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臨軍
在貴州有這樣一個地方,人們把它形容成一幅“山在水中,水在城中,人在畫中,美在其中”的水墨畫卷。它清秀、寧靜、端莊、典雅,猶如在小河邊上梳妝的姑娘;它含蓄陰柔,不媚不俏,文靜嫻雅,天生麗質(zhì),讓人第一眼就怦然心動。它就是鎮(zhèn)遠——一個清新質(zhì)樸、散發(fā)著獨特魅力的山水古鎮(zhèn)。
鎮(zhèn)遠是中國山地貼崖建筑文化博物館。城內(nèi)古街古巷曲徑通幽,石橋城垣錯落有致,碧水晨霧姿態(tài)萬千,春江漁火詩意盎然。有雄偉奇特、蜚聲中外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和明清古民居、古巷道、古碼頭、古城垣等160余處,觀賞價值與科考價值俱高。其建筑風格為青磚黛瓦、高封火墻、飛檐翹角、雕梁畫棟,每一塊青石板、每一塊青磚都記載著歷史遺跡,訴說著千年古鎮(zhèn)的滄桑。古城垣建有戰(zhàn)神廟、城墻、烽火臺、堡屯、炮臺等軍事體系堡壘,是名副其實的“山雄水美”之地。
入黔第一洞天——青龍洞
鎮(zhèn)遠地處貴州東部,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歷史,為湘黔門戶。它位于舞陽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過,秉承了文化與自然的極致魅力,清澈明凈,滄桑厚重。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兩城”的奇貌,成就了“太極古鎮(zhèn)”的完美格局。
漫步小鎮(zhèn)的街道上,你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古巷似乎與別處有所不同。大多的巷子并不平直地延伸而去,而是轉(zhuǎn)彎抹角,爬坡上坎,有時以為已經(jīng)走到盡頭了,一轉(zhuǎn)身,另一條巷子又鋪展開來,頗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而每一個巷子,都依著河水的走勢而行,無論從何處看,都是青山相擁,碧水環(huán)繞,巷子與巷子間環(huán)環(huán)相連,玲瓏有致,幽靜而又靈動,秀美而又具有山野意趣。更為令人稱奇的是,每一戶的大門都絕不會與小巷平行或垂直,正所謂的“歪門斜道”。老人說,這“歪”與“斜”是遵從風水先生的說法,“以南為尊”是一種富貴之相,又有“財不露白”的意思。
如果說鎮(zhèn)遠是一個文化漩渦的話,青龍洞就是這個漩渦的中心,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奇觀,以及色彩斑斕的多元文化凝聚在青龍洞上,成為鎮(zhèn)遠文化的縮影。
青龍洞始建于明代中葉,占地2萬多平方米,是貴州最大的古建筑群,與山西懸空寺、甘肅麥積山洞窟群并稱中國古代三大“空中建筑”之一。它靠山臨江、貼壁凌空,五步一樓、十步一閣,翹角飛檐、雕梁畫棟。那飛檐翹角、貼壁凌空、紅墻青瓦的殿閣樓臺,氣勢宏偉。造型獨特的建筑物與懸崖、古木、藤蘿、巖畔、溶洞天然合成,融為一體,既有臨江遠眺的吊腳樓,也有恬靜幽邃的寺院禪臺,有曾經(jīng)書聲瑯瑯的學子院,更有鑼鼓喧天的戲臺,集天下山水樓閣薈萃為一方。放眼望去,整個建筑群山洞相連、洞樓相嵌、樓橋相鄰、橋水相映、水影相依、珠聯(lián)璧合、巧奪天工,堪稱江南漢地建筑與西南少數(shù)民族山地建筑文化相結(jié)合的絕妙典范。
走進青龍洞,“入黔第一洞天”六個大字赫然出現(xiàn)在眼前。青龍洞似洞非洞,而是貼壁臨空依山而建的寺廟。它們之間以磚墻隔離左鄰右舍,一為防火,二為安全,三為美觀。進入其中,仿佛進了一個曲徑通幽的建筑迷宮。里面洞中有樓,樓中有洞,雕欄畫閣,紅墻碧瓦,天人合一,形成了半壁樓臺半壁洞的絕妙景觀,既有佛寺的建筑風格,又具園林建筑的韻味,堪稱鬼斧神工之作。
整個建筑群因勢造型,在崖壁上采用“懸挑”“吊腳”“附巖”“嵌入”“筑臺”等多種工藝,硬是在奇特怪異的石灰華溶蝕懸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陽洞、青龍洞、萬壽宮等一片閣樓洞天,每一座建筑都獨具匠心。它氣勢雄偉、構(gòu)思大膽、布局精巧,人們稱之為“建筑園林的博物館”。
當年,青龍洞落成后,一位不知名的石匠將青龍洞建筑全景按1∶8000比例雕刻在石板上,兩塊磚雕各長120厘米、寬40厘米,卻將2萬余平方米面積的青龍洞、紫陽洞、中元洞、萬壽宮四組古建筑群全景雕刻其間。
溯游鐵溪遇龍池
陶淵明的一篇《桃花源記》,讓人們知道了凡塵俗世之外還有一個桃源仙境。在我看來,倘若這世上真有世外桃源存在,那么它一定是在鐵溪。
到達鐵溪景區(qū),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叢林疊翠,不是山澗奔流,也不是峽谷峭壁,而是一支碩大的水泥毛筆,橫臥在景區(qū)門口,路旁的石碑上,“儒林外史”四個潑墨大字分外醒目。旁邊刻寫的是《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野羊塘將軍大戰(zhàn) 歌舞地酋長劫營》一章,這一章曾寫到鐵溪龍神嫁妹的傳說,鐵溪因此而成為一個充滿神秘和夢幻的地方。
順著鎮(zhèn)遠城邊一條小路向山的方向走去,循著一座算不上挺拔的山,一條清澈的溪流伴山流淌著,那便是鐵溪。在鐵溪和翁仲河的交匯處,我們看到一個4公里長的溶洞,洞中有三個大廳,各具特色。前廳為銀堆玉砌的寶庫,琳瑯滿目,美不勝收;中廳有一個20平方米的水潭,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清澈見底;后廳像一個宮殿,有一個巨大石柱,上面的天然浮雕狀如群龍抱柱,廳壁上的神臺供奉著一個天然形成的、栩栩如生的觀音坐蓮。
溯水而上,就進入翁仲河與龍?zhí)恋牡囟?,這里是一個24平方公里的原始混交林區(qū)。生長著各種常綠闊葉樹、竹枝、銀杏、大葉榕,還有藤本、草本植物與地衣類植物,目光所及看不到一片裸露的土地,甚至于巖石和樹干都穿上了茸茸的苔衣。河中還棲息著大鯢(娃娃魚)、團魚等水生動物,難怪人們稱它為“天然的動植物王國”。
清新的山風悠悠吹著,行走在龍?zhí)梁由嫌?,流水涓涓,峽谷幽幽,間或有竹林,一片青翠。越走近龍池,周圍越是安靜,神秘感也就越強,讓人不禁想要屏住呼吸,唯恐驚走靈氣。來到龍?zhí)梁颖M頭,橫河蹚水而過,登上對岸的竹林,穿行30多米,眼前豁然一片藍光。只見一池籃球場大小的碧水,水平如鏡,呈寶藍色,深不可測,原來這就是令人向往的龍池。
透過水面,水中搖曳的水草清晰可見,水波中魚群跳躍,讓人不禁也想要飛身躍入其中。池周圍有高不見頂、似刀劈斧削的懸崖三面環(huán)繞,懸崖上長滿高大喬木,遮天蔽日。至于龍池的深度,至今尚未做過科學的測量,仍然是個“謎”。當?shù)厝烁嬖V我們,這藍藍的龍池水,一旦流入龍?zhí)梁哟?,就變成了潔白的“玉液”。更神奇的是即使春夏之季,連日暴雨,甚至于山洪暴發(fā),龍?zhí)梁铀构嗳臊埑兀埑氐乃矫娓哂邶執(zhí)梁雍哟玻埑氐乃廊皇撬{色。
謎一樣的龍池,謎一樣的醉人。
詩情畫意舞陽河
如果說鎮(zhèn)遠是一幅古樸蒼勁的山水畫,舞陽河就是一首清新淡雅的抒情詩。在到貴州之前,只是聽說貴州多大山。崇山峻嶺,應(yīng)該是貴州的代名詞。然而到了舞陽河,才發(fā)現(xiàn)貴州還有這么柔的河流,這才讓我真正感受到鎮(zhèn)遠的靈氣。
舞陽河發(fā)源于貴州甕安,最終流入洞庭湖,分為上舞陽和下舞陽兩段。上舞陽主要游覽觀音峽,下舞陽是欣賞有“小三峽”之美譽的龍王峽、西峽和東峽。舞陽河全長258公里,全程沒有一處靠人工蓄水形成的河段,是一條由大自然天造地設(shè)的神奇河流。
難怪喬羽先生曾賦詩于此:“也曾舞陽泛輕舟,青山嫵媚水溫柔。照影時見鳳擺尾,臨波又見龍?zhí)ь^。既有怨女望夫婿,豈無征人思歸舟。難言桂林甲天下,權(quán)將三峽作同儔。”這詩,便是對舞陽河神韻最好的寫照。
去舞陽河的時候,天空中正下著蒙蒙雨,游船從碼頭出發(fā),向著舞陽河的上游前進。煙雨朦朧中,兩岸的青山在云遮霧罩中若隱若現(xiàn),給人以空靈而神秘之感。
游船緩緩地行駛在河上,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極目望去,但見翠樹流碧,蒼松翠柏,重巒疊嶂,連綿不絕。青山綠影如畫,倒映在水中,被輕波擾動,舒緩地晃開來,復(fù)又還原。河水清澈,碧綠如藍。白居易有詩云:“春來江水綠如藍。”而舞陽河的水,四季如一的綠色,綠出了千種風情,萬般神韻。
雨水落在游船頂篷上,叮咚作響,好一番"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意境。倒也真有游人斜倚在座位上,夢游去了。不過美景怡人,大多數(shù)的人是不舍得睡去的,也顧不得雨水飄濕了衣服,擁在船頭欣賞這動人的詩章、優(yōu)美的畫卷。
當?shù)厝烁嬖V我們,這里每一處景致都有一個傳說,而傳說總是離不開愛情?!傍x鴦灣”溫馨恬淡,據(jù)說每年春天都有很多鴛鴦聚集于此,纏纏綿綿,凡塵俗事皆在紅塵之外,難怪人們常嘆“只羨鴛鴦不羨仙”。和“鴛鴦灣”相比,“破鏡重圓”則令人感慨萬千。它是懸掛在巖上的半個巖洞與水中的倒影合成了一個完整的圓,每當有游船駛過時,鏡面被劃開,游船過后,圓滿如初。山與水的愛情竟是如此簡單,卻又如此堅貞,任千次萬次破碎分離,終能不問緣由,不談過往,不離不棄地合二為一,完整而又完美。
而舞陽河最聞名的“孔雀開屏”,更是讓人產(chǎn)生許多聯(lián)想。那是一座聳立在下游的石峰,石峰類似英文字母的“U”形,只是左邊的石峰低矮一些。從遠處望去,“U”形石峰的左邊活像一只孔雀的頭,而右邊卻似孔雀的尾巴。更讓人嘖嘖稱奇的是,沿孔雀的尾巴順勢而上的山坡,滿眼翠綠,猶如孔雀打開的羽毛,極顯嫵媚。
緊接著我們來到了下舞陽。最美景觀為西峽瀑布的“大飛水”,這是一處從130米高的絕壁上飛流而下的山間瀑布,氣勢之磅礴,實屬少見。傾瀉下來的瀑布,落到舞陽河的河面上,竟然能在平靜如鏡的河面上,勾勒出一只展翅高飛的鳳凰圖案,據(jù)說這個圖案從未改變過。陪同的導(dǎo)游說,這只鳳凰飛了數(shù)千年,還沒飛出過舞陽河。興許,鳳凰也很眷戀這條河流吧。
雨漸漸停了,天色晴朗起來,景色也越發(fā)秀美起來,或雄壯,或秀麗,各有各的造型,各有各的韻致,如云如煙如絮,如錦如綢如練?!叭B瀑布”從百余米高的峭壁上噴瀉而出,一唱三嘆,一波三折,終于匯入這碧綠的河水中。還有那些數(shù)不勝數(shù)的傳說與美景相諧成卷,纖巧玲瓏的山泉與陽剛雄健的瀑布相映成趣,林風天籟與鳥飛魚游相與和鳴,青山不墨,卻潑灑了一幅幅畫卷,綠水無弦,卻彈撥了一曲曲清音。
此刻,游船慢慢地往回行駛,前方的景色依然令人目不暇接,贊嘆不已,往船后望去,碧水青山迤邐蜿蜒,留戀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