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
一、初高中作文教學要求的差異
通過研究初中和高中的語文教學大綱、新課標以及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寫作要求,我們試著從立意、內容、表達等幾個方面來進行比較。
首先是作文的立意。初高中都有“感情真實”的要求,不過高中在下面三點上有所不同。一是高中在“感情真實”的后面還加了“健康”一詞,顯然,這就對學生的思想水平和認識水平提高了要求;二是在“意”的質量上,初中是要求“中心明確”,高中則是“觀點明確”??梢?,初中只需把一件事寫清楚則可,而高中就要在寫作中闡明自己的態(tài)度。三是在“創(chuàng)新”上,初中是“鼓勵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高中則是“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和對生活的認識”,還要“突出個性”,“力求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高中生作文要寫出新意,寫出個性
其次是作文的內容。初中是“內容具體”,高中是“內容充實”。我們知道,“具體”是只要不空洞就行,而“充實”是要豐厚、實在。
再次是作文的表達。初中作文對表達方式要能“選擇恰當”,能“合理安排”內容的先后與詳略,做到“條理清楚”,語言“通順”。而高中作文的要求是:“熟練運用敘述、描寫、說明等表達方式”,“提高表現(xiàn)主觀情意的能力,會抒情和議論”。語言“要規(guī)范、簡明、連貫、得體”。
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促進初高中寫作教學的有機銜接
第一,通過系列小練筆寫作引導學生走進生活,感悟人生,增長見識,以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問題和立意構思的能力。我們把小練筆寫作的指導思想定位為“導練并存、術德兼修”。所謂“導”,即讓小練筆成為導引學生人生的路標;“練”,就是以寫作能力訓練為目標,布置小練筆題目時,都簡要地提出寫作上的要求,并大致構成一個呈螺旋上升的線索。
第二,通過系列的作文訓練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創(chuàng)新,從而豐富學生的生活積累,開啟學生作文的源頭活水。高一上學期的語文教材中,在“寫作、口語交際”部分,安排了五個單元的寫作訓練。除第五個單元為“自由寫作實踐”外,前四個單元依次為“感受與思考”“想象與聯(lián)想”“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個性與創(chuàng)新”。顯然,這是一個由淺入深,由意到文的作文訓練系列。為此,我們就可充分利用這個系列來訓練學生的能力,完成初高中作文教學的銜接。
第三,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作文習慣和寫作能力。在高一年級上學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多管齊下,齊頭并進,使學生的作文習慣和寫作能力與高中的要求盡快銜接。
規(guī)范書寫。按大綱,學生在初中就應當達到“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的基本要求,而實際情況是,剛升入高中的學生,有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寫起作文來是字跡潦草、錯別字多。為此,我們在學生一入學,就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文和周記乃至語文小練習時,都要求書寫工整規(guī)范,常用字寫錯的,一律重點更正,并要求加以記載。以此同時,我們還要求學生每天完成一頁的300字的硬筆書法練習,堅持一個學期,學生的書寫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注重積累。除了上述的引導學生進行系列的小練筆寫作訓練以外,我們還要求學生完成下列“五個一”:每天抄寫一則名言,每周搜集一則素材,每月抄一篇美文,每學期寫出一篇優(yōu)秀作文,高中結束時,自編一本個人文集,并且自命書名,自寫序言。這樣,讓學生的作文真正意義上屬于自己。而且這種影響不在于暫時,在于他的一生,即使他們畢業(yè)和在工作崗位上對他們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訓練思維。我們在高一年級上學期重點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即借助聯(lián)想和想象,完成以形傳意,由意到物的轉化,在再現(xiàn)客觀事物的同時,表現(xiàn)主觀情意。在這里就要求學生熟練運用敘述、描寫、說明表達方式,加上必要的抒隋和議論,繪形繪色繪聲地再現(xiàn)客觀事物的“樣子”,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在此基礎上,在高二、高三再分別重點訓練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經過我們一個學期左右的實驗,學生的作文水平已得到了質的提高。在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作文不可怕了,作文有話說了,作文有了思路。基本能做到據(jù)題立意,按路生發(fā),合理展開??偠灾?,學生在作文中已基本完成了由初中到高中的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