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曦
01
木心說,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念予畢生流離紅塵,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那時尚年幼,不以為然。世間精胗細(xì)膾何等滋味,豈能一粥以蔽之?
那時尚年幼,久病纏身。每與饕餮無緣,困眼所見,惟一碗寡淡的大米粥,裊裊在床頭冒著熱氣。
后來,長大離家,遠(yuǎn)走高飛。學(xué)校食堂紛紅駭綠,令人垂涎。終于擺脫菰飯蕁羹!我竊喜。
后來,日上三更,筆耕不輟;月上三更,手不釋卷。食堂大快朵頤,球場大汗淋漓——直到急病狂風(fēng)暴雨般襲來,再對珍饈依舊,卻是反胃不止。
猛地思念起母親親手熬的粥來,潤極了,香極了,細(xì)膩綿長——一碗喝盡,渾身像拱進(jìn)羊毛毯子似的暖,腦門子那里脹脹的,暈暈的,思維仿佛停滯了,索性坐在院子里發(fā)起了呆,看著天色軟黃下來,逐漸,變成深藍(lán)。
以及她生了老繭的雙手,她帶有皺紋的微笑,她的碎花圍裙……
終于明白,心里有那么一塊地方,落了空,只一碗香粳米粥能填補(bǔ)失落。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米粥的記憶卻咕嘟咕嘟氤氳起來——
02
每年春節(jié),東北親人都送來新碾的大米。
豈是買不到呀,是一份心意,一份掛牽,一份血濃于水的親情,大米一樣沉甸甸。是一份耕耘,一份汗水,一份稻花豐年的喜悅,大米一樣晶亮亮。
五常大米瘦瘦長長,形如春蠶細(xì)葉,色如羊脂白玉,晶瑩剔透,珊珊可愛。家貧,無從致物以玩,每將手伸進(jìn)米缸,搗來搗去,忽而攢聚為高高寶塔于掌心,一把拋灑下來,如雨點(diǎn),似雪片,伴有清亮的沙沙聲,常使我咯咯笑個不停。或蘸了水,粘了米,壘成一場高樓大廈,我從未真正見過的高樓大廈——貧困的孩子多么渴望走出大山呀。
吃下“高樓大廈”,心里就住進(jìn)了一個建筑師。
03
奶奶有三個媳婦,年紀(jì)相仿。剛進(jìn)門,新婦皆躍躍欲試,要在舅姑面前大展身手。只我母親,在廚房轉(zhuǎn)悠了一圈兒,細(xì)細(xì)數(shù)了人頭,抓了六把米,又倒回半把。煮出來的大米粥,八個人喝正正好好,丁點(diǎn)兒沒剩。揭開鍋蓋,香氣能把人浮到半空里去。我奶奶連喝兩碗。她一口牙都掉光了,哪里吃得動雞鴨魚肉,就算吃得動,胃也克化不動啊。
后來我奶奶逢人就說,三個媳婦兒里,母親最會過日子。
煮粥比煮飯學(xué)問大得多,淘洗幾遍,水放幾分,時間幾何,煮開之后又要晾些時辰,都有個講究。即使瓶無儲粟,奶奶的碗里,總獨(dú)有就粥的瘦肉、香菇、玉米。我們的碗里清湯寡水,卻始終甘之如飴。奶奶總會夾最肥美的一塊肉給我,看我狼吞虎咽,然后把皺紋笑成了一朵花。
吃飯是不剩的。偶爾失手打翻了五味瓶,也是以光溜溜的碗底,致以對辛勤耕炊的敬意。
04
而如今,觥籌交錯,肆意杯盤。繁弦急管的現(xiàn)代生活滿足了人們的貪、嗔、癡,每個人都在追逐,每個人卻又都在遺失。遺失一些樸素的生活哲學(xué),丟棄一些傳統(tǒng)的歲月沉淀。
那是自朱熹之后,代代傳承的衣缽——“一粥一飯,當(dāng)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那是自堯舜之后,輩輩謹(jǐn)遵的教誨——“孝子之養(yǎng)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那是自老聃之后,歲歲領(lǐng)悟的哲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海棠無香
張愛玲談“人生三恨”,說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恨,是愛得深沉。
我若是談“人生三愛”,說的卻是一愛鰣魚多刺,二愛海棠無香,三愛紅樓夢未完。愛,是憐得深沉。
01
鰣魚位列四大名魚之首,自古是朝貢之物。蘇東坡愛吃,說是“南國絕色之佳”,引得無數(shù)食客垂涎。東漢名士嚴(yán)子陵更因?yàn)殡y舍鰣魚美味,拒絕了劉秀入仕之召。奈何多刺,如絕代佳人偏偏河?xùn)|獅吼,讓人大掃興致。
然而擋天擋地,擋不住人那張“大葷不吃死人,小葷不吃蒼蠅,帶毛不吃撣子,帶腿兒不吃板凳”的嘴。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的盛況早已不復(fù),小小的鰣魚逃不過天羅地網(wǎng),于是長出一身細(xì)刺,當(dāng)作鎧甲,當(dāng)作利劍,刺退人心里的饕餮之獸——就算野生鰣魚仍然瀕臨絕跡,幸好幸好,世界滅絕生物紅皮書上,還沒有鰣魚。
02
紅樓一夢,千古誰堪。像是一桌滿漢全席,卻吊了千年的胃口。后四十回的狗尾續(xù)貂,只留下考證派與索隱派爭執(zhí)不休:金玉良緣說的是史湘云?薛寶琴跟了梅翰林?黛玉究竟怎么魂歸離恨天?可惜再也不會有答案。
“人有兩件事最痛苦,一是想得到而得不到,二是得到了?!毕氲眉t樓結(jié)局苦不可得,得到了,卻會失去含英咀華的真切況味——魯迅當(dāng)年這樣評價紅樓:“經(jīng)學(xué)家看見《易》,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紅樓夢之所以偉大,正在于沒有單純、完整地講一個故事,而是草蛇灰線,伏延千里,留給讀者無限的想象空間。如果紅樓夢是一輪滿月,何以給人以云破月來花弄影的楚楚風(fēng)致,裊裊余香?
詩人葉芝說,沒有被打碎的東西,稱不上是完整。紅樓于世未完,只因后人美麗的想象,在綿延時光中,沉淀得愈發(fā)流光溢彩。故而缺憾,亦是完美。張愛玲的恨,該釋然了。
03
海棠,是東風(fēng)里最嫣然的一抹顏色。裊裊娜娜,濃濃淡淡,好似醉了酒的伶人,在碧枝翠葉間細(xì)細(xì)地描眉、畫眼、勾唇,熨開了的緋紅,婉轉(zhuǎn)成歲月抹不去的胭脂——卻是無香的。
花的香氣最能取悅感官。丁香濃烈,丹菊幽微,唯獨(dú)海棠左嗅右聞,不得絲毫。
都說聞香識女人,這絕色女子如此潔身自好,令人戚戚之余,是否是另一種自持自得的高貴?
大白若辱,質(zhì)真若渝。至言無言,大象希聲??芍阒畼O,便是無香?妙香深藏于心底,花開不為供人褻玩,花開只為花開。為自己綻放,為自己而香。
于是,當(dāng)百花以各有的香氣去搶占領(lǐng)空,海棠只是淡然一笑。畢竟無香的空間,更深遠(yuǎn),更遼闊。
花襲人?花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