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紅葉
中國經(jīng)典墓志簡介(二)
□ 沈紅葉
《劉 磚墓志》(局部)拓片
《王閩之墓志》(局部)拓片
《王閩之墓志》,東晉升平二年(358年)刻,1965年江蘇南京象山出土。磚質(zhì),志高43厘米,寬20厘米;印有粗繩紋,兩面刻,有細線分界;隸書,正面5行,行12字,共60字,背面3行,行7~9字,共24字,計84字。上海圖書館藏有全拓本。
《王丹虎墓志》,東晉升平三年(359年)刻。1965年在江蘇南京北郊象山出土。磚質(zhì),印有粗繩紋。此墓志由長方形青灰磚磨平,先刻界格后刻文,尚殘留粗繩紋痕。全文5行,行10至14字不等,共65字。書體在楷隸之間,書風(fēng)似《王興之夫婦墓志》,而蒼勁過之。此墓志對研究東晉習(xí)俗、書法等頗有價值。
《夏金虎墓志》,又稱《王彬繼室夫人夏金虎墓志》,東晉太元十七年(392年)刻,1966年在南京燕子磯幕府山西南麓象山(俗稱人臺山)出土?,F(xiàn)藏南京市文保會。磚質(zhì),志高59厘米,寬24厘米;正書,6行,行12~19字不等。此志先書后刻,似照文稿信手刻出,點畫減省,率意真實。志文字勢欹正跌宕,疏密有致,妙在斜正相宜。細觀點畫,刀痕書意,金石氣息,巧妙融入。篆書的圓渾,隸書的樸厚,行書的隨意,充滿著音樂節(jié)奏旋律。粗放中見質(zhì)樸,跌宕中含率意,別有意趣。
《元偃墓志》,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刻,民國十五年(1926年)于河南洛陽城西北高溝村出土。墓志豎長形,高68厘米,寬36.5厘米;魏楷書,9行,行16字。全文字形奇特,大小不均,書寫隨意自然,具有淳樸自然的藝術(shù)價值。
《元簡墓志》,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刻,民國十五年(1926年),于河南洛陽城西北高溝村出土。曾被于右任收藏,現(xiàn)藏西安碑林。志石呈長方形,石右端殘缺,高73厘米,殘寬33厘米;魏楷書,8行,行18字。志石書法簡靜樸茂,力顯陽剛之美,是北魏墓志中極具風(fēng)貌的書法作品。
《王丹虎墓志》(局部)拓片
《夏金虎墓志》(局部)拓片
《元偃墓志》(局部)拓片
《元簡墓志》(局部)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