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旭宇,崔延安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yī)院 醫(yī)學影像科,江蘇 南京 210029)
·論 著·
MRI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的評估價值
胡旭宇,崔延安
(南京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江蘇省中醫(yī)院 醫(yī)學影像科,江蘇 南京 210029)
目的:觀察女性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患者MRI檢查中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探討MRI在評估PCOS中的價值。方法:選擇臨床確診為PCOS者24例(PCOS組),同時選擇月經(jīng)正常且無雄激素分泌過多史的健康女性30例作對照組,研究對象均為絕經(jīng)前女性。MRI圖像上觀察兩組卵巢體積大小和卵泡數(shù)目,比較兩組MRI中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結果:PCOS組與對照組卵巢卵泡數(shù)目均值分別為(11.5±1.7)個和 (6.4±1.5)個,卵巢體積分別(10.6±0.8)cm3和(6.1±1.2)cm3;PCOS組卵泡數(shù)目多于對照組,卵巢體積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MRI對評估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卵巢形態(tài)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磁共振;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一種常見的內(nèi)分泌疾病,在育齡期女性占6%~10%,常伴有雙側卵巢體積增大并呈多囊樣改變。目前臨床上影像學診斷主要依賴超聲,而磁共振能夠?qū)β殉策M行更加清晰多平面成像。作者對近年來本院臨床確診的24例PCOS患者的臨床資料作回顧性分析,以評價磁共振成像對PCOS的診斷價值。
1.1 研究對象
PCOS組:選擇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婦科、生殖醫(yī)學科或內(nèi)分泌科就診的女性患者24例,年齡18~35歲,臨床及實驗室檢查均符合2003年鹿特丹會議PCOS診斷標準[1],不論卵巢形態(tài)如何;所有患者在檢查前3個月內(nèi)未接受激素治療,并排除其他病因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zhì)增生癥、庫欣綜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所致的高雄激素血癥。
對照組:選擇月經(jīng)正常的健康女性30例,臨床上無高雄激素血癥,年齡21~36歲。
兩組女性均無磁共振檢查禁忌證和幽閉恐懼癥,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檢查方法及主要參數(shù)
研究對象在月經(jīng)結束后1~2d內(nèi)(即卵泡期的早期)進行MRI檢查,以避免優(yōu)勢卵泡的逐漸成熟所致卵巢體積增大。檢查前患者排空大小便,仰臥位。均采用西門子3.0T超導磁共振MagnetonVerio機,腹部多通道相控陣線圈,掃描范圍為髂動脈分叉到恥骨聯(lián)合,矢狀位、冠狀位T2WI壓脂序列:TR 4400ms,TE 95ms,層厚4mm;軸位T2WI序列:TR 3400ms,TE 85ms,層厚4mm;軸位T2WI壓脂序列:TR 5350ms,TE 94ms,層厚4mm;軸位T1WI序列:TR 712ms,TE 12ms,層厚4mm;軸位T1WI壓脂序列:TR 3.96ms,TE 1.39ms,層厚3mm。
1.3 圖像分析及統(tǒng)計學處理
見圖1、2。
右側卵巢見7枚卵泡,最大卵泡直徑為7mm
圖1 28歲正常女性盆腔T2WI冠狀位圖像
左側卵巢增大,周邊見多發(fā)(13枚)卵泡影(最大6mm),如“花環(huán)樣”排列,呈長T2信號,中央低信號代表增厚的卵巢髓質(zhì)
圖2 28歲PCOS患者盆腔T2WI軸位圖像
正常卵巢信號在T1WI上為均勻的中等或稍低信號強度,T2WI序列表現(xiàn)為多個大小不一小圓形或小卵圓形均勻高信號囊性結構,囊內(nèi)信號與液體一致,T2WI壓脂序列顯示更清晰,囊壁在T1WI表現(xiàn)為等信號,散在分布于卵巢內(nèi)。
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的卵巢MRI信號與正常卵巢一致,而卵巢體積較正常卵巢增大,卵泡數(shù)目較正常增多,卵泡排列無特別規(guī)律,可沿周邊分布,亦可彌漫分布。PCOS組24例患者中20例卵泡數(shù)目12枚以上,直徑2~9mm;18例卵巢體積大于10cm3。對照組30例中23例卵巢卵泡數(shù)目小于12枚,26例卵巢體積小于10cm3。
PCOS組與對照組MRI卵巢體積及卵泡數(shù)量見表1。MRI成像下PCOS組的卵巢小卵泡的數(shù)目多于對照組、卵巢體積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組 別n平均卵巢體積/cm3平均卵泡數(shù)目/個PCOS組2410.6±0.8a11.5±1.7a對照組306.1±1.26.4±1.5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PCOS發(fā)病機制復雜,是女性不孕癥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早期診斷并干預治療對患者有重要臨床意義。2003年鹿特丹會議標準提出,PCOS診斷需滿足以下3條標準中的2條及以上:(1)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2)高雄激素血癥;(3)卵巢的形態(tài)學改變(1個或2個卵巢有12枚以上小卵泡,或卵巢體積大于10cm3),同時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排卵障礙或高雄激素。
根據(jù)鹿特丹會議標準,PCOS的影像學診斷標準以超聲下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yōu)橹?,而陰道超聲因顯像清晰、價格較低被視為PCOS診斷中的首選。但陰道超聲因系侵入檢查,其過程中可能會破壞處女膜,不適用于無性生活史的女性;另外PCOS患者多伴有胰島素抵抗和肥胖,經(jīng)腹超聲檢查因受到腹部皮下較厚的脂肪層、腸道氣體等影響難以清楚顯示卵巢結構[2]。相對而言,盆腔MRI檢查受上述因素影響小。磁共振屬于無創(chuàng)檢查,對人體沒有任何電離輻射損傷,非常適宜年輕或想生育患者的檢查;而且MRI對軟組織有極好的分辨率,多個參數(shù)成像能提供豐富的診斷信息,通過調(diào)節(jié)磁場可自由選擇所需剖面,得到其他成像技術所不能接近或難以接近角度的圖像,因此,MRI可以多個角度對卵巢及其內(nèi)的卵泡進行清晰的成像。本研究利用MRI檢查準確地測量卵巢大小和計數(shù)卵泡數(shù)目,較其他檢查更易、更早發(fā)現(xiàn)PCOS的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3-4]。
卵巢是位于子宮兩側的一對卵圓形的生殖器官。正常卵巢信號在T1WI上為均勻的中等或稍低信號強度,內(nèi)部結構不易分辨。T2WI序列表現(xiàn)為多個大小不一的小圓形或小卵圓形的,均勻高信號囊性結構,囊內(nèi)信號與液體一致,位于卵巢皮質(zhì)內(nèi),典型呈花環(huán)樣排列,以T2WI壓脂序列顯示最清晰。囊壁在T1WI表現(xiàn)為等信號,T2WI囊壁較T1WI顯示清晰,呈均勻的等低信號。在生育年齡婦女,卵巢髓質(zhì)內(nèi)含有大量富含血管的疏松結締組織,T2WI上也表現(xiàn)為稍高信號。卵巢體積在排卵期較卵泡期大,因此,本研究MRI檢查選擇在卵泡初期采集圖像,排除了優(yōu)勢卵泡對卵巢體積的影響。卵泡數(shù)目在卵泡期和黃體期均無顯著改變。由于受到子宮和盆腔內(nèi)腸管的影響,卵巢的移動性較大,所以在軸位、冠狀位和矢狀位觀察能夠最佳顯示卵巢圖像的層面,以T2WI和T2WI壓脂序列對卵巢結構顯示最佳。正常女性單側卵巢卵泡數(shù)目6~7個,一般不超過10個,正常卵巢體積約6~7cm3大小。在排卵期,優(yōu)勢卵泡的直徑最大可達2cm,由于優(yōu)勢卵泡對卵巢體積影響較大,故本研究將有優(yōu)勢卵泡的病例予以排除。PCOS患者的卵巢MRI信號與正常卵巢一致,而卵巢體積較正常卵巢增大,卵泡數(shù)目較正常增多,卵泡排列無特別規(guī)律,可沿周邊分布,亦可彌漫分布。國外報道:55%PCOS患者卵泡是周邊分布,而正常女性只有18%卵泡是周邊分布的;61%PCOS患者卵巢中央髓質(zhì)是可見,而正常女性只有24%的卵巢中央髓質(zhì)可見[5]。本研究結果顯示:PCOS患者中75%卵巢的體積大于10cm3;正常女性中86%的卵巢體積小于10cm3;PCOS患者中83%有12枚以上且直徑為2~9mm的小卵泡,而正常女性卵巢卵泡數(shù)少于12枚的占74%,與2003鹿特丹會議診斷標準相符。與正常女性相比,PCOS 患者雙側卵巢較正常卵巢增大2~3倍,卵巢內(nèi)可見許多閉鎖卵泡和處于不同發(fā)育期的卵泡,但無成熟卵泡生成及排卵跡象。最近研究表明,抗苗勒管激素可能會引起PCOS患者卵泡數(shù)目增多,對卵泡的成熟過程起抑制作用,PCOS婦女血中抗苗勒管激素水平比正常婦女高2~3倍,從而造成卵巢未成熟的小卵泡數(shù)目增多。PCOS患者顆粒細胞增殖率也明顯更高,而凋亡率明顯更低,顆粒細胞分裂增殖增多可造成竇前卵泡數(shù)目增多、卵巢體積增大[6-7]。
本研究雖然顯示PCOS組的卵泡數(shù)目多于對照組,卵巢體積大于對照組,且差異有顯著性,并提示了MRI對PCOS診斷有很高的診斷價值,但是仍有小部分PCOS患者的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不符合鹿特丹會議的診斷標準;而小部分正常年輕女性也有類似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的形態(tài)學改變,所以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仍然是以臨床的化驗指標(高雄激素血癥)為重要的診斷標準[5]。
[1] ADAMS J M,TAYLOR A E,CROWLEY W F Jr,et al.Polycystic ovarian morphology with regular ovulatory cycles:insights into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4,89(9):4343-4350.
[2] LAM P M,RAINE-FENNING N.The role of three-dimensional ultrasonography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Hum Reprod,2006,21(9):2209-2215.
[3] HAUTH E A,UMUTU L,LIERA H,et al.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pelvis in patient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Rofo,2009,181(6):543-548.
[4] YOO R Y,SIRLIN C B,GOTTSCHAL K M,et al.Ovarian imaging bymagnetic resonance in obese adolescentgirls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pilot study[J].Fertil Sterl,2005,84(4):985-995.
[5] BARBER T M,ALVEY C,GREENSLADE T,et al.Patterns of ovarian morphology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a study utili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Eur Radiol,2010 20(5):1207-1213.
[6] PELLATT L,HANNA L,BRINCAT M,et al.Granulosa cell production of anti-Müllerian hormone is increased in polycystic ovarie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1):240-245.
[7] WACHS D S,COFFLER M S,MALCOM P J,et al.Serum anti-mullerian hormone concentrations are not altered by acute administration of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in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and normalwomen[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7,92(5):1871-1874.
2016-05-02
2016-08-25
胡旭宇(1976-),女,江蘇南京人,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碩士。E-mail:sunny-nj@163.com
崔延安 E-mail:540623358@qq.com
胡旭宇,崔延安.MRI對多囊卵巢綜合征卵巢形態(tài)學改變的評估價值[J].東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7,36(1):104-106.
R445.2;R588.6
A
1671-6264(2017)01-0104-03
10.3969/j.issn.1671-6264.2017.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