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瑚
穿著校服、戴著眼鏡、腰桿挺得筆直,郭志軒看上去就是一個典型的乖孩子。但他卻說自己是個頑童:“我從小就喜歡做實驗,雖然在別人眼中有點‘不務正業(yè),我卻樂在其中。別人認為我貪玩,我就要證明給他們看,我不僅會玩,還能玩出名堂來?!?/p>
這可不是一句口號,近兩年來,郭志軒兩次獲得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2015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意大賽三等獎,并收獲了一項實用新型專利。
郭志軒的媽媽在一所中學的實驗室工作,小時候媽媽常帶他去實驗室,叔叔阿姨們在做實驗,他就在一旁觀察。日積月累,郭志軒逐漸認識了大部分的實驗儀器和化學藥品,自己也能操作一些簡單的化學實驗。在小學階段,他就把初中課本上的化學實驗都動手演示了一遍。在他看來,“世上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實驗室?!?/p>
在初中學習電路知識時,老師展示了一套電路組裝器材,其中包括發(fā)光二極管、開關、電阻、紅黑導線和滑動變阻器等。在老師的指導下,郭志軒組裝了一個簡單的電路?!爱旈]合開關,小燈泡亮起的那一刻,我頓時覺得太神奇了!”這次電路實驗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放學后,他立馬網(wǎng)購了一套更加完整的電路組裝器材。一有空,他就將課本、作業(yè)中的電路圖逐個組裝。
“書本上的實驗很多年都沒有變化,其實,同樣的實驗,換一種器材進行,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了充足的經驗后,郭志軒開始嘗試一些“更高級”的玩法。
在測量凸透鏡焦距時,老師用蠟燭、光屏、凸透鏡向大家演示如何通過移動三者之間的位置,在光屏上獲得蠟燭的像,從而得出焦距。明白其中的原理后,郭志軒回到家中,拿出凸透鏡、手機和支架,細心調整三者的距離、高度,最終將手機屏幕投影到白墻上?!巴ㄟ^手機和凸透鏡,在家就能觀看大屏幕的電影啦!”
“做實驗還可以和玩游戲結合在一起,特別有意思?!痹趯W校舉辦的一場氣動火箭射程比賽中,郭志軒和幾個愛好制作的同學組成了一支參賽隊伍。在制作氣動火箭的那段時間,他們左思右想,始終無法解決火箭偏離航道的難題。他們做了數(shù)十支火箭,試驗了上百次,將尾翼一再完善,終于找到了受阻最小的機身形狀!成功后,大家欣喜若狂,把火箭取名為“探路者號”?!疤铰氛咛枴币膊回摫娡@得了全年級第二的好成績。
對于郭志軒來說,科學實驗是兒時最好的伙伴,它帶來了許多歡樂,也培養(yǎng)了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重要的是讓他認識到:“實驗不是想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萍紕?chuàng)新也是如此,有了靈感就要去實現(xiàn),現(xiàn)階段無法實現(xiàn)的也要好好保存,萬一以后有大用處呢。”
小學六年級的一個夏夜,郭志軒獨自騎著自行車回家,夜很黑,路上偶爾有車經過。看著前方汽車的尾燈,他突然發(fā)現(xiàn),自行車沒有任何光源,在黑暗中難以被人發(fā)現(xiàn),有很大的安全隱患。這時他想到,將手電筒綁在自行車上,不就相當于一個簡易車燈嗎?
說干就干,第二天,郭志軒拿出爸爸的工具箱,在家里找出一根PVC管、幾個螺絲釘,想方設法把手電筒固定在車把手上,制成了一個簡易車燈。自制車燈雖說不上美觀,但非常實用,郭志軒騎著升級后的自行車,心里得意極了。大約一年后,市場上就出現(xiàn)了一種手電卡合器,結構與他當初制作的簡易車燈的結構如出一轍。
步入高中,郭志軒參加了學校的科技社。短短幾個月后,他便擁有了第一個創(chuàng)意作品《基于紅外智能感應的汽車安防裝置》。
“有一天放學,路邊停靠了一些車輛,我和同學們說說笑笑地走著,一扇車門突然被打開,差點把我們撞倒?!惫拒幷f道,“那段時間,科技社的指導老師張德之給我們介紹了各種傳感器及其用法,當時我就想,傳感器能不能在避免這類事情上派上用場?”
一個月后,郭志軒設計出《基于紅外智能感應的汽車安防裝置》。該作品以人體紅外感應器為控制核心,當行人等恒溫熱源經過時,感應開關閉合,車門立即被鎖上;當測距系統(tǒng)檢測到車附近有行人時,報警器發(fā)出聲音,提醒車內人員小心開關車門。
該作品得到了張老師的肯定,并獲選參加第30屆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在比賽的前一天晚上,郭志軒又有了新想法:之前的作品為了保證安全性,當感應到恒溫熱源經過時,車門就會立即被鎖上,但如果機器發(fā)生誤判,豈不是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也不管時間是否來得及,他立馬打開電腦進行修改,在原有設計上增加了一個攝像系統(tǒng):當感應開關閉合,攝像系統(tǒng)便開始工作,駕駛員可通過車內顯示屏觀察汽車四周的情況,確認沒有危險后,駕駛員便可以自行打開車門。
因這一處改動,郭志軒又要將電路圖重畫一遍,直到凌晨兩三點才完成。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第二天的賽場上,他的作品脫穎而出,獲得了一等獎??上У氖?,由于時間倉促,這個創(chuàng)意作品沒能轉化成實物。對此郭志軒有些遺憾:“制作它的時間比較長,等高考之后,我希望能做出成品。”
郭志軒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救死扶傷的醫(yī)生,對未來的醫(yī)療手段,他也有一些自己的見解。目前,他已經提出《一種基于智能物聯(lián)的移動醫(yī)療網(wǎng)絡構想》,讓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就醫(yī)過程。
郭志軒堅信,在不久的未來,醫(yī)療衛(wèi)生行業(yè)一定會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這一切都將得益于科技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