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啟東市實驗幼兒園 沈 霞
有一種導,叫導得“切當”
——大班“玩管子”游戲觀察實錄與分析
◆江蘇省啟東市實驗幼兒園 沈 霞
在我市課程游戲化項目建設的專題研討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要不要導?導什么?怎么導?作為一線的教師,我的答案是:要導,但不是任何時候都要介入指導,而是在解讀幼兒游戲行為后,以保證游戲發(fā)展價值和教育作用為前提,給予幼兒“適宜”“適時”“適度”“適當”的指導??偠灾?,就是要導得“切當”。下面就以我班孩子“玩管子”游戲這一實際案例,談談我是如何進行指導的。
1:適宜
觀察實錄:
游戲區(qū)域中新添置了低結構材料——管子。管子有各種型號,長長短短、粗粗細細,還有一字型、T字型、彎頭的接口。孩子們面對新玩具,迫不及待地玩了起來,思維火花就此綻放……
可是仔細觀察后,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因為在提供給孩子們材料的時候,把直管堆在了一起,一字型、T字型、彎頭等各種形式的接口堆放在了一起,所以孩子們發(fā)現(xiàn)新玩具后,有的三五成群地扎堆在各種接口那里,挑挑揀揀,用一字型、T字型、彎頭玩疊高,打電話;有的扎堆在粗粗細細的直管那里玩套筒,比高矮,當成小棒在地面上敲敲打打,但臉上卻是個個眉開眼笑,興奮不已。此時的他們還沒有發(fā)現(xiàn)接口和直管的組合會拼搭出更好玩的。老師并沒有介入,而是讓他們自由、自主地盡情玩?!?/p>
分析:
在幼兒園的游戲活動中,教師既是指導者,又是游戲伙伴,更重要的是教師是一個觀察者。觀察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地解讀幼兒的游戲行為。比如,通過觀察,我在孩子們的自由玩耍中,看到了他們的快樂,對材料的喜歡以及他們無限的想象力,這是孩子們進行自我學習、探索發(fā)現(xiàn)管子秘密的前提。比如,我又看到了孩子們拿著接口當電話,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這是一種語言能力的提升。此時此景,我沒有去限制他們的玩法,也沒有過多地去指導他們,只是為他們提供了材料。如果我們過早地、不恰當?shù)亟槿肫渲校@樣會抑制孩子的發(fā)展,他們的潛能就得不到充分地挖掘,所以,我們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戲水平去要求幼兒。
游戲是一種自主的活動,孩子只有在沒有外在壓力的時候,他們的活動才是自發(fā)的,而且只有在他們自發(fā)的活動中,才能真正體現(xiàn)主動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此案例中的我,采用先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方式是非常適宜的,而管子材料是一種隱性的導,它滿足了幼兒發(fā)展需要。
觀察實錄:
在無任何經(jīng)驗的狀態(tài)下,孩子們看到了長長短短、粗粗細細的管子的時候,他們積極地參與其中,很快樂地玩起來。然后就是一撥孩子扎堆在接口那里玩接口,疊高,打電話,而另一撥孩子扎堆玩長短、粗細的管,拿在手里當金箍棒甩。大概在十幾分鐘以后,家丞和熙熙兩位孩子把接口和直管組合在一起,變成了一把槍。然后,他們很興奮跑來告訴我:“老師,快看,我們拼了一把沖鋒槍,瞄準——噠噠噠!”看上去還真是神氣。這時,我用非常仰慕的口吻對他倆說:“哇,你們好厲害啊,會變出沖鋒槍,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們的談話吸引來了旁邊部分孩子的圍觀,大家走過來,圍看這把槍的構造。在同伴的介紹下,他們明白了直管和一字型、T字型、彎頭接口組合會變出好玩的東西。接下來,跑步機、獨木橋、電視機、馬桶、蹺蹺板、大錘子等許多新奇的東西接二連三地誕生了……
分析:
在這個案例中,我發(fā)現(xiàn)了孩子從頭開始一直各自扎堆在接口和直管兩個地方,持續(xù)了十多分鐘,游戲的內(nèi)容缺乏了新意。《綱要》中指出:教師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所以,當我發(fā)現(xiàn)兩個孩子有了新創(chuàng)意時,就適時進入,用一句贊揚同伴的話,引發(fā)其他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了其“支點”作用。這種導是間接的,也是隱性的,但起到的作用卻不小,它能促進其他幼兒游戲向高一級水平發(fā)展。
游戲發(fā)展推進了,孩子們的興趣又增強了,樂趣就更多了,他們開始相互學習,互相合作,游戲的玩法不斷地豐富,探究也就不斷地走向深入。
觀察實錄:
心雨和小米相互合作,用直管和T型管拼搭了一個單孔的望遠鏡,她倆很高興地跑過來,想得到我的認可:“沈老師,快看,我們搭了一個望遠鏡!”我在肯定她們作品的同時,又拋出啟發(fā)式的話語:“你們搭的是單孔望遠鏡吧!我們一般用的都是雙孔望遠鏡噢!”心雨說:“?。‰p孔,可是我們好像只會拼單孔的!”這時,小米卻不作聲,拿起單孔望遠鏡左看看右看看,好像開始思考了。心雨看到動腦筋思考的小米,就說:“那我們一起想想辦法,拼搭一個雙孔的吧!”“好的!”看到此景,我悄悄地離開,到其它地方觀察去了。過了幾分鐘,她們搭出了真正的雙孔望遠鏡,再次滿臉笑容地跑來告訴我:“沈老師,快看,我們搭的超大號雙孔望遠鏡!”此時,她倆的成功感溢滿了心田。
分析:
陳鶴琴先生提出:我們要提倡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并且從兒童時期培養(yǎng)。兒童本身就有一種創(chuàng)造欲,我們只要善于因勢利導,便能有效地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因此,在這個案例中,當心雨和小米完成了單孔望遠鏡時,我在給予她們肯定的同時,把握了介入的度,拋出了啟發(fā)式的引導語或者說是一種建議性的提示,給她倆的探索設置新的疑問,促使她們有所反應,再次激發(fā)了她們的思維,從而推動了游戲深入進行。最后的結果也是讓人欣喜的,我們看到了孩子的思考與進步。
觀察實錄:
玩管子的游戲正在進行中。家丞興奮地跑來邀我去看他們的成果展:“沈老師,你快過來看,我們搭了一頂轎子,你快到我們轎子里來坐一坐呀!”“轎子”?我心生疑問,這轎子是怎么搭出來的呢?它長啥樣???好奇心使我立刻轉(zhuǎn)身來到了家丞所述的轎子前。只見五個孩子分別用直管和各種接口拼搭成了一頂鏤空的“轎子”,中間為坐轎人,前后共四個人做抬轎子的人,大家一邊哼唱一邊隨著節(jié)奏一搖一晃往前走,還真像那么回事,那五個人的表情簡直都樂開花啦!我豎起大拇指,不時地贊嘆他們的好想法。聽了我的贊美聲,他們的創(chuàng)作更有激情了,在接下來的游戲中,五個孩子相互合作又把轎子分別變成了梯子、房子……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也引來了其他孩子的參與,比如大家都來跳格子,格子少了,大家想辦法繼續(xù)接……
分析: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性最本質(zhì)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贊賞。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小小的成功都是他們快樂的源泉,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語,一次肯定的眼神,一個友好的動作,一絲善意的微笑,都將成為他們繼續(xù)努力探索的勇氣。
在這個案例中,家丞的邀請,無疑就是渴望得到我的贊美和肯定,而我的一個大拇指和一個贊許的表情就是對幼兒的游戲行為作出適當?shù)姆答仯盍撕⒆觽兊淖孕判暮蛥⑴c活動的積極性,探索興趣驟然有了提高。
總之,在幼兒的游戲中,教師必須依靠自己的智慧對幼兒的游戲行為作出切當?shù)闹笇?,使自己真正走進孩子的游戲世界,支持他們的想法,激活孩子們天性中的大膽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和表現(xiàn)欲望,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