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
孔雁一開口,我就覺得會喜歡這個戲??籽愕穆曇魫偠?,細細的,像小姑娘,沒有“話劇腔”,或許是他們所追求的“說人話”。果然,整場下來,看得異常精神抖擻。我喜歡這樣需要絞盡腦汁的戲,讓人的思緒緊緊跟隨著,不容任何分岔。
看劇情介紹,以為討論的是“要不要生孩子”的事情,加上女博士的人設(shè),會覺得高學歷女主人公整個的一個矯情,作得不要不要的。戲里,他們一直在說著孩子,女的說自己從小夢想有孩子的場景,但是長大了以后太過關(guān)注自己、關(guān)注事業(yè),孩子的事情反倒淡出視野;也說不能讓孩子毀了自己的生活,必須要有時間看書、看電影;也說怕孩子毀了身材,生產(chǎn)的時候屎尿和血橫流,讓人禁不止心生怯意;也說怕孩子破壞資源,那么多孩子來到一個快要擠爆了的世界,每個人排放的二氧化碳都如埃菲爾鐵塔一般高。
然而,仔細體會一下,這似乎又不是討論“要不要生孩子”,而是“要不要跟你生孩子”。就好像那首歌唱的“明天我要嫁給你啦,要不是每天的交通,煩擾著我所有的夢”,愚笨的情人或許真的會以為小女生是因為現(xiàn)實所困去嫁人。其實小女生的心思應該反過來聽:只要遇到愿意嫁的人,一切問題都可以不是問題。對于本劇的女主人公來說,也是一樣,那么多圍繞著“要不要生孩子”的現(xiàn)實困惑或精神障礙,其實歸根結(jié)底,或許是她沒有確定是否要跟眼前這個男人共度余生(他們還沒有結(jié)婚)。
生孩子便意味著彼此關(guān)系的升級,必須要重新審視與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生孩子更意味著生活方式的完全改變,男人永遠無法代替女人生產(chǎn)、更無法體會女人的心情,男人可以輕松地提一個建議,女人卻要承受那之后種種的艱辛,焦慮便不可避免地產(chǎn)生了。她發(fā)揮了高知女性強大的思考力,絮絮叨叨出很多不生孩子的理由,從中產(chǎn)階級生存危機到世界能源危機……然而這些只是表象或借口吧。最關(guān)鍵的,眼前這個人或許是“好人”,但到底是不是對的人呢,到底能否共同承擔起撫養(yǎng)一個孩子的責任,讓她甘心放下那么多年的“自愛”,去接受與屎尿、嘔吐物作伴的慘淡人生呢?
她不確定的因素太多了,這個男人沒有固定的工作、與這個男人的家人也相處地不太愉快;這個男人常不明白她的心意,她希望他能夠讀懂她的心而非僅僅從她說的話來作判斷,譬如她拼命說生孩子有多浪費資源、破壞環(huán)境,或許只是為了掩蓋一句“例假來了”懷孕失敗的心虛,但是他常常不懂;她希望做愛時候,男人與她一樣抱著孕育新生命的神圣感而非充斥著野獸般的欲念,但卻從男人那里得不到理解,因而她也無法完全打開自己。她需要從男人那里得到百分之百的確定,來抵御她種種的不安心、不確定。然而開始時,男人并不知道女人倒底想要什么,對自己該說什么該給什么猶豫不決,以至于戲的前半段一直是女人如神經(jīng)質(zhì)般的長篇大論,而男人只是小心翼翼地迎合般地寥寥回應數(shù)句,結(jié)果是招致女人更加的不滿。這一切都說明兩個人還遠未達到和諧的頻率,也讓劇情中間的流產(chǎn)與分手順理成章,更為各自的成長、和好作了鋪墊。
然而,我也是到了劇末,聽到男人說了那句“你不要想太多,而我也要長大”后才印證了我的想法。這些“你怎么聽不懂我的話”“要不要跟你在一起共度余生”之類的小心思一直掩藏在綿密的臺詞背后,一不留神就會溜走,讓人錯愕于為什么女主突然間就歇斯底里了,為什么莫名奇妙要說一句“例假來了”, 為什么流產(chǎn)了兩個人就分手了,為什么在分手意外懷孕后卻要向男主后來的未婚妻宣誓主權(quán)。這個劇中,話不僅是要流利地說,還要正說、反說,說出話外之音、言外之意,這樣或許才是真正的“說人話”;觀眾也要正聽、反聽,這樣或許才能觸及到這對男女真實的內(nèi)心。演員流利緊密的臺詞是本劇的一大特點,然而他們?nèi)绻麑Ρ緞≈髦?、對男女主人公關(guān)系有更深入的理解與體會,或許在一些臺詞的輕重緩急上就會有不同的處理,那些與臺詞一樣綿密的心思才會更好地傳遞到觀眾心中,那些劇本中的焦慮、對峙、歇斯底里也會更加落地。
非常喜歡這個劇的舞美,簡潔而充盈了大量象征。蹺蹺板給演員的表演帶來更多支點,也象征著男女之間的地位、位置的轉(zhuǎn)換與博弈。男人與未婚妻分手后來求女人,他一次次越過蹺蹺板,艱難地靠近女主很有象征意味,我卻覺得女主人公似乎不該冷靜地置身事外,她也應該與男主一樣一次次越過蹺蹺板的另一頭。在愛情的這個階段中,兩個人終于開始互相理解與平衡,是踉踉蹌蹌地向彼此靠攏的過程。
這一場愛情,看上去繁復,其實也簡單。劇末,男人終于像“男人”一般發(fā)表了對兩人未來生活的設(shè)想:“你不再像個瘋子一般把我撕成碎片,我也在努力成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我們會買書與雜志,去育兒課堂學習如何成為父母。我們會一起變老,回顧這段往事我們會哈哈大笑,就好像上輩子發(fā)生的事情。我們會坦然面對每一天,我們會談話會交流會試著做對的事情。因為我們是好人,不是嗎?我們會種一片森林,我是認真的。我們會促進循環(huán)。我們會自己種吃的。我們再也不坐飛機。我們會一直待在這里。我們會種一片森林。”女人靜靜聽完,對他說:“謝謝你,我需要聽到這些?!彼K于從男人那里等到了她需要的確定。在這充滿焦慮與不安定的世界里,這是兩個人共同成長、不斷向彼此索取確定、堅定、安定的過程。從糾結(jié)著要不要生娃到終于不再焦慮與害怕,毫不猶豫地孕育與撫養(yǎng)一個孩子、坦然地面對生老病死便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