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萍 王洋 劉芝雁 辛偉
[摘要] 目的 探討手術室護理對癌癥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的影響。 方法 選取癌癥患者100例,選取時間為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簡單隨機化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實驗組給予人性化手術室護理,對比兩組癌癥患者護理結果的差異性。 結果 兩組癌癥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情況均較干預前改善(P<0.05),其中實驗組癌癥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癌癥患者(P<0.05);實驗組干預后的血壓、心率水平均與對照組癌癥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 結論 癌癥患者接受有效的手術室護理,可以有效降低其應激反應,促進其手術治療效果的提高。
[關鍵詞] 手術室護理;癌癥;應激反應;不良情緒
[中圖分類號] 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7)13-014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on preoperative stress response in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cancer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1, 2015 to January 31, 2017.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simple randomiza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humanized operating room nursing.The difference in nursing results of cancer patients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improve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P<0.05), and the degre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cancer receive effective operating room nursing,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stress response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nursing; Cancer; Stress response; Bad mood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工作壓力的加大,使得癌癥的發(fā)生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1]。手術是治療癌癥的主要措施之一,雖然手術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其屬于一種侵入性操作,是導致患者出現(xiàn)心理應激的應激源,多數(shù)癌癥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前,會出現(xiàn)焦慮、緊張等應激反應[2-4],從而對其手術的順利進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促進癌癥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的緩解意義重大。本文主要對手術室護理對癌癥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的影響作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癌癥患者100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5年1月1日~2017年1月31日,簡單隨機化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實驗組給予人性化手術室護理,每組5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且本次研究已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實驗組男女之比為27/23,平均年齡(54.56±6.51)歲;其中直腸癌31例,結腸癌6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7例,其他癌癥4例。對照組男女之比為28/22,平均年齡(54.61±6.55)歲;其中直腸癌30例,結腸癌7例,卵巢癌2例,乳腺癌6例,其他癌癥5例。兩組癌癥患者進行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癌癥患者接受常規(guī)的手術室護理,即護理人員嚴格按照醫(yī)囑給予患者術前指導、做好術前準備、告知患者相關的注意事項等。實驗組癌癥患者接受人性化手術室護理,具體如下。
1.2.1 健康宣教 在實施手術之前,護理人員加強癌癥患者的訪視,針對其具體的病情和文化程度,對其實施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為其講解癌癥相關的知識、手術的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等。護理人員可通過口頭的方式或者健康教育手冊的方式來為癌癥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增加其對癌癥以及癌癥治療的了解程度,促進護理、治療操作依從性的提高。
1.2.2 心理護理 針對癌癥患者的心理問題,加強其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護理人員可在查房或?qū)嵤┳o理操作的過程中,積極與患者進行主動的溝通和交流,促進良好關系的建立,增加癌癥患者的安全感。同時,護理人員積極為患者講解手術室的治療環(huán)境,例舉治療成功的案例,并告知其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和治療的安全性,從而促進其建立手術的信心,對緊張、焦慮等不良的心理進行緩解。護理人員鼓勵患者家屬積極給予癌癥患者情感支持,確保癌癥患者可以處于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手術的治療[5-6]。
1.2.3 環(huán)境護理 保證癌癥患者處于干凈、整潔的環(huán)境中,合理對其室內(nèi)的溫度和濕度進行調(diào)節(jié),并定時進行通風。多數(shù)癌癥患者的病情較為嚴重,其機體免疫力較差,若其病房環(huán)境不佳,則會增加其細菌感染的機率,增加其癥狀的嚴重程度。
1.2.4 輸液護理 在實施輸液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以熟練的技術水平完成相關操作,確保穿刺的輕柔,做到穿刺的快、準、穩(wěn),避免出現(xiàn)重復操作的情況,從而減輕患者的不適感以及疼痛感。在完成輸液后,護理人員應加強癌癥患者的巡視,觀察其是否存在疾病惡化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其輸液中的不良反應,并作相應的處理干預措施[7-8]。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癌癥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壓、心率水平和焦慮(SAS焦慮自評量表,0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其焦慮越嚴重)、抑郁(SDS抑郁自評量表,0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其抑郁越嚴重)[9]情況進行觀察分析。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錄入SPSS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血壓、心率、焦慮評分、抑郁評分等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所有數(shù)據(jù)均符合正態(tài)分布,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癌癥患者焦慮、抑郁情況比較
兩組癌癥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情況均較干預前改善(P<0.05),其中實驗組癌癥患者干預后焦慮、抑郁改善程度優(yōu)于對照組癌癥患者(P<0.05)。見表1。
2.2 兩組癌癥患者血壓、心率情況比較
實驗組癌癥患者經(jīng)人性化護理干預,其干預后的血壓、心率水平均與對照組癌癥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手術是一種侵入性操作,患者在接受手術的過程中,其心理以及生理均會出現(xiàn)一定的應激反應,若患者的應激反應過于強烈,則會對其內(nèi)分泌、神經(jīng)、循環(huán)等系統(tǒng)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有研究表明,若患者在手術前存在焦慮的心理,則會導致其出現(xiàn)肌肉緊張的情況,從而對其麻醉的效果造成影響,增加其手術疼痛程度[10-12]。主要是焦慮會降低患者對麻醉的耐受程度以及疼痛閾值,部分患者在焦慮的狀態(tài)下接受手術治療,雖然手術較為成功,但是其在術后仍可能出現(xiàn)感覺不良的情況,主要是患者在手術后仍然處于術前的應激反應狀態(tài)[13-15]。
隨著護理學科的不斷發(fā)展,臨床為患者實施護理時,已經(jīng)由以疾病為中心的模式過渡至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為患者實施手術室護理時,也由機械化的護理模式向心理、生理、社會等多方面的模式進行轉(zhuǎn)變[16,17]。在癌癥患者接受手術之前,加強其術前訪視,給予其健康宣教和心理指導,可以增加其對手術以及疾病的了解程度,促進其心理壓力的舒緩,從而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接受治療,將其術前應激反應降低[18-2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兩組癌癥患者經(jīng)護理干預后的焦慮、抑郁情況均較干預前改善(P<0.05),其中接受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實驗組癌癥患者,其干預后焦慮、抑郁改善程度優(yōu)于常規(guī)手術室護理的對照組癌癥患者(P<0.05);同時,實驗組干預后的血壓、心率水平均與對照組癌癥患者相比,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在癌癥患者手術過程中應用優(yōu)質(zhì)的手術室護理,可以緩解患者不良的心理,降低其應激反應,從而對手術治療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進行保證。
[參考文獻]
[1] 馮艷秋,朱紅,郭淑英,等. 乳腺腫塊患者等待病理時的人文關懷對確診癌癥后應激的研究[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1,30(8):1138-1141.
[2] 于靚,殷立新. 手術室系統(tǒng)化管理對結直腸癌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癌疲乏及康復進程的影響[J]. 山西醫(yī)藥雜志,2016,45(18):2162-2164.
[3] 陳艷,畢珺,唐文,等. 心靈關懷對婦科癌癥病人配偶應激壓力、社會支持及生活質(zhì)量影響的研究[J]. 護理研究,2015,29(22):2705-2709,2710.
[4] 王秋萍,章新瓊,王維利,等. 疾病心理彈性模型在癌癥護理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 31(36):2766-2768.
[5] 陳慧,楊智輝. 老年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癥狀及與人格、社會支持的關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7):4320-4322.
[6] 孟麗娜,胡靜超,姚大志,等. 應激免疫干預對癌癥患者配偶照顧者心身健康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13):14-17.
[7] 梁瑞媚,范淑群,江麗嬌,等. 兒童青少年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與生活質(zhì)量相關性的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6):8-11.
[8] 趙雯雯,張愛華. 心理彈性的研究進展及其對癌癥患者護理的啟示[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5,32(11):33-36.
[9] 王秀英,楊進. 宮頸癌開腹手術術后腹脹的護理干預與效果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4,18(18):123-124.
[10] 趙冰. 癌癥患者及其主要照顧家屬焦慮、抑郁及應對方式、社會支持的相關研究[D]. 鄭州大學,2015.
[11] 韓榮. 72例晚期癌癥患者的人文關懷護理[J]. 中國臨床護理,2016,8(1):41-42.
[12] 邊志衡,田海英,李俊青,等. 癌癥患者自殺事件影響腫瘤科護士心理應激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J]. 重慶醫(yī)學,2015,44(33):4683-4685.
[13] 徐慧. 按摩護理支持對食管癌病人圍術期應激反應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 全科護理,2015,8(34):3488-3489.
[14] 吳奇云,葉志霞,李麗,等. 癌癥患者恐懼癌癥復發(fā)的測量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 中國護理管理,2015,15(8):1020-1023.
[15] 劉明慧,吳慧瑜,賴月容,等. 婦科癌癥患者主要照顧者照顧負擔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5,31(z2):145-146.
[16] 陳小瓊. 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對癌癥患者術前應激反應的影響[J]. 實用預防醫(yī)學,2010,17(12):2532-2533.
[17] 劉風俠,張瑞麗,李慧娟,等. 癌癥患者心理應激系統(tǒng)模型的研究[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8):10-12.
[18] 李玉香,張桂青. 癌癥患者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護理學雜志,2012,27(23):15-17.
[19] 劉麗茹. 癌癥病人入院后的主要的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電子版),2013,13(9):365.
[20] 張嬋娟,曹楓林,崔乃雪,等. 婦科癌癥術后化療病人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癥狀的影響因素[J]. 護理研究,2012, 26(33):3100-3102.
(收稿日期:2017-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