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成
摘 要:復雜勞動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呈現出層次結構性,分析了解這種層次性及其特征,對于從宏觀上調控勞動者就業(yè)及對黨制定有關政策都有著現實意義。
關鍵詞:一般復雜勞動;科學技術復雜勞動;層次性;意義
中圖分類號:F0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005-02
一、復雜勞動的層次性和勞動的復雜度
復雜勞動和簡單勞動,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一對重要的經濟范疇。復雜勞動,“是這樣一種勞動力表現。這種勞動力比普通勞動力需要更高的教育經費,它的生產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因此,它具有較高的價值?!盵1]簡單勞動,“它是每個沒有任何專長的普通人的機體平均具有的簡單勞動力的耗費?!盵1]馬克思通過對現實勞動過程的抽象得出上述二者概念。而從社會現實勞動來看,復雜勞動又呈現出層次性,它是由復雜程度不同的各種勞動組合而構成的。
1.復雜勞動的層次性。結合目前社會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可將具體的復雜勞動劃分為七個基本層次:一是掌握一定技術的體力勞動者,比如一些技術比較熟練的勞動工人所從事的勞動。二是從事各種職能管理的勞動者,比如從事產品設計、研發(fā)的工程技術管理者。三是進行知識和技能傳授的勞動者,這部分勞動者一方面創(chuàng)造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擔負起了知識、技能傳承的重任。四是進行知識再加工的勞動者,他們運用自己的腦力勞動對知識生產者所創(chuàng)造的技能和知識進行再加工和轉移,如編輯、記者等。五是從事精神文化生產的復雜勞動者,他們與物質生產的直接關聯不大,如作家、演奏家、音樂家、演員等。六是從事經營管理的勞動者,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結構日趨復雜,這對管理人員的開拓創(chuàng)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從事經營管理也是種很復雜的勞動形態(tài)[2]。七是從事科技工作的勞動者,這類勞動者從事科學技術復雜勞動,運用自己創(chuàng)造性思維生產技術密度高、技術含量大的科技產品。
2.勞動的復雜度。馬克思認為,勞動力的復雜度決定了勞動的復雜度。要研究勞動的復雜程度,必須從勞動力的復雜度入手。由于勞動力的復雜度體現為潛在形態(tài)的勞動,所以考察勞動力的復雜度,其實就是對勞動者能力大小、強弱的檢驗。但在實際中,我們無法比較電工和銑工哪一個技術更為復雜,也無法比較數學和化學哪一者更為深奧,這是因為具體勞動是無法直接比較復雜度的。所以,撇開勞動力的具體形態(tài),抽出其共同本質,才可對勞動力的復雜度進行比較。人類的勞動能力不像動物一樣是先天遺傳的,而是通過后天學習獲得的。所以,我們可以用勞動力的培養(yǎng)教育費用來衡量勞動力的復雜程度,這需要在實際工作中將勞動力的復雜度量化,我們用復雜系數來表示。選取簡單勞動力(沒有接受過任何系統(tǒng)的學習培訓,自然成長到16歲時所掌握的勞動力,在此過程中仍需要一定費用)的教育培訓費用為標準單位費用,其復雜系數為1。通過縱向比較,可以得出各級勞動力的復雜系數。用公式表示如下:
式(1)中,βi表示某一級勞動力的復雜系數;Fi表示該級勞動力的教育培訓費用;Fo表示簡單勞動力的教育培訓費用。可以看出,用復雜勞動力和簡單勞動力的教育培訓費用相除,就可得出勞動力的復雜系數。因為培育一個復雜勞動力所需的費用,可培育出同比例數量的簡單勞動力。
以我國各級普通院校畢業(yè)生的勞動力復雜系數為主干,建立社會勞動力復雜系數體系(見下表)。
按上表這一復雜系數,各級勞動力在同樣時間內所創(chuàng)造價值之比為:
從式(2)中去掉小學和初中畢業(yè)生的復雜系數,再對其進行簡化,就可以得到以下數例:
式(3)是一個等比數列,它表示培訓費用、培訓時間等現有條件既定的情況下,高中畢業(yè)生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作為參考基數的簡單勞動力價值的2倍,大學生又是高中生的2倍,碩士生是大學生的2倍,依次類推。如果簡單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為X,則其他各級復雜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向上依次為2X、4X、8X、16X……應注意,這個數列不是封閉的,比博士更復雜的勞動可以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我們把這個數列稱為幾何價值數列[3]。通過這個數列可以看出,各個領域的勞動者對社會所做的貢獻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在我國,復雜程度不同的層次也表現為幾何數列,表明了復雜勞動復雜程度的量化。
二、研究復雜勞動層次性的現實意義
1.科學地確定科技產品的價值和價格。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產品也是商品,在商品市場的分量越來越大。但很多消費者對科技商品了解不夠,將其看得過于神秘,商家抓住了消費者這一心理,在科技商品定價時顯得較為混亂,不規(guī)范的現象時有發(fā)生。這就要求科學合理地確定科技產品的價值和價格,促進科技市場及商品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2.從宏觀上更好地調配勞動者就業(yè)。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越來越大。新常態(tài)下,應更多依靠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經濟發(fā)展。反觀我國實際,復雜勞動層次結構分布還不夠合理,各層次人才都較為匱乏,生產一線技術熟練工人緊缺,特別是復雜勞動更高層次的科學技術人員則更為匱乏。這種客觀現實要求中等和高等學校要更加注重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職業(yè)技能型人才,在分配上也要向這方面傾斜,而且還要發(fā)揚師傅帶徒弟的傳統(tǒng),組織進行勞動技能競賽等,提高他們的技能。
3.更好地貫徹按勞分配基本原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要貫徹科教興國戰(zhàn)略,科學技術是關鍵。要發(fā)展科學技術必須重視科技復雜勞動者,只有了解科學技術復雜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才能從思想上重視科技復雜勞動??萍紡碗s勞動者耗費了較高的智力和最佳狀態(tài)的體力,是一種艱苦的創(chuàng)造性勞動,給社會創(chuàng)造了更多價值。所以,這種勞動者應得到高于一般復雜勞動者的報酬,這樣能更好地貫徹按勞動分配原則,調動科技人員積極性,提高我國科技競爭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提升我國綜合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