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艷++鐘傳洪
[摘要]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通過統(tǒng)計分析,對陜西省某醫(yī)學院校醫(yī)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動機及其主要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強度不高,口語水平較低,普遍具有較強的口語學習意愿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但付出的努力卻很少,女生并不比男生更努力。交際自信心不強、缺乏英語思維方式和口語學習評價機制是影響醫(yī)學生口語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根據本文調查結果,筆者建議大學英語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制訂相應的口語學習評價機制,通過興趣培養(yǎng)及豐富第二課堂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口語學習動機,提高英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 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影響因素;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 R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4(a)-0149-04
[Abstract] To research on medical students' motivation in oral English and its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this investigation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with some medical students in a medical university of Shaanxi Province. Data a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medical students have low motivation in oral English, poor spoken English, and make few efforts to improve their speaking competence even with strong desire and positive attitudes, and that girl students are not more diligent than boys. Low confidence and lack of English thinking mode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s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hindering the improv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oral English.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the authors mak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mode in English, establish oral English evaluation systems, and stimulate students' motivation in oral English by cultivating their interest in speaking and enriching the activities in supplementary class to improve medical students' English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 words] Medical students; Motivation in oral English; Influencing factors;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對外交流的不斷深入,英語成為了各行各業(yè)對外發(fā)展與交流的必備語言。醫(yī)學,作為一門救死扶傷的現代科學,關乎民眾的健康與生命。學習國外先進醫(yī)學技術,介紹中國醫(yī)學的進步與發(fā)展,都離不開英語這種語言媒介。全國各大醫(yī)學院校在培養(yǎng)醫(yī)術精湛的醫(yī)學生時,除了重視醫(yī)學專業(yè)知識和醫(yī)學技能的教授之外,也重視醫(yī)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但是,很大部分的醫(yī)學生往往只注重醫(yī)學專業(yè)技能的學習,忽視了英語能力,特別是口語能力的訓練與提高,以至于絕大部分學生還是一直停留在“啞巴”英語的學習狀態(tài),口語表達能力現狀令人堪憂。
學習動機作為促使人們做決定的內部動力,一直被外語研究者視為影響學生外語學習的主要因素之一。20世紀90年代以前,研究者主要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對學習動機進行研究。Gardner把學習動機定義為“為學習語言所付出的努力,學習愿望及積極的態(tài)度”[1]。他和Lambert提出了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的區(qū)分概念,他們認為,學習者對目標語社會有好感、感興趣、希望與之交流并能融入其中,這就是融合型動機;而工具型動機則指以目標語為工具,獲得其他實用性的價值,比如考試拿高分、找份好工作等[2]。Gardner對學習動機的定義及分類開創(chuàng)了二語研究的新領域。
對于學習動機的研究,國外主要是從理論上討論動機的組成成分,提出動機的理論框架[3-5]。國內學者對于學習動機的研究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從實證研究構建二語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或系統(tǒng)模型[6-8],討論二語學習動機的類型[9-10];以定量研究為主,探討學習動機與學習者因素的相關性[11-13],尋求導致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的因素[14-15];討論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成績及學習策略的相關性[16-18]以及討論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研究[19-20]。
然而查詢相關數據庫發(fā)現,國內對于英語口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并不多,現有的對于口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探討影響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的因素[21-24],一是追究導致學生口語水平不高的原因[25-26]以及英語口語水平與學習動機的相關性[27-30]。現有研究多以理工院校的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為調查對象,而對于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還很少。
1 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現狀
本文以陜西省某醫(yī)學院校醫(yī)學相關專業(yè)學生為受試對象,以Gardner[1]的動機理論為基礎,調查醫(yī)學生的口語學習動機現狀。具體調查內容包括:對口語學習付出的努力、達成目標的意愿、學習態(tài)度以及融合型學習動機與工具型學習動機。本研究以口語學習動機量表為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進行調查,并用統(tǒng)計分析軟件對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學分析,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1 醫(yī)學生口語水平較低,自我評價不高
醫(yī)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只能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對英語交際的完整性和流利性缺乏信心。絕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口語水平表示不滿意,特別是對交際過程中的反應能力及談話內容評價不高。除此之外,醫(yī)學生們還對自己的語音語調和談話內容的切題程度表示不滿意??傮w來說,大部分醫(yī)學生現有的口語水平較低,從內心自發(fā)地想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1.2 醫(yī)學生擁有強烈的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意愿,但付出的努力遠遠不夠
調查發(fā)現,醫(yī)學生幾乎都強烈地希望能擁有較高的英語交際能力,也有較為端正的口語學習態(tài)度;重視口語學習,覺得英語口語和英語聽力、英語閱讀及英語寫作一樣重要,從主觀意愿上都愿意為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付出努力。但現實生活中,極少有醫(yī)學生能堅持每天進行口語練習,絕大部分醫(yī)學生每周只有不到1 h的時間用于英語口頭交際,甚至有為數不少的學生根本不說英語,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口語練習??梢姡t(yī)學生在口語學習上幾乎都是“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為提高英語表達能力所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對醫(yī)學生練習口語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更愿意模仿外國人的語音語調,多數學生通過看英美電影、聽英語歌曲來練習口語。有一部分學生加入了學校的英語社團,通過結識朋友的方式進行一定范圍內的英語交際。大部分學生表示不會采取與外國人交流的方式來練習口語,其主要原因是出于害羞或膽怯。
1.3 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呈多樣性,動機強度普遍較低
對學生動機類型進行調查分析,結果發(fā)現醫(yī)學生的英語口語學習動機類型基本都可以歸入融合型學習動機或工具型學習動機。但在調動學生口語學習熱情的有效性方面,工具型動機的刺激效果明顯優(yōu)于融合型學習動機,這說明醫(yī)學生在英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方面具有較強的目的性,他們并沒有把口語交流能力看做是語言學習固有的一個方面,而是將之做為了獲得某種益處的工具。在短時間內若無法獲得這種益處,他們就不會為之努力。
但融合型學習動機與工具型學習動機并不是完全分離,獨立存在的。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這兩種學習動機是具有一定的線性相關性的。也就是說,醫(yī)學生的口語學習動機兼有融合型學習動機和工具型學習動機,在某些情況下,出于某種興趣愛好,就會喜歡說英語,如唱英文歌曲,或進行英語電影配音,這時融合型學習動機就強于工具型學習動機;在某些情況下,出于某種功利性,如通過口語測試就能獲得較好的工作崗位,這時工具型學習動機就強于融合型學習動機。但不論是融合型學習動機還是工具型學習動機,只要一種學習動機的強度增加,另一種學習動機的強度也會隨之增加。
對女生和男生的口語學習動機進行調查,結果發(fā)現女生在平時并不比男生更努力,用于口語練習的時間也并不比男生多。在動機類型方面,女生的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的強度均高于男生,說明女生在口語學習方面更有自覺性,但這種差異并不足以證明口語學習動機的類型和強度與性別有關,即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都兼有融合型動機和工具型動機,想提高口語能力的原因也基本一致。
2 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現狀原因剖析
針對醫(yī)學生“提高口語能力意愿高,但學習動機強度低”的矛盾局面,筆者對部分受試者進行了一對一的訪談,進而探尋導致這種矛盾局面的深層原因。將醫(yī)學生談及的原因進行歸類整理,可羅列如下:
2.1 英語交際自信心不強,語言使用焦慮感明顯
幾乎所有接受訪談的學生都提及到自己在說英語時總是不自信,不相信自己能用英語很好的表達想要說的內容。當談及缺乏自信心的原因時,不少學生將這種不自信的原因歸結到英語基礎差。他們覺得自己的語法不好,詞匯量小,往往是會寫不會說;也有部分學生認為中學時沒有系統(tǒng)學習英語語標,語言發(fā)音不標準,不敢和別人說英語,感到害羞,也怕受到嘲笑。大部分學生都表示說英語時會很緊張,焦慮感明顯,導致出現語無倫次,語法錯誤頻犯的現象,甚至有學生表示有時太過緊張而使自己說英語時只能用單詞代替句子,無法使用完整的句型進行簡單交流。
2.2 缺乏英語思維方式,中式英語表達較多
不少學生認為自己說的是中式英語,習慣將中文表達翻譯成對應的英語。分不清單詞的詞性,記不住常用的句式和表達,是導致會話邏輯關系混亂,交際失敗的原因。這種失敗的對話經歷會影響學生下一次的英語交流積極性和自信心,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得學生更加反感和抵觸用英語進行交流。
2.3 缺乏相應的學習評價機制,學習動力不足
訪談中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達了對擁有流利口語的強烈愿望,但由于沒有相應的考試機制,學生覺得沒有動力促使自己堅持口語練習。不少學生希望學校能開設口語課程,他們認為只有通過專門的口語課程,才能有機會進行系統(tǒng)的語音學習,糾正錯誤的英語發(fā)音,逐漸培養(yǎng)口語自信心。部分學生還提到,日后的工作中使用英語口語的機會不多,覺得英語交際能力的高低對以后的生活影響不大,沒有學習動力。
2.4 英語社團吸引力不足,促進口語學習作用不明顯
訪談對象中有一部分學生加入了學?;蛳挡拷M織的各種口語社團。但他們均表示社團活動形式單一,缺乏有吸引力的話題,談話對象流動性大,沒有專業(yè)、有效的口語指導等諸多因素導致他們對參加社團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逐漸降低。不少受訪者都表示,如果有外教或老師定期坐鎮(zhèn)口語社團,進行面對面交流,對提高社團吸引力和口語興趣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 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下發(fā)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中明確提出“大學英語教學以英語的實際使用為導向,以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重點”??梢?,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應該定位于提高學生的各項英語應用技能,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
3.1 訓練學生英語邏輯思維能力,規(guī)避母語遷移帶來的負面影響
醫(yī)學生普遍能完成簡單的日常對話,但口語表達的完整性和流利性還有待提高。這是由于學生缺乏英語邏輯思維,對英語國家的語言表達方式不適應或不能很好運用,才會導致中式英語的表達方式。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特別是口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訓練與提高,鼓勵學生說完整的句子,說字數較多的句子,特別是要杜絕學生將漢語翻譯成英語,并通過反復訓練各種常用的交際句型來克服語言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母語負遷移現象。在教學各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都應注重師生之間的語言互動,增加學生說英語的機會,將傳統(tǒng)的講授知識的課堂教學轉變成交互式的英語對話教學。
3.2 采取適當的督促手段,激發(fā)醫(yī)學生口語學習動機
醫(yī)學生普遍擁有強烈的學好口語的愿望及較為端正的學習態(tài)度,但付出的努力卻很少,口語學習動機不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比如多設置課堂提問、多組織課堂小范圍即興討論、課外查閱資料課內口頭匯報等方式,迫使學生張口說英語,通過完成各種口語任務,達到說英語的目的。注意引導學生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口語能力,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自信心,增加學生說英語的勇氣。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制訂相應的口語學習評價機制,通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來督促學生進行日常的口語學習和訓練,以達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
3.3 將興趣培養(yǎng)與利益強化相結合,維持學生口語學習動機強度
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興趣愛好以及通過鼓勵、表揚、加分等外界正強化手段[31]來維持學生的高學習動機?!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簡單又有趣的口語活動來調動、激發(fā)學生口語學習動機,維持口語學習興趣。在課堂中適當引入跨文化交際內容,讓學生切實明白英語不是為考而生,而是因交流而存在,糾正學生錯誤的學習意識。通過開展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模擬病室環(huán)境,用英語問診,讓學生體驗為外籍患者服務的樂趣與成就感,讓他們提前感受來自工作的“需要”,明白“此時不用英語,并非永久不用英語”的道理。為日后可能不期而遇的工作經歷打下眼前力所能及的牢固基礎。
3.4 豐富第二課堂內容,實現課上課下無縫對接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效開展第二課堂的活動內容,將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延伸到課堂之外。目前各大醫(yī)學院校的外教人數十分有限,并且一般都優(yōu)先配備給英語專業(yè)學生或醫(yī)學英語專業(yè)學生,醫(yī)學生很難得到與外籍教師面對面的口語學習機會。增加外籍教師人數,開展第二課堂,將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醫(yī)學生與外籍教師的交流。鼓勵、要求英語教師多參加學校第二課堂建設,在教學時間之外對學生的口語學習作出專業(yè)指導與監(jiān)督,進一步促進醫(yī)學生口語學習,提高其口頭交際能力。
4 結語
口語表達能力是英語應用能力中舉足輕重的一項交際技能,直觀地反映語言使用者的言語能力。作為現代醫(yī)學的傳承者,醫(yī)學生除了肩負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的職業(yè)使命外,還身負醫(yī)學知識交流與國家醫(yī)療形象的歷史使命。大學英語教育應及時發(fā)現學生口語學習中的問題,通過訓練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采取綜合多樣的教學手段,充分利用第二課堂資源以調動學生說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口頭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 Zoltan D.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Motivation [M]. UK:Pearson ESL,2005.
[2] Gardner RC. Attitudinal and cognitive aspects of intensive study of a second language [J].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3,66(4):266-272.
[3] Schumann JH. 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and Multicultural Development,1986,7(5):379-392.
[4] Dorneyei Z. Motivation and motivating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J]. Language Teaching,1994,78(3):273-284.
[5] Williams M,Burden 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 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34(1):51-58.
[7] 周頌波,何蓮珍,閔尚超.教育環(huán)境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結構的建模與驗證[J].現代外語,2011,34(3):287-295.
[8] 秦麗莉,戴煒棟.活動理論框架下的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自我系統(tǒng)模型構建[J].外語界,2013(6):23-31.
[9] 華惠芳.試論英語學習動機與策略的研究[J].外語界,1998(3):44-47.
[10] 高一虹,程英,趙媛,等.英語學習動機類型與動機強度的關系[J].外語研究,2003(1):60-64.
[11] 文秋芳.英語學習者動機、觀念、策略的變化規(guī)律與特點[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1,33(2):105-110.
[12] 何小鳳,楊敏敏.大學生性格因素和英語口語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界,2003(3):14-19.
[13] 池麗萍,辛自強.大學生學習動機的測量及其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6(2):64-70.
[14] 孫云海,雷蕾.大學英語學習動機衰退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研究,2013(5):57-65.
[15] 艾麗.國內學習者英語學習動機衰退研究的特征與啟示[J].甘肅高師學報,2016,21(7):41-44.
[16] 倪清泉.大學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自主學習能力的相關性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0(3):30-35.
[17] 曾志宏.融入型學習動機和內在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的關系研究[J].學術界,2013(S1):161-165.
[18] 李廣鳳,王夢.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消退的影響因素及其與學業(yè)成績的關系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6(9):53-55.
[19] 付天軍,付曉麗.新模式下大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激發(fā)策略[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12(8):115-118.
[20] 湯夢穎.談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中的學習動機激發(fā)[J].內蒙古農業(yè)大學學報,2012,14(6):128-131.
[21] 湯聞勵.動機因素影響英語口語學習的調查與分析[J].外語教學,2005,26(2):65-68.
[22] 劉芹,胡銀萍.理工科大學生英語口語教學需求調查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10,18(1):86-89.
[23] 邱偉強.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學習動機分析[J].安順學院學報,2013,15(5):61-63.
[24] 劉殿平.民族地區(qū)高校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語文學刊,2016(11):98-99.
[25] 孫六榮.內地藏生英語口語學習動機的實證研究[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11(1):237-239.
[26] 牛劉偉.基于口頭報告的英語口語學習動機行動研究[J].福建商業(yè)高等??茖W校學報,2015(3):79-82.
[27] 彭曉娥.英語口語習得者心理狀況與英語口語水平的關系研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1,5(3):152-154.
[28] 王平.如何將基礎英語與藥學專業(yè)有效結合[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5(17):83-86.
[29] 樊淑玲.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口語水平與學習動機的相關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32(30):50-52.
[30] 姜克仁,丁坤敏,蘭長江等.高等醫(yī)學院校大學英語與醫(yī)學英語相融合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5, 5(7):61-64.
[31] 鐘艷.動機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Z1):84-85.
(收稿日期:2016-12-20 本文編輯:程 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