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馬俊革 葛娜 陳彥偉
種肥異位同播下不同肥料肥效對夏玉米產量的影響
濮陽市農業(yè)技術推廣站 馬俊革 葛娜 陳彥偉
在玉米生產中,施用化肥多采用底肥﹑追肥相結合的方式。用緩釋肥作底肥的品種﹑類型較多,效果差別很大,農民很難掌握施用種類。本文通過3種玉米緩釋肥的比較試驗,明確了不同種類的玉米緩釋肥的施肥效果以及不同的施肥方式對玉米產量的影響,為玉米大田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一)試驗材料
1.試驗地概況。試驗設在南樂縣楊村鄉(xiāng)樓營村,供試土壤為壤土,地塊平整,土壤肥力中等,地力均勻,灌溉方便,前茬作物為小麥。種植密度4 500株/667 m2。6月10日播種,播種和田間管理措施一致。
2.供試品種與肥料。供試品種為鄭單958,肥料為史丹利緩釋肥﹑茂施緩釋肥﹑紅太陽緩釋肥和尿素。
(二)試驗方法
試驗采用完全隨機區(qū)組設計,共12個處理,分別為:
處理1:史丹利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
處理2:史丹利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施);
處理3:史丹利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處理4:史丹利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施+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處理5:茂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
處理6:茂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肥);
處理7:茂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處理8:茂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施+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處理9:紅太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
處理10:紅太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肥);
處理11:紅太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田間調查與測產記載表
處理12:紅太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施+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
每個處理施緩釋肥40 kg/667 m2,追肥處理施尿素20 kg/667 m2。由于機械作業(yè),不再設置小區(qū)重復,采用大區(qū)對比,每區(qū)1 334 m2。
(一)試驗結果
1.不同緩釋肥品種作種肥,在后期不追肥的情況下:茂施緩釋肥效果最好,產量最高,達759.89 kg/667 m2;紅太陽緩釋肥效果最差,產量632.11 kg/667 m2;兩種緩釋肥產量相差127.78 kg/667 m2,茂施緩釋肥比紅太陽緩釋肥產量增長20.2%。
2.不同緩釋肥品種作種肥,在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的情況下:茂施緩釋肥效果最好,產量835.82 kg/667 m2;紅太陽緩釋肥效果最差,產量628.62 kg/667 m2;兩者相差207.2 kg/667 m2,茂施緩釋肥比紅太陽緩釋肥增長32.96%。
3.不同緩釋肥品種,在拔節(jié)期追肥的情況下:茂施緩釋肥效果最好,產量761.55 kg/667 m2;史丹利緩釋肥效果較差,產量704.72 kg/667 m2;兩種緩釋肥產量相差56.83 kg/667 m2,茂施緩釋肥比史丹利緩釋肥增長8.1%。
4.不同緩釋肥品種,在拔節(jié)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情況下:茂施緩釋肥效果最好,產量832.38 kg/667 m2,而其他兩種緩釋肥效果相差不大,產量相差2.37 kg/667 m2(763.82~761.45 kg/667 m2),茂施緩釋肥比紅太陽緩釋肥增長9.3%。
5.同一緩釋肥品種作種肥,與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相比:史丹利緩釋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產量高,比單一種肥同播增產44.59 kg/667 m2,增長6.3%;而紅太陽緩釋肥種肥同播和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效果差別不大;茂施緩釋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產量高,比單一種肥同播增產75.93 kg/667 m2,增長9.99%。
6.同一緩釋肥品種作種肥,與拔節(jié)期施肥相比:史丹利緩釋肥效果差別不大;紅太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肥效果好,產量754.41 kg/667 m2,比單一作種肥增產122.3 kg/667 m2,增長19.3%;茂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肥效果好,與單一作種肥相比,增產1.66 kg/667 m2,增長0.2%。
(二)試驗分析
1.不同處理條件下10 m雙行穗數(shù)差別不大。
2.各處理相比,對株高與穗位高影響不大。
3.各種緩釋肥處理種肥同播穗粒數(shù)比拔節(jié)期施肥較少,在大喇叭口期追肥的情況下,拔節(jié)期追肥的穗粒數(shù)多于種肥同播的田塊。
4.種肥同播的千粒質量普遍高于追肥處理的千粒質量。
5.綜合來看,施用緩釋肥對玉米產量的提高有一定作用。特別是茂施緩釋肥種肥同播+大喇叭口期追肥和拔節(jié)期施用茂施緩釋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效果顯著,產量835.82 kg/667 m2和832.38 kg/667 m2,比2016年夏玉米平均增54.3%~53.7%。
(一)通過試驗得出:茂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精播+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效果顯著,產量最高,為835.82 kg/667 m2,比2016年夏玉米平均產量增加294.12 kg/667 m2,增長54.3%,居試驗第一位。茂施緩釋肥+拔節(jié)期追肥+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產量達832.38 kg/667 m2,比2016年夏玉米平均產量增加290.68 kg/667 m2,增長53.7%,居試驗第二位。兩種處理方式效果沒有較大差別。
(二)試驗證明:3種緩釋肥中,茂施緩釋肥效果最好,值得今后在玉米生產上加以推廣。
(三)在后期追施氮肥的情況下,茂施緩釋肥種肥異位同播產量最高,為835.82 kg/667 m2,3種緩釋肥品種增產幅度最高的是紅太陽緩釋肥,增長率為21.1%。
(四)因不同緩釋肥生產工藝不同,玉米生長前期養(yǎng)分的釋放量不同,玉米苗長勢差別比較明顯,對最終產量產生了一定影響。本次試驗只驗證玉米種肥同播技術對不同肥料的廣泛適應性,不作為判定肥料差別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