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薇
在中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中,吉祥寓意圖案是一種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吉祥寓意圖案是指以象征、借喻、諧音等手法把生活中的吉祥祝愿與裝飾紋樣關聯(lián)起來,使之成為一種蘊涵吉祥企盼的圖案。這類圖案除了單純的裝飾作用外還具有濃重的人文色彩,充分體現(xiàn)出人類與生俱來趨吉避兇的本性以及對幸福、喜慶、長壽等美好事物的熱切和渴望。
“吉祥”一詞據(jù)考證最早出自《莊子·內(nèi)篇·人間世》:“瞻彼闋者,虛室生白,吉祥止止。”[1]唐人成玄英在《莊子疏》中對吉祥的解釋為:“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徴?!薄墩f文解字》:“吉,善也?!薄跋?,福也?!奔橐辉~在國人心中集合了福壽、祥瑞、善美、幸福、吉利等含義,成為好運之征兆。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自古以來就注重人性訓養(yǎng)、道德教化,民風淳樸向善。在這種深厚文化底蘊的影響下,吉祥寓意圖案逐漸從傳統(tǒng)裝飾紋樣中分離出來,到宋金時期已經(jīng)形成一定規(guī)模,其中在瓷器上的表現(xiàn)尤為突出。
宋金時期瓷器上的吉祥寓意圖案以兒童題材所占比例最大,如“蓮花童子”(化生童子)、“娃娃攀蓮”“ 攀枝娃娃”等?;拘问蕉际且陨徎ɑ蚰骋环N花卉(植物)與孩童組合而成。
圖1是山西磁州窯系窯場燒造的白釉剔花枕,[2]枕面是由娃娃和蓮花組合的吉祥圖案。一個健康壯碩的男孩,俯臥在盛開的蓮花上,寓意 “多子、宜男”。蓮花為佛家四大吉花之一,[3]在佛教中有“花開見佛性”之說,被視之為“圣潔之花”。在佛教藝術中蓮花的形象可以說是隨處可見,寺廟建筑的壁畫、藻井、欄桿等有彩繪裝飾的地方,幾乎都能看到蓮花圖案,佛祖釋迦牟尼以及諸菩薩坐的也都是蓮花寶座。這件瓷枕上的圖案應源于佛教的“化生童子”。據(jù)《大阿彌陀經(jīng)》記載,極樂世界的眾生,都是從蓮花中化生?!盎痹凇斗饘W大辭典》中解釋為 :“依托無所、忽然而生者?!痹诜鸾讨械谋疽馐腔鸀榉?,但隨著化生信仰逐漸世俗化,化生形象也由化生佛轉變?yōu)榛鷥?。“現(xiàn)在最早能見到的有關‘化生的實物為漢魏時期洛陽城的蓮花化生瓦當,蓮花中心的人物形象性別、年齡都是模糊的,只是一個大概的佛的形象?!钡酵硖茣r期,帝釋天妃的圖版,此圖描繪的是文殊下側的帝釋天妃,在圖最下方可以清晰地看到,蓮花上的三身化生形象為童子,在蓮花中作嬉戲爬行狀,稚氣十足,天真頑皮?!盵4]圖2是一塊定窯蓮瓣爐的殘片,蓮瓣采用模印成型,蓮瓣上的圖案雖然不是很清晰,但仍可看出是一個坐于蓮臺之上的童子。之后蓮花童子的形象在繪畫、雕塑藝術中日漸增多,成為寓含“宜男、多子”的吉祥寓意圖案。
圖3是定州博物館收藏的定窯白釉褐彩剔花枕,枕壁采用模印成型,題材為“娃娃攀蓮”?!皥D案的構成以粗大茂盛的纏枝作為骨架,枝葉纏繞連綿不斷,一群可愛的孩童在茂密的枝蔓間玩耍,有的在粗壯的枝干上攀爬,有的端坐于碩大的蓮蓬上,寓含著子孫興旺,世代綿延?!盵5] 同類裝飾還見于私人收藏的一塊定窯白釉枕殘片上(圖4)。在佛經(jīng)故事中,蓮荷與生子有著密切的關系。據(jù)《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記載,佛母摩耶為一母鹿所生,“步步舉足,皆生蓮華?!绷硗狻洞筇莆饔蛴洝分械摹肚Х鸨旧适隆分?,也記載有鹿腳夫人“生一蓮花,花有千葉,葉坐一子”的故事情節(jié)。這件瓷枕上的“娃娃攀蓮”圖案,顯然與上述佛教故事有關。此外,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蓮花也具有“多子”的含義,蓮蓬本多子,“蓮”字與“連”諧音,童子有“宜男”之意,二者結合寓意“多子多?!薄?蓮生貴子”。
“攀枝娃娃”又稱“嬰戲圖”,其基本結構是以纏枝花卉為基礎,數(shù)個娃娃攀爬在枝葉花叢之間。常見的花卉有蓮花、牡丹以及石榴和瓜瓞。在定窯白瓷、耀州窯青瓷以及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上,都能看到這類圖案。圖5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兩件定窯白釉印花碗,一件碗內(nèi)壁飾攀枝石榴,另一件飾攀枝瓜瓞。枝繁葉茂,果實累累,三個天真可愛的孩童在枝葉間攀爬嬉戲。“石榴自古就作為多子的象征,據(jù)《北史·魏收傳》載:‘帝幸李宅宴,而妃母宋氏薦二石榴于帝前,問諸人,莫知其意,帝投之,收曰:石榴房中多子,王新婚,妃母欲其子孫眾多,帝大喜。瓜屬于葫蘆科植物,藤蔓綿長,果實結籽多,大瓜曰瓜,小瓜曰瓞?!对娊?jīng)》中有‘綿綿瓜瓞,古人用來象征世代綿長,子孫昌盛。”[6]圖6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另外兩件定窯白釉印花碗,兩件碗的內(nèi)壁都模印攀枝牡丹。牡丹枝繁葉茂,三個孩童或攀爬枝頭,或雙足倒鉤,在花枝叢中玩耍嬉戲。牡丹象征富貴,童子有宜男之意,寓含“富貴多子”。此外,在窯址發(fā)掘和城市遺址出土的定窯瓷片中,也曾見過同類圖案的瓷片標本(圖7)。耀州窯青瓷上也有攀枝娃娃圖案,但在構圖方面與定窯有所不同,花卉由纏枝改為折枝形式,用絲帶捆扎一束蓮花,四個孩童分兩層攀援于枝頭(圖8)。在“南海一號”出水的瓷器中,也發(fā)現(xiàn)不少景德鎮(zhèn)青白瓷嬰戲蓮紋碗?!斑@些碗大小相似,施青白釉,胎質(zhì)細潔,釉質(zhì)光亮,釉色白中泛青。內(nèi)中刻劃相同的嬰戲蓮紋圖案,布滿碗的腹壁。碗內(nèi)壁以簡單流暢的線條對稱刻劃了兩個嬰孩。嬰孩均是圓圓胖胖,憨態(tài)可掬,雖寥寥幾筆勾勒大致輪廓,卻將嬰孩那種天真活潑、爛漫無邪的神態(tài)表現(xiàn)得栩栩如生,形象逼真,讓人產(chǎn)生對童年生活的無限遐想。嬰孩四周圍繞著纏枝蓮紋,大大的蓮葉伸展開來,一條條紋路曲線柔和優(yōu)美,就像托著嬰孩?!盵7]嬰孩與蓮花的組合,寓含“蓮生貴子”,反映出人們企盼人丁興旺,家族世代綿延不絕的美好愿望。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發(fā)展和演變,漢字中逐漸出現(xiàn)了大量同音字。所謂同音字是指漢語里語音相同但字形、意義不同的字,同音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諧音”效應。很多吉祥寓意圖案就是利用漢語的諧音來表達某種吉祥寓意。在金代磁州窯燒造的白地黑花瓷器中,就經(jīng)常能看到這類圖案。圖9是一件磁州窯八角形枕,枕面下方三簇竹葉托起一個“花”字。竹”與“燭”讀音相同,將竹子與“花”字組合在一起,連讀即為“花燭”,寓意“花燭之喜”“洞房花燭”。還有一件同類磁州窯枕是用三簇竹葉托起一個“壽 ”字(圖10),通過諧音連讀即為“祝壽”?!岸捶炕T”是人生中的重大喜事,舊傳由宋人汪洙撰寫的《神童詩》中,就有“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的詩句。長壽是人類永恒的向往,《尚書》中記載的所謂“五?!?,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壽”。[8]古人巧妙地利用諧音手法表達對幸福、喜慶、長壽的追求與向往,使原本只有裝飾作用的畫面具有了更深層次的人文含義。
用文字與圖像組合起來的吉祥寓意圖案手法相對簡單,看上去淺顯易懂。而純粹利用圖像諧音組合的圖案,則顯得更加深沉隱晦。圖11是一件磁州窯如意形枕,枕面繪一只長尾綬帶鳥站立在竹枝上。粗看上去與磁州窯同類花鳥圖案并無不同,但通過 “竹”與“?!?、“綬”與“壽”的諧音,在花鳥畫的表象下還隱含著“祝壽”的吉祥寓意。而另一件同類瓷枕上畫的是長尾綬帶鳥站立在結滿荔枝的枝頭(圖12)。荔枝樹四季常青,生命力旺盛,可生長百年以上,象征著健康長壽。而荔枝的“荔”與吉利的“利”諧音,故又有吉利、吉祥的含義,與綬帶鳥組合則寓含“吉祥長壽”之意。
在古代,許多動物、植物甚至昆蟲都被賦予了吉祥寓意。例如龜、鶴、鹿象征長壽,牡丹象征富貴,菊花象征高潔等。圖13和圖14是兩件磁州窯枕,八角形枕的枕面繪一只站立于竹枝的小鳥,仰頭向上聚精會神地望著從天而降的蜘蛛。如意形的枕面繪一只站立于梅枝梢頭的喜鵲,抬頭仰望上方的蜘蛛。蜘蛛在古代又稱“親客、喜子、喜母”,被認為是一種能夠預報喜事的動物,在民間有“蜘蛛相聚,喜事降臨”之說。蜘蛛沿蛛絲從天而降則表示“天降好運”“喜從天降”。小鳥仰望空中的蜘蛛,寓含“喜從天降”“抬頭見喜”之意。
瓷器上成熟的吉祥寓意圖案大約起始于宋代。宋金時期,定窯白瓷、耀州窯青瓷以及景德鎮(zhèn)青白瓷上流行的“攀枝娃娃”圖案,大多都寓含“宜男、多子”的含義。而利用諧音、借喻、象征等手法組成的吉祥圖案,則更多地出現(xiàn)在以彩繪見長的磁州窯白地黑花瓷器上。這些吉祥寓意圖案巧妙地將情景、物象、文字融為一體,因物喻義,物吉圖祥,在美化裝飾的基礎上融入人們對美滿生活的企盼與渴望,因此具有非常廣闊市場。經(jīng)過元、明時期的不斷完善與發(fā)展,瓷器上的吉祥寓意圖案已經(jīng)高度成熟,至清代幾乎達到了“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程度。即使在文明高度發(fā)達的現(xiàn)代,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仍然顯示著其特有的生命力。
注釋:
[1]陳怡:《莊子內(nèi)篇精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12月。
[2] 見孟耀虎:《瓷枕玄珠》第190頁。山西出版?zhèn)髅郊瘓F·三晉出版社,2014年7月。
[3] 佛家四大吉花通常是指曼陀羅花、蓮花、優(yōu)曇花和山玉蘭。其中蓮花被視為“圣潔之花”, 以蓮喻佛,象征菩薩在生死煩惱中出生,而不為生死煩惱所干擾。
[4] 沈艷:《惠山泥人——“大阿?!痹戳骺肌?,《南京藝術學院報》2010年第6期。
[5]、[6] 穆青:《定瓷藝術》,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
[7] 曾翠:《“南海一號”出水宋代嬰戲蓮紋碗淺析》,《大眾文藝》2013年第16期。
[8]《尚書》中記載的五福是: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