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琳
摘 要: 教育實習基地是地方高校提高教育見習質量和提高教師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場所,是教育行政部門了解教育質量與強化監(jiān)督管理的途徑。教育實習基地作為準教師理論指導實踐的一個重要場所,是高校和中小學共同發(fā)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指標。但是由于國家政策的缺失、高校和中小學雙方錯誤的觀念、實習生自身的問題,導致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出現一系列急需解決的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高校和中小學轉變自己的觀念、實習生嚴格要求自己等是解決相關問題的主要措施。
關鍵詞: 高校 教育實踐基地 實習生
古人云:“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近幾年來,教育實踐得到廣泛關注,教育部發(fā)布的《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明確國家、學校和實習生職責,提出建設合格的師資隊伍,加強對師范生綜合實踐的改革,加強教育實踐的管理和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完善各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但是在解決師范生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過程中,依然存在問題亟待解決。
一、教育實習基地建設存在的問題
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屬于綜合性的實踐工程,只有注入新的力量才能保證它長期穩(wěn)定地實施。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必須高度重視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通過“案例研究”對教育實踐基地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實現教育實踐基地的良性發(fā)展。寶雞文理學院是陜西寶雞唯一的一所高校,圍繞周邊建立起100余所教育實踐基地為師范生打造從理論到實踐轉化的平臺,檢驗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能否在以后的從教生活中獨當一面[1]。寶雞文理學院的實習分為學校統一安排和自主實習,學校統一將師范生分配到各個中小學,再由實踐基地學校根據自身教學需要安排實習生的工作,還有少部分師范生通過自己聯系實習學校進行實習。在教育實習基地多年的建設過程中,寶雞文理學院同樣面臨問題需要引起國家、高校與實踐基地學校和師范生的重視。
(一)國家政策的缺失
教育行政部門是教育實踐基地規(guī)范實施的外在推動力,但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出現法律概念的模糊和實踐基地評價體系的隨意化問題,很難把握教育實踐基地朝著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方向發(fā)展。第一,對高校和教育實踐基地學校責權沒有以法律條文規(guī)范,造成高校和中小學職責不明。第二,教育實踐基地未能在法律層面得到規(guī)范化,未能得到全省中小學教育實踐基地在建設的過程中的鼓勵和支持,也就是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缺乏法律程序的保障。第三,教育經費投入過少,導致教育實踐基地在建設過程處于一種架空的間斷狀態(tài)。教育評價體系不健全造成教育實踐基地實施困難。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門未規(guī)定高校在選擇教育教育實踐基地的標準,導致所選的教育實踐基地涵蓋范圍過廣和參差不齊,不利于高校管理和組織[2],另一方面就是教育行政部門沒有規(guī)范指導教師的評價體系,指導教師流于形式,未給實習生進行相關的實踐與理論的指導。
(二)高校和中小學觀念的偏離
首先是兩者在教育觀念上的失誤。第一是高校辦學理念落后,高校一味地堅持培養(yǎng)“聽話”的師范生,導致師范生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和很難適應新的環(huán)境。這些師范生的身上找不到創(chuàng)新的思維,看不到與時俱進的時代氣息,更缺乏研究者的嚴謹態(tài)度。第二是中小學對高校所建設的教育實踐基地的錯誤認識,認為高校才是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主力軍,他們只是輔助達到教育實踐任務的附屬者,這就說明中小學沒有充分認識到教師實踐對自身帶來的反思。其次是高校所進行的擴招已嚴重超出實踐基地的承受能力,畢業(yè)生和教育實踐基地數目的懸殊給教育實踐工作的開展帶來麻煩,所謂的供不應求破壞了原本的秩序。最后是高校與實踐基地在實踐形式上比較單一,功能不顯著,不能滿足實習生實際需求和豐富實習生的教育實踐體驗,最終達不到預期的實踐效果,從而影響整體的實踐質量,師范生沒有開闊的視野是很難成為優(yōu)秀的教師的[3]。
(三)實習生自身的問題
實習生主觀活動是教育實踐基地建設成功的內因和關鍵要素,作為個體的人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總有或多或少的疑慮困擾著自身的發(fā)展。首先,實習生的理論功底并不是所想的“厚積薄發(fā)”。一些師范生在大學沒有利用關鍵的學習期學習理論知識以武裝自己,實習生缺乏相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的支撐,實習基地又怎會讓實習生獨當一面呢?加之缺乏實踐經驗,導致實習生不能勝任實習工作。同時高校多方面考慮學生在實踐基地安全問題,縮減或者取消師范生的實踐機會,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缺乏實踐教學經驗,很難做到從學生到教師角色的轉換。部分實習生存在唯我獨尊、唯我至上的錯誤觀念,在實習基地不服從安排,妄自尊大,以自我為中心,完全不顧自己作為一名實習生應有的謙虛求知的態(tài)度,沒有全身心地投入實習工作,導致實習效果不佳,自身素質沒有得到提高。
二、探索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對策
教育實踐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校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教育實踐基地是促進教育質量達標的重要途徑。教育強調理論必須落實在教育實踐教學中[4],只有在教育實踐基地里摸滾打爬的教育者才能適應教育界。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和實踐基地、實習生三方都是制約教育實踐基地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的因素
(一)尋求教育行政部門政策上的支持
教育行政部門作為一種權威,在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起著領頭羊的作用,在發(fā)展的大方向上是指路的明燈,同時是教育實踐基地規(guī)范實施的外在推動力,促進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法律條文以明確的條文呈現給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避免搞教育的人鉆法律的空子逃避其負有的責任。除此之外,還應該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對教育實踐基地的篩選標準在教育法中明確制定出來,防止高校為了完成任務選取不符合標準的中小學濫竽充數。高校認準某一中小學為實踐基地,中小學應全力以赴地配合高校搞好實踐基地建設任務。再者組織開展規(guī)范化的教育實習,使“雙導師制”在法律上得到落實,開設實踐基地的高校和中小學要安排熟悉中小學實際教學實踐的指導教師駐校指導,不斷加強指導教師的管理和培訓工作。還有在法律層面切實保障教育實踐基地經費的投入,加大經費投入力度,建立師范生教育實習經費保障機制,確保滿足完成實踐任務的經濟需要[5]。
(二)轉變高校和中小學的觀念
教育實踐基地是“院校與院校地理位置所處區(qū)域或相關區(qū)域內的地方政府等部門的合作”[6]。我們可以理解成是以高校的地理位置向周邊的中小學輻射建立的教育實踐基地。針對高校在辦學理念上的落后,從本質上改變現狀,積極吸收先進的國內外教育思想,豐富高校師生的思想,辦出有特色的高校。同時考慮實習學校的質量和類型,優(yōu)先考慮重點學校和有代表的學校,以此優(yōu)化實踐過程,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而對于中小學學校錯誤的觀念,應當積極宣揚建設教育實踐基地的重要性,是雙方共同進步和發(fā)展的過程。通過建立相應的規(guī)章制度使實踐基地明確的責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為辦好教育實踐基地表明自己堅定的決心和滿腔的熱血。高校在招生時考慮實踐基地數量與師范生的比例要求,不求數量上的龐大,只求質量上的優(yōu)越[7]。最后是豐富創(chuàng)新教育實踐的形式,積極開展實習支教和置換培訓,開發(fā)優(yōu)質教育實踐資源,拓寬教育是實踐的渠道,積極探索遴選師范生到海外開展教育實踐等多種實踐形式,培養(yǎng)具有開闊視野的優(yōu)秀的實習生。
(三)實習生對自身的反思
加里寧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實習生,就應該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素養(yǎng)。首先是從心底里熱愛這份工作,其次是外界提供給自己的優(yōu)越條件。師范生的學科專業(yè)素質達到一定的程度,教書育人的基本功會更扎實。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日漸深入,部分教師已經體會到理論對提升自己教育的積極作用。作為實習生更應該以豐富的理論基礎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用理論支撐自己的實習[8]。實習生在校期間就要多方面的涉獵教育學、心理學和計算機方面的相關知識,為自己實習工作或以后從事教學工作打下深厚的理論基礎。同時,實習生應端正態(tài)度,充分利用機會跟著指導教師學習。在實習過程中,要明確自己是一個正在成長的實習生,需要更多的實踐促進理論的轉化;同時自己是一個學生,對于生活中、實習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困擾,要及時地尋找指導教師的幫助,讓自己始終保持最好的態(tài)度實習。
參考文獻:
[1]左光霞.論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職前培養(yǎng)[J].教育與職業(yè),2010(7):44.
[2]馬會婷.西安地區(qū)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教育實習現狀及對策研究[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1.
[3]黃蓉.基于學校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邱艷萍.教師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政府的視角[J].教育評論,2013(4):45-47.
[5]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深化教師教育改革的意見[EB/OL].http://www.moe.edu.cn/.
[6]周春燕.校地合作——師范院校教育實習基地建設模式探索[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5):23-25.
[7]江家發(fā).高師院校教育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5(5):64-65.
[8]教育部關于加強師范生教育實踐的意見[EB/OL].http: //www.mo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