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民
我喜歡那些落在字里行間的雨,它跨越時空千年的美麗,氤氳了遠古與現(xiàn)代的界限,聽得見歲月深處的雨聲潺潺。
閑暇時捧讀明人陳繼儒的《小窗幽記》,我為書中雨的意象之美所沉迷。簡直是奇文妙語,不妨分享幾則,疑義相與析:“靜中樓閣深春雨,遠處簾櫳半夜燈?!闭驹诩澎o的樓閣,聆聽淅淅瀝瀝的春雨,遠處被如同玉簾的雨滴所籠隔,只能望見漆黑的夜色中的燈火。“閬苑有書多附鶴,女墻無樹不棲鸞,星沉海底當窗見,雨過河源隔座看。”閬苑有很多的書,因而有許多仙鶴歸附于此,城墻的矮墻邊沒有高大的樹木,因此沒有鸞鳥前來棲息。臨窗遠望能夠看到星星隕落沉入海底,隔著座位能看到飄灑的大雨掠過河源。“花飛簾外憑箋訊,雨到窗前滴夢寒?!被▋猴w到窗簾外,就把它當作傳遞迅息的信箋,任它飛舞,雨兒在窗前滴落,使夢境更加的凄涼寒冷?!俺鯊椚缰楹笕缈|,一聲兩聲落花雨,訴盡平生云水心,盡是春花秋月語?!甭浠〞r節(jié)所下的雨,初打在花瓣上聽來仿佛珠落玉盤,再聽卻是細絲如墜,似乎在傾訴一生如云似水的心情,聽來無非都是良辰美景時的綿綿情語。
這林林總總、詩意紛繁的雨落在《小窗幽記》,也落在我和圖書館“相看兩不厭”的往日時光。去圖書館讀書的那些年里,有披雪而行的日子,有浴風而進的日子,還有那一路晴朗的日子。坐在閱覽室里,外面的雨卻來了,淅淅瀝瀝的,先禮后兵,越發(fā)得不成樣子。兀自捧著書躲在屋里,心里卻不擔心回家的路。被雨圍困時,仍可讀得暢快,時不時從書里穿到窗外,再從窗外落回書里,奇妙的時光。
如今,雨落下來的時節(jié),都堆成思念的光陰。杜甫曾在《秋述》里談起新朋舊友:“常時車馬之客,舊,雨來;今,雨不來。”舊雨,老朋友,新雨,新朋友。雨成為朋友的代名詞。記得童年時和小伙伴去踏雨,連雨傘都隨手丟進積水。蹚著雨水,嘻嘻哈哈,笑聲雨聲,相映成趣。
因為玩耍而喜歡雨,那是人在少年。而這一喜好我一直未變,無論是當年或是現(xiàn)在,我都喜歡傾聽雨滴聲,特別是秋雨和春雨。小雨淅淅瀝瀝中我會完全放松,去感悟那雨滴的樂感。在夜幕降臨之時,寂靜之中的雨滴既清晰又模糊。品著雨聲也會使人沉醉。透過窗外夜色里的朦朧雨景,幼年的我遐思翩翩,很容易就構(gòu)建出一個奇幻的世界。
成年之后,隨著閱讀的增多,呈現(xiàn)在我眼前的雨景往往變成詩意化的世界。春雨瀟瀟煙雨蒙蒙之時,蕩舟西湖一直是我的憧憬;秋雨綿綿踏葉小徑之際,“秋風秋雨愁煞人”常引起我無限的遐思;憧憬西湖美景,又不禁想起“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春雨寄托了向往和期待,于是“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餉開”,安撫了渴望的心靈;而秋雨常常使我感悟人生,認真審視自己所走過的道路。“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這樣的秋雨,比春雨更促人警醒,激勵人慨然前行。
在詩情畫意之外,更使我產(chǎn)生無限感慨的是每當我出差在外,逢雨季坐在窗前觀雨時,除了對母親和家庭的思念與擔憂之外,更多的是沉浸在“柴門聞犬吠,風雨夜歸人”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幽遠意境中。
隨著年紀增長,玩心漸泯,觀雨的心態(tài)也漸漸有了變化,當思想更成熟時,對雨的關(guān)注也不同了,多了些來自心底的擔憂。我不喜歡夏收秋種時的暴雨和連陰雨,它能使糧食減產(chǎn)耽誤農(nóng)時??傁M昂糜曛獣r節(jié)”,在酷熱難耐時,在莊稼需要時,飄然落下,那樣才算是我喜愛的好雨。
時光無聲,白云蒼狗,從少年變成青年,從青年變成中年,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再也沒有靜心賞過雨。也許不單是我,是很多的人,或者忙于生計,或者受名韁得鎖的束縛,掙脫不出來,內(nèi)心的感受、心靈的需求被漠視,疏遠的又何止是雨呢?
有人說過,回憶是選擇性的遺忘,單把那些美好、精彩的片段珍藏著,興致來時便懷想一遍,留下暗淡的部分則避而不憶。我想,任誰都是一樣,精彩有趣的經(jīng)歷總是稀少的,平常乏味的日子占據(jù)了我們的大半人生。
如今,每逢細雨霏霏之時,我常常想起那些音訊寥落,彼此相忘于江湖的舊友新朋。新雨舊雨,故人何許?那些青春散場后的兄弟,那些在人海中失散的友朋,都在雨聲中的回憶里。(作者單位:建設銀行許昌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