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市區(qū)往北25公里,有一個叫古淵頭的村子。從新中國成立后算起,這個村子走出了25名博士,202位高級工程師、副教授、教授和553位大學生。當?shù)刈叱隽舜罅康摹案咧保貙W之風濃厚,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huán)。放眼全國,類似的“博士村”并非浙江獨有,還有河南新鄉(xiāng)的薛屯村,河南林州的梨園村、河北邯鄲的王桃園村、山東平度的莊子村……“博士村”的人們有一個共識:子孫必須讀書識字。村民相信讀書改變命運,建立在鮮活事例的基礎之上。這些地方過去都出現(xiàn)過因讀書而改變命運的事例,這些事例被樹為標桿,供后人學習。
為什么“讀書無用論”會在很多地區(qū)流行呢?一方面,是因為當?shù)貨]有重學的傳統(tǒng),以至于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并不重視;另一方面,即便是當?shù)亓阈浅霈F(xiàn)了幾個大學生,也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最終成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反例?!安┦看濉钡某晒χ?,給人們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那便是樹立典型人物,讓當?shù)厝罕娍吹锦r活的事例,讓他們相信讀書能夠改變命運,從而引起當?shù)卮迕駥逃闹匾?,漸漸培養(yǎng)起重學的氛圍。
2016年暑假幾起大學生或準大學生被騙案,尤其是“徐玉玉案”,將“為什么騙子那么多”的話題引爆。繼而,“哪些地方盛產(chǎn)騙子”“他們?yōu)槭裁匆序_”等問題,被相繼搬上桌面。同時,許多地方的公安部門也開始了嚴厲的打擊行動。而一些存在詐騙歷史、詐騙成風、有地域化趨勢的“詐騙之鄉(xiāng)”,也一個接著一個在地圖上被標記出來??吹揭粋€又一個“詐騙之鄉(xiāng)”,許多網(wǎng)友容易陷入地域攻擊的誤區(qū)。實際上,之所以一些地區(qū)容易出現(xiàn)騙子,并不是人性因地域不同出現(xiàn)性善或性惡之分,而是許多因素,比如家庭傳統(tǒng)、地方民風、政府管理和引導不力、居民生活貧困、法律問責不嚴等多個維度的原因造成的。
在追問個體的是非對錯之外,反思“詐騙之鄉(xiāng)”鄉(xiāng)土文明的缺失,同樣迫切和必要。這不僅是村莊文化的走偏,更是鄉(xiāng)土文明的漸失。摘掉“詐騙之鄉(xiāng)”的帽子,既是一道移風易俗的題目,更是一道依法治國、建設小康社會的題目。以法律準繩去處理違法犯罪分子,以公民的標準去培育新時代的市民和村民,并努力幫助他們過上富足的日子,便會人人知書達理、安貧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