了國內各主要流派的優(yōu)點,同時借鑒了日本及海外盆景造型技法,其特點是師法自然、蒼古如畫。
海派樹樁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制作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山林野趣。所用樹種有140多種,以常綠的松、柏和色姿并麗的花果類為主。
其山水盆景有兩大類:一是用硬質山石表現(xiàn)近景,盆內奇峰峻峭,林木蔥蘢;二是用海母石、浮石等軟質石材雕琢出山紋石理,種上小樹小草,表現(xiàn)深遠意境。
蘇派 蘇派盆景以樹木盆景為主,所用樹種包括榆、鵲梅、三角楓等,古雅質樸,老而彌堅,氣韻生動。特點是“粗扎細剪”,用棕絲把枝片修成中間略為垂斜的兩彎半“S”形,然后用剪刀將枝片修成橢圓形,中間略隆起呈弧狀,猶如天上的云朵。
在蟠扎過程中,蘇派盆景力求順乎自然,避免矯揉造作。另外,結“頂”自然,也是蘇派盆景的獨到之處。
揚派 揚派樹樁盆景的常用樹種有松、柏、榆、黃楊,及五針松、羅漢松、六月雪、銀杏、碧桃、石榴、梅、山茶等。山水盆景除用本地出產的斧劈石外,還使用外省的砂積石、蘆管石等。
依據(jù)中國畫“枝無寸直”的畫理,揚派盆景應用11種棕法組合而成的扎片藝術手法,使不同部位寸長之枝能有三彎(簡稱一寸三彎或寸枝三彎)。將枝葉剪扎成枝枝平行而列,葉葉俱平而仰,如同飄浮在藍天中極薄的“云片”,形成“層次分明、嚴整平穩(wěn)”,富有工筆細描裝飾美的特色。(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