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蔚藍
高文元:畫出心中最美的邊界圖
◎ 本刊記者 蔚藍
高文元(中)與同事在邊界圖上作業(yè)
工作20多年時間里,8年勘界,解決邊界爭議9463處,完成7條省界、436條縣界和229個三縣交會點的勘定任務……這一串串數字,是河北省民政廳區(qū)劃地名處高文元不畏艱險、勇于擔當的勘界工作者最有力的見證。他頂嚴寒、冒酷暑,圓滿完成了地名規(guī)范化管理、地名規(guī)劃編制、城鄉(xiāng)地名標志設置;他跋山涉水、尋宗訪源,使17個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中國分部評為“千年古縣”,有效保護和傳承了燕趙優(yōu)秀地域文化。2015年高文元被省委宣傳部授予“燕趙楷模”榮譽稱號,2016年被河北省委評為“全省優(yōu)秀共產黨員”。
高文元1994年從部隊轉業(yè)到河北省民政廳,先后干過8年勘界工作、十幾年地名管理和行政區(qū)劃調整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他都努力創(chuàng)新求突破,力爭讓工作出彩。“我的工作是通過實地踏勘、走訪、協商,把邊界線從原來的‘習慣線’變成‘法定線’?!泵鎸ψ约旱墓ぷ?,高文元說得很輕松,而實際上,勘界工作需要大量走訪調查、跋山涉水,不但艱辛,而且經常充滿危險。
1996年7月18日,是高文元難忘的一天。那天他正在馬鞍山山頂勘察冀蒙遼三省區(qū)交會點,突然雷聲四起,暴雨傾盆。他在山頂被大雨淋了3個多小時,一直堅持確定好點位才下山。下山時又遇山洪暴發(fā),他一路跌跌撞撞,全身都是泥,又冷又餓。眼看天就黑了,多虧前來救援的遼寧省民政廳工作人員及時趕到,才使他安全脫險。勘界工作中最累、也最棘手的,是省際間邊界糾紛調處,他曾經連續(xù)7天7夜沒有合眼,白天現場勘察,晚上與對方協商。這樣的協商會議,他參加了100余次,解決邊界爭議9463處。8年中,他實際行程5萬多公里,走訪知情人1萬余人,記錄整理邊界資料上百萬字,經他手標繪的邊界圖達5000多幅……
“自身有真本事,工作中才有底氣?!备呶脑洺_@么說,也堅持這樣做。區(qū)劃地名工作政策性、專業(yè)性強,他不管承擔哪項業(yè)務,都刻苦鉆研專業(yè)知識,出色完成任務。
2002年4月,他負責地名工作后,加班加點學習鉆研業(yè)務,赴各地進行實地調研,先后起草14件地名管理規(guī)范性文件經批準下發(fā)全省執(zhí)行,對規(guī)范全省地名管理發(fā)揮了積極作用。2011年,他承擔了縣級以上區(qū)劃調整各級申報材料的起草工作,他精細謀劃、嚴密推敲、精雕細刻,確保了全省行政區(qū)劃調整方案的科學性、實施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申報材料高質量。他編輯出版了包括108萬字的《河北地名文化志·千年古縣》在內的8本區(qū)劃地名書籍,不僅使全省的勘界、地名、區(qū)劃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也給大家的學習工作帶來了方便。此外,他還編纂了全國首卷80余萬字的《河北省千年古縣地名文化志》,使河北省17個縣被聯合國地名專家評為“千年古縣”,數量位居全國之首。
在工作上,高文元是名副其實的拼命三郎。在家庭中,高文元卻有說不出來的愧疚。2000年8月下旬,高文元母親患癌癥病危。當時,京冀兩省市正在安新縣進行勘界資料匯總,作為河北一方的工作人員兼技術人員,每一幅邊界圖都需要他來標繪,每一米邊界走向說明都需要他來測量和編寫,根本無法離開。古來忠孝不能兩全,他一直堅持把資料匯總完成后才趕回家鄉(xiāng),回去后他直奔母親墳前禁不住失聲痛哭起來。
1997年在京冀協商會議上由于過度勞累,他患了嚴重帶狀皰疹,左半部身體的前胸后背發(fā)作面積非常大,白天工作穿的貼身背心因傷口流膿全粘在了皮膚上,晚上沒法脫下,他就先用剪刀把背心一點一點剪開,再用水把背心打濕后忍著劇痛一點一點揭下來。晚上疼痛難忍無法入睡,他就在屋里不斷轉圈。盡管這樣,他從未因病影響工作。面對這些,高文元從沒有抱怨過,他說:“每當想到標繪的邊界圖將會永久地存在下去,我就會覺得很欣慰,就會覺得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我心里,邊界圖就是最美的圖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