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扶貧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017-06-10 02:22駱伽利蔡洋萍
      科學與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農村金融精準扶貧

      駱伽利+蔡洋萍

      摘要:近年來,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我國農村金融機構一直積極參與精準扶貧工作,并成為扶貧開發(fā)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雖然,目前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扶貧工作取得了一些階段性的成果,但是在金融支持扶貧的過程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如扶貧方式單一、扶貧成本高、金融資源有效利用率低等問題。本文通過對扶貧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地討論和分析,認為可以從建立農村金融機構與電商合作、完善風險補償制度、健全農村信用體系等幾個角度來提高我國農村金融機構扶貧的有效性,從而實現精準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農村金融;精準扶貧;風險補償;農村信用體系

      中圖分類號:F832.35;F832.8 文獻編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7.02.008

      0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國民平均生活水平也穩(wěn)步提高。然而就在平均生活水平提高的大環(huán)境下,偏遠山區(qū)的一些農村地區(qū)的老百姓的日子卻越發(fā)艱難。由于受改革開放初期“先富帶動后富”的思想影響,前幾十年政府一直將資金投放在東部等一些沿海地區(qū),促進其經濟發(fā)展,這導致我國東部地區(qū)的經濟水平要遠高于西部偏遠山區(qū)。同時,這也使得貧困問題成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攻克的一環(huán)。習近平總書記在2013年11月于湖南湘西視察時最早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黨的第十八屆五中全會也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國的扶貧開發(fā)進入了脫貧攻堅的新時期,而完成精準扶貧攻堅,需要金融機構的積極參與與配合。金融扶貧已經成為我國農村扶貧開發(fā)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然而實際操作中卻存在諸多問題影響金融機構扶貧的有效性。本文通過列舉目前金融扶貧的現狀,淺析當下金融機構扶貧效率較低的原因,同時針對性的提出了提高金融扶貧有效性的對策建議,從而為解決我國精準扶貧問題提供新思路。

      1 我國金融支持扶貧的進展與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政府領導人的重視,我國精準扶貧開發(fā)工作取得了顯著地成效。1981年至2011年,全球貧困人口減少9.27億。同期,中國貧困人口減少7.53億。在此之后,按照國家2011年的扶貧標準,扶貧對象從16567萬銳減到2015年的5575萬人。我國成為第一個提前完成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的發(fā)展中國家。金融機構支持扶貧,實質上就是由財政資金帶頭,帶動金融機構對貧困人口、貧困地區(qū)的資金投放力度,進一步擴大扶貧資金的總額,從而加快扶貧的進度,使扶貧的覆蓋范圍更加廣闊。我國金融支持扶貧雖然取得的一些階段性的進展,但是在扶貧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由此我國金融支持扶貧的現狀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金融機構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增強

      金融機構對貧困地區(qū)的群眾發(fā)展產業(yè)脫貧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根據2014年底發(fā)布的關于扶貧小額信貸的指導意見,農村金融機構為建檔立卡提供“3年以內,5萬元以下,基準利率放貸,免擔保免抵押等”的扶貧小額信貸產品,受到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和貧困地區(qū)群眾的熱烈歡迎。截止日前,已經向貧困戶發(fā)放超過1200億元的貸款數額。根據已有的建檔立卡的數據來看,超過1000萬的貧困戶都有著信貸需求,照此推算,信貸規(guī)模將會超過5000億元。

      1.2 各級央行積極提供貨幣政策支持

      各級央行靈活的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吸引金融資源向貧困地區(qū)靠攏。根據研究資料表明,越是經濟欠發(fā)達的農村貧困地區(qū),對于支農再貸款的需求也就越強,由此資金投入產生的邊際效用越大,對扶貧的效果也就越明顯。近些年來,各級央行充分運用再貼現、再貸款、差別化的存款準備金率等貨幣政策工具,通過降低融資成本等原理,積極引導社會各界向貧困地區(qū)投入資金,同時刺激貧困地區(qū)農村金融機構的貸款積極性。2016年,央行聯合銀監(jiān)會、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等7個部門,推出了金融支持脫貧攻堅的新意見。其中一點指出,為了推進貧困地區(qū)普惠金融的發(fā)展,對于符合要求的貧困地區(qū)農村金融機構在正常支農再貸款利率的基礎上再優(yōu)惠1%。

      1.3 各級政府財政投入加大

      根據中央的指示,2016年我國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相比去年增加43.4%,達到了670億元之多。同時,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也快速增長,估計可達到400多億,較去年增加近一半。中央和省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總和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000億元,如果加上市縣層面的扶貧資金投入,規(guī)模應該更大。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共向省級扶貧開發(fā)主體項目投放約2500億元資本金。當然在注重“量”的同時,也不忘記“質”的要求,政府部門通過建檔立卡等措施,精準識別真正困難的貧困戶,促進扶貧資金使用精準到位。

      1.4 各部門之間運作缺乏協調性

      地方政府與農村各金融機構之間以及地方政府的各部門之間缺乏協調性,導致金融支持扶貧效率低下。首先,地方政府部門對扶貧工作認識深度深淺不一,因此對扶貧工作的開展各個地區(qū)的具體實行措施不同,當地方政府推行最新的扶貧措施時,往往未能及時通知到當地農村金融機構。況且,即使能夠及時的通知到當地農村金融機構,該金融機構也需要時間來根據最新的措施制定相關的具體實施辦法來落實地方政府的意圖,這樣使得扶貧工作的開展缺乏靈活性。其次,精準扶貧工作的進行涉及到多個部門,需要政府各個部門的協調合作,而在扶貧資金中,財政撥款占了絕大比重,對于這些資金一般是??顚S?,模塊化的管理。運用資金時的局限性較大,審批程序也較為復雜,一次能動用的資金數額有限,難以起到帶動其他社會資金的杠桿作用。

      2 阻礙農村金融機構精準扶貧進程的因素及原因分析

      2.1 金融機構扶貧主體結構和方式單一

      目前,農村金融機構的扶貧主體為一些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扶貧方式主要為向貧困地區(qū)提供小額信貸支持,具體包括為農戶提供助學貸款、抵押貸款等。在我國大多數商業(yè)銀行都實行總分行制的一級法人扁平化管理,存款需要逐級上存,而貸款則需要自上而下的逐級批復貸款額度,因此貸款項目主要集中在地方的龍頭企業(yè),真正投向扶貧開發(fā)項目的很少。并且參與扶貧的金融機構主要為農信社、郵政銀行等機構,而大多數的農村資金互助社、小型涉農貸款公司、農村合作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扶貧參與度不高。而由于某些偏遠地區(qū)缺乏必要監(jiān)管,利率優(yōu)惠政策沒有落實到基本點,使得貸款利率遠沒有達到政府規(guī)定的范圍,反而接近于普通城市居民的正常貸款利率。另外,財政貼息不到位,擔保抵押制度尚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農村金融機構貸款質量不高,銀行欠息掛賬的情況比較普遍。因此導致銀行發(fā)放扶貧貸款的積極性不高,創(chuàng)新新的金融扶貧產品的意愿就更弱,最終真正幫助到的貧困地區(qū)的老百姓數量也相對較少。

      2.2 扶貧成本高居不下

      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qū),由于長期缺乏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支持及重視,導致有些貧困的農村地區(qū)的公路條件、用水條件、供電情況并沒有為該地區(qū)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帶來便利。比如,在一些地區(qū),白天供電情況還算正常,但是到了晚上,由于晚間用電量大,就會出現電燈照明忽明忽暗現象,甚至一些大功率電器如電視機等都無法正常使用。所以,在這些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qū),通常只有農村信用社、郵政儲蓄銀行等少量的農村金融機構布置一兩個網點。再加上農村地區(qū)居民連片居住的特點,很難再建立起分管一個地區(qū)較大型分支銀行,因此在這些地區(qū)金融機構分布較為零散,難以形成規(guī)模經濟效應。另外,考慮到運鈔成本、吸收存款的運用效率等問題,在這些偏遠的農村地區(qū)設立分支機構顯然與銀行追求利潤的目標相違背,大多數金融機構往往不會愿意在這些地區(qū)設立網點。而對于貧困地區(qū)的老百姓來說,本來自身知識水平有限,再加上交通不便,也不會愿意主動到縣域以上的地區(qū)向金融機構尋求幫助。

      2.3 有效金融資源使用效率低

      在貧困地區(qū)總體的經濟水平落后,且有些基層領導人缺乏必要的認識和眼界,當地的產業(yè)發(fā)展方向拘泥于已有的模式,發(fā)展?jié)摿Σ淮?。如在一些以傳統(tǒng)種植業(yè)為生活來源的農村地區(qū),農戶依然以傳統(tǒng)的手工耕作為基本模式,而并沒有引入機械化的生產模式,一方面金融機構能夠提供的資金有限,并不能保證每家每戶都能夠進行機械化運作,由此個別農戶的生產效率提高并不能解決該地區(qū)總體的生產水平。另一方面,農戶已經習慣于傳統(tǒng)的手工勞作,缺乏專業(yè)人士指導農戶進行機械化操作和產品運作。由于以上原因農戶生產的農作物難以向產品化、產業(yè)化轉變,農戶經營規(guī)模效應難以形成,再加上農業(yè)生產成本逐年提高,金融機構提供的資金僅能滿足基本的經營運作,使得這些貧困地區(qū)對金融資源的承載能力有限,金融資源使用效率低下。

      2.4 脫貧與返貧現象同時存在

      雖然一些農戶在政府和金融機構的幫扶下脫離了貧困線,但是農戶的經濟來源依然來自于當地傳統(tǒng)的生產種植業(yè)。而傳統(tǒng)的生產種植業(yè)受季節(jié)、天氣等非人為因素影響大,因此一些貧困地區(qū)的農戶基本上還是“靠天吃飯”,一旦天氣情況發(fā)生不利的變化,農戶稍不注意提前防備或者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就會導致家中資金運轉出現問題,此時若后續(xù)沒有其他來源的資金支持,很容易讓農戶家的經濟情況回到貧困線以下,即返貧現象的出現。然而當地農村金融機構的力量是有限的,農戶一旦自身經營狀況受到影響就向其提供資金的做法顯然是不現實的。因此僅僅靠“輸血”是不夠的,“造血”才是可持續(xù)的長久之道。所謂“造血”即不僅僅依靠當地農村的金融機構,還要吸引外來的社會資金,外來金融機構加入到扶貧開發(fā)的大部隊中,為貧困地區(qū)的開發(fā)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

      3 提高金融機構扶貧有效性的對策建議

      3.1 農村金融機構積極與電商平臺合作

      近些年來,農村經濟正逐步走向“信息化”、“電商化”的道路,借助電商平臺的優(yōu)勢擴大了扶貧的覆蓋范圍,提高了精準扶貧的效率。一方面,電商平臺不僅可以擴大農戶當地特色農產品的銷路,讓農戶銷售農產品不再只著眼于那些農產品采購商,還可以幫農戶節(jié)約信息成本、運輸成本,只要客戶在電商平臺上拍下產品,農戶就可以將自己的產品打包發(fā)貨從而獲得收入。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一直因為抵押制度不完善、信貸風險較大等原因,對為貧困農戶提供小額信貸的積極性不高,那么通過與電商平臺合作,可以通過客戶的評價進行貸款過程中的管理。我們都知道在電商平臺里客戶購買的產品到貨之后,客戶可以根據自己對產品的滿意度來對產品進行評價給出好評或者差評。農戶創(chuàng)業(yè)需要資金支持,如果客戶評價好,產品服務質量高,出售特色農產品所獲得的銷售收入高,那么當農戶為了進一步擴大規(guī)模向金融機構貸款時,金融機構可以考慮優(yōu)先放款。而對于那些銷量不太好的農戶店鋪,則貸款時需要謹慎對待。這樣不僅為農村金融機構貸款風險的管理提供了有效途徑,提高了他們的貸款積極性,同時在精準扶貧中提高了項目資金安排的效率。

      如圖2所示:①為農戶借助電商平臺銷售特色農產品;②為電商平臺向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店鋪銷售情況等信息和農村金融機構向電商平臺給于一定的利益分成;③為農村金融機構根據信息決定是否向農戶進一步發(fā)放貸款。

      3.2 完善扶貧風險補償機制

      許多農村的金融機構因為扶貧貸款風險大、貸款風險補償不足,所以發(fā)放扶貧貸款意愿不強??蛻艚浝砼鷾拾l(fā)放扶貧貸款的業(yè)績與發(fā)放普通貸款的業(yè)績以幾乎相同的權重計算到個人的業(yè)績中,而發(fā)放扶貧貸款的收益顯然是不如發(fā)放普通貸款的收益的,這為金融機構發(fā)放扶貧貸款增加了難度。綜合以上情況,完善農村扶貧風險補償機制勢在必行。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立扶貧開發(fā)基金,各級金融機構都有繳納一定款項的義務,保證了各個金融機構在精準扶貧中的參與度,同時利用該基金為符合條件的貸款項目進行一定程度的補償。另一方面可以積極引入各類保險機構,通過政府財政補貼等優(yōu)惠政策吸引城市中的各類保險機構進入扶貧開發(fā)地區(qū),使得農戶有機會接觸到對于他們來說的新型金融產品——保險。通過購買保險,如果發(fā)生之前所提到的由于非人為因素導致的農作物減產的情況,就可以獲得補償金來轉移一部分的風險,從而減少“返貧”現象的發(fā)生。

      3.3 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

      目前我國農村信用體系的建設剛剛起步,與城市地區(qū)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之前的農村金融機構支持扶貧的進程中,由于農村地區(qū)的信用體系還處于初級階段,給金融支持扶貧的進程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一些農村金融機構在發(fā)放小額信貸時缺乏可參考的依據,再加上我國農村信貸擔保抵押制度尚未完善,這就使得這些農村金融機構在“貸”與“不貸”之間難以抉擇,因此建立健全農村信用體系勢在必行。

      建設農村信用體系時需要做到:

      1、政府積極出資引導,地方央行牽頭,聯合地方農村金融機構派遣工作小組深入農村地區(qū)完善農戶個人信用資料,主要參考該農戶之前在該地區(qū)熟人、親戚之間的借錢及還款情況;

      2、建立一套完整的農戶信用評級體制,根據之前調查了解的情況,對于不同的農戶給予具體的評判等級;

      3、將所有的資料電子化、檔案化,并且推進當地各個農村金融機構的聯網運作,實現各個農村金融機構的有效溝通及信息共享。

      3.4 傳統(tǒng)扶貧與觀念扶貧并重

      之前所提到的扶貧方式均為外來力量注入資金式的傳統(tǒng)扶貧方式,主要從供給方面解決精準扶貧問題。當前農村地區(qū)的貧困戶受教育條件的限制,知識水平普遍不高,這就導致他們對于農村金融機構提供幫助的方式沒有充分的認識,不能充分利用金融產品來脫貧致富。因此,進行“觀念扶貧”加強他們對于金融產品的了解,幫助他們掌握金融產品的使用方法,從而提高他們對利用金融產品擺脫貧困的需求。為了實現“觀念扶貧”,首先地方政府可以與高校、銀行等機構合作,先對村支書、村長等基層領導人進行集中教育,然后在村里召開會議時再由基層干部進行金融知識的宣傳,利用這樣“由點及面”的逐級宣傳方法,擴大利用知識宣傳力度。其次,在通往鄉(xiāng)村的公路上,隔不遠就可以看到刷著各種廣告內容的民房。由政府出面與那些農戶協商,每年給予那些農戶一定的租金和補貼,從而在這些廣告墻上能夠進行金融知識的宣傳,保證金融知識滲透到農戶生活的各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蓋康,何文媛.關于金融支持精準扶貧的思考——對慶陽市銀行業(yè)金融機構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調查[J].金融科技時代,2016(2):74-76.

      [2] 海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J].農業(yè)發(fā)展與金融,2016 (7):10-14.

      [3] 么曉穎,王劍.金融精準扶貧:理論內涵、現實難點與有關建議[J].農銀學刊,2016 (1):4-7.

      [4] 王國勇,邢澂.我國精準挾貧工作機制問題探析[J] .農村經濟,2015 (9):46-50.

      [5] 徐云松.金融精準扶貧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6 (3):1-9+29.

      [6] 許愛萍.農村金融精準扶貧的難點與對策分析[J].中國商論, 2016(11):95-97.

      [7] 鄢紅兵.創(chuàng)新“金融+”實施精準扶貧—當前我國金融扶貧的難點及對策[J].武漢金融,2015 (9):56-59.

      [8] 姜再勇.對新時期金融支持精準扶貧工作的幾點認識[J].甘肅金融,2016 (1):4-7.

      [9] 張芬.精準扶貧視角下金融創(chuàng)新支持農村經濟問題研究——以贛鄂湘三省集中連片區(qū)特困地區(qū)為例[J].武漢經融,2016, (7):60-61.

      (編輯:張萌)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LUO Jiali,CAI Yangping

      (College of Economics,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128,Hunan,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government,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have been actively involved in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argeted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work. Although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t the present stage, some problems have been exposed in the process of financial support to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such as single poverty alleviation method, high cost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low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resources utiliz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by establishing th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o cooperate with the E-commerce providers, completing the risk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the rural credit system to achieve the accurate work of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smoothly.

      Keyword:Rural finance;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Risk compensation;Rural credit system

      猜你喜歡
      農村金融精準扶貧
      區(qū)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fā)展研究
      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yōu)化路徑研究
      精準審計的現狀研究
      “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資助育人工作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新農村建設:最優(yōu)金融支持路徑
      白河县| 宜兰县| 茶陵县| 彰武县| 民和| 霍林郭勒市| 克什克腾旗| 中方县| 松阳县| 皮山县| 本溪市| 游戏| 汉中市| 航空| 元阳县| 项城市| 团风县| 廊坊市| 抚顺县| 正阳县| 荣成市| 武夷山市| 河曲县| 米脂县| 西城区| 察哈| 海丰县| 原平市| 洛扎县| 加查县| 囊谦县| 长岛县| 卓资县| 化州市| 遂川县| 邵武市| 建水县| 都匀市| 灌南县| 棋牌| 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