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麗 楊邦貴 劉志剛 覃孟超 蔣昌茂
導讀:長陽縣蔬菜品種繁多,瓜類種植豐富。目前,瓜實蠅已成為為害黃瓜、絲瓜等瓜類蔬菜的主要害蟲且有加重為害之趨勢。在總結了瓜實蠅發(fā)生為害特點的基礎上,提出應注意對被害瓜的處理、田間產(chǎn)卵場所的消毒,用瓜實蠅誘劑、殺蟲燈、黃板等誘殺,并結合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
瓜實蠅[Bactrocera(zeugodacus)cucurbitae(Coquillett)]隸屬雙翅目(Diptera)實蠅科(Tephritidae),為我國二類植物檢疫對象,其世代重疊,周年活動,寄主廣泛,以幼蟲為害幼瓜。長陽縣瓜類種植普遍,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均有種植。近幾年,瓜實蠅在長陽縣低山河谷地帶成片發(fā)生,許多菜農對“蛆瓜”重視不夠,每到收獲旺季,大量“蛆瓜”被棄之不顧,為此,總結了瓜實蠅行為特點和為害特征,為廣大瓜農有效防治瓜實蠅提供借鑒和參考。
1瓜實蠅世代史
瓜實蠅又名針蜂、瓜蛆等,是一種外來害蟲,1年發(fā)生5~8代,有卵、幼蟲、蛹和成蟲4個蟲態(tài)。世代重疊,周年活動。各個蟲態(tài)歷期:卵期5~8天,幼蟲4~15天,蛹7~10天,成蟲壽命25天左右。在20~30~C,卵、幼蟲、蛹的歷期隨溫度上升而縮短。25℃人工條件下飼養(yǎng)的瓜實蠅,在室內幾乎1個月發(fā)生1代。在野外適宜條件下,完成1代需1~2個月的時間。
1.1卵
卵細長,長約0.8 mm,一端稍尖,乳白色。
1.2幼蟲
幼蟲期共有3齡,老熟幼蟲體長10~12 mm,蛆狀,乳白色,口溝黑褐色。前小后大,尾端最大,呈截形,透過表皮可見其呈窄“V”形,尾端截形面上有2個突出顆粒,呈黑褐色或淡褐色。
1.3蛹
圍蛹,長約5 mm,圓筒形,黃褐色。
1.4成蟲
成蟲體形似蜂,體長8~9 mm,翅展16~18 mm。黃褐色,前胸左右及中后胸有黃色縱帶紋,腹部第1、2節(jié)背板全為淡黃色或棕色,無黑斑帶,第3節(jié)基部有一黑色狹帶,第4節(jié)起有黑色縱帶紋。翅膜質透明,有暗褐色斑紋,腹部圓形,有黑色帶紋。腿節(jié)具有一個不完全的棕色環(huán)紋。
2瓜實蠅行為
2.1越冬行為
瓜實蠅以成蟲在雜草等處越冬,或11月到第2年3月在土中越冬,部分個體在被害的南瓜、冬瓜等瓜內越冬。因霉變、螞蟻和耕地等原因,部分蛹死亡。
2.2羽化行為
瓜實蠅老熟幼蟲脫果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在2~8 cm,其中以4~6cm居多。夏秋季蛹期8-14天即可羽化為成蟲,土表留下圓形或不規(guī)則圓形小孔。羽化多發(fā)生在12:00~17:00,雨后初晴或每日14:00~15:00達到高峰。
2.3產(chǎn)卵行為
①產(chǎn)卵時間初羽化成蟲5 h后開始取食,10~12天開始產(chǎn)卵,成蟲以產(chǎn)卵(1~2天)管刺入幼瓜表皮內產(chǎn)卵,產(chǎn)卵時間為10:00~20:00,高峰期為10:00~16:00,每次產(chǎn)卵速度快,時間1~3 s,最長10 s以上,成蟲有連續(xù)產(chǎn)卵習性。
②產(chǎn)卵部位卵多產(chǎn)于幼瓜的瓜腰,瓜蒂和瓜柄較少,1個瓜常常有1~5個產(chǎn)卵孔,產(chǎn)卵孔深2~4 mm,最深可達12 mm,每個產(chǎn)卵孔有卵2~16粒,每次10~100粒。
③寄主選擇成蟲產(chǎn)卵對寄主有一定選擇性,一般為黃瓜>絲瓜>南瓜>苦瓜。同等條件下,寄主越新鮮,產(chǎn)卵越多。產(chǎn)卵期可延至雌蟲生命終結。成蟲不取食瓜果、葉片,因此一般的噴藥保護幼瓜不起作用。幼蟲孵出后即在果內取食為害,刺傷處凝結流膠、畸形下陷,被害果常變黃早落,而后全瓜腐爛變臭,使植株大量落瓜。
2.4交配行為
成蟲飛翔能力較強,羽化后8~12天開始交配。白天活動,到日落黃昏17:00開始交配,每次2~3 h,約1/3的交配達12~13 h,每日20:30達到交配高峰。
2.5擴散行為
幼蟲呈聚集分布,彈跳能力強,能從硬地面彈跳至30~50cm高。成蟲有趨光性,能短距離飛行??呻S被害瓜的調運、市場銷售和棄瓜等擴散傳播。
3防治方法
瓜實蠅對不同寄主植物的選擇有差異性,其主要通過瓜類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尋找寄主。
3.1農業(yè)防治
及時摘除被害瓜,將被害瓜集中裝在蟲果袋或塑料袋內并扎緊袋口,或將被害瓜集中噴藥和深埋,從而銷毀蟲瓜;在瓜實蠅發(fā)生嚴重時,將幼瓜套袋,避免成蟲產(chǎn)卵;減少成蟲隱蔽環(huán)境。清除瓜田空地、周圍田埂、水溝上的雜草,清除多余側枝及基部的黃葉、老葉,改善通風透光,防止幼蟲入土化蛹;與葉菜類輪作;冬季翻耕土壤,消滅越冬蟲源。
3.2生物防治
瓜實蠅成蟲可以被自身釋放的化學物質所吸引,產(chǎn)生相應的行為反應,如取食行為、聚集行為和產(chǎn)卵行為。瓜實蠅誘劑是一種仿生產(chǎn)品,模擬瓜實蠅成蟲釋放的化學活性物質,誘殺雌成蟲,從而降低蟲口密度,保護寄主免受為害。使用方法:將瓜實蠅誘劑棋盤式懸掛于田間,以高于植株10~15 cm為宜,3~5套/667 m2。
3.3物理防治
①殺蟲燈誘殺利用瓜實蠅的趨光性,在瓜田周邊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光源,燈下放一盒水,水中滴入少量煤油誘殺成蟲,降低蟲口基數(shù)。
②黃板誘殺每667 m2設置30張黃板左右,將其固定于竹筒上,然后掛在離地面1.2 m高的瓜架上,防效顯著。
3.4化學防治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防治。
①噴藥防治每667 m2用果瑞特一袋(180 mL)加水360 mL點噴瓜架背陰面中下部葉片上,每667 m2300 mL。也可以在落地蟲瓜周圍40 cm內用25%滅幼脲懸浮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
②掛瓶誘殺用90%敵百蟲晶體20 g+糖250 g+少量醋+1 000 g水攪拌均勻后掛瓶誘殺,每667 m2掛10瓶,每瓶裝毒餌100 mL。或將糖醋毒餌用噴霧器每隔3~5株噴2~3張葉片的葉背,即可同時誘殺雌、雄成蟲。
③觸殺驅趕成蟲發(fā)生量大的瓜田,用帶刺激性氣味的農藥噴施驅趕交配、產(chǎn)卵的瓜實蠅成蟲,如2.5%溴氰菊酯3 000倍液,連噴2次,或用5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隔3~5天1次,連噴2~3次,防治成蟲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