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瓊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有著千年的燦爛歷史和輝煌的文明。文言文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殿堂里的瑰寶,我們幾千年的思想、情感、智慧主要積淀于此,因其而流傳至今。文言文深厚的文化背景,凝練的語言形式,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是值得我們現(xiàn)代人深深品味的。
從目前的文言文教學狀況來看,學生的積極性并不高,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F(xiàn)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初中文言文的課堂教學的策略。我認為初中文言文教學應該側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啟迪興趣,為文言文打開大門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簿褪钦f,學習知識要有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會有動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如果學生的情緒不高,興味索然,心理上無準備,感知生理器官處于閉滯狀態(tài),就更不用談學習了。假如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昂,對感興趣的東西非弄明白不可,那種躍躍欲試的學習態(tài)度為學習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或者結合一些現(xiàn)代的教學技術來啟迪學生的興趣,為文言文教學打開大門。例如,在教學《論語》十二章時,我用這樣的情境引入教學,子路曾經(jīng)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jīng)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去請教他們再說,哪能馬上去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惫A西看見同樣的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請教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币虿氖┙淌莻ゴ蠼逃铱鬃铀枷氲闹饕獌?nèi)容。讓我們也來當一回孔子的學生,聽他為我們講述求知態(tài)度、學習方法以及修身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努力做到真、善、美。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境,學生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強烈的閱讀興趣,有效改變了從單純的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地吸取知識,從而產(chǎn)生了強大的動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
二、品讀文言文的人文美
自古以來,語文教學講究“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筆者認為學好文言文的重要途徑——朗讀。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文言文感悟能力。朗讀是語感形成的基礎,是解讀、研究文言文的第一步,是文言文積累、提高文言文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F(xiàn)在,很多語文教師也注意到品讀文言文的重要性,不過徒有其表,缺乏實質(zhì)的東西,教師為了豐富課堂,不斷變換朗讀的形式,而忽略了朗讀的效率,形式感較強,給人浮光掠影的感覺。有的教師在教學文言文時打破了詩詞的完整性,強制學生背誦一些考試范圍之內(nèi)的名言名句,致使學生對文言文中的名句名篇的理解都是囫圇吞棗,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實,語文課本里的文章不乏文質(zhì)優(yōu)美、委婉含蓄的表情達意,意味悠遠的文章,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還原文章的真諦、美妙,設想暢游在古人給我們的精神世界里,力求語感與人文素養(yǎng)的和諧統(tǒng)一。例如,在《河中石獸》的教學中,學生在品讀后,知道了本文圍繞尋找河中石獸這一線索,展開戲劇性的情節(jié),通過寺僧、講學家、老河兵對尋找石獸的不同見解的敘述。文末以議論的方式點明自己的觀點: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調(diào)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觀臆斷,而應該遵循客觀事物的規(guī)律。
三、掌握學習技巧,才能以逸待勞
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于其所處年代久遠,許多詞匯與今天的用法截然不同,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的學生較難理解。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痹谏衔难晕牡恼n時,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才能讓學生以逸待勞,特別要對文本所提到的重點字、詞、句、段一定要對比、歸納,注意與以前學過的文言文之間的聯(lián)系,注重文言文基礎知識的積累、過渡和穿插。文言文中常常有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和文言句式進行歸納總結,才能在文言文的翻譯和內(nèi)容理解上加以應用。
四、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探究精神
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深入,利用小組合作,培養(yǎng)探究精神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大家所接受。在文言文教學中,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通過情境模擬、親身實踐,再現(xiàn)古人的風采,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對于那些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shù)膶W生而言,參與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生更具有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他們在合作中更容易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鉆研新鮮事物,思維更加開闊。如我在教學《公輸》時,安排一個由學生導演的課本劇表演活動,就是提供平臺讓他們進行小組合作表演,小組長組織分配角色,人人都有任務,人人都參與,觀看的學生也深深體會了墨子的機智、勇敢和反對攻伐的精神,從而使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學生也收獲頗豐。
當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能“樂而為之”,那么,我們的民族素質(zhì)也會提高。我們民族的璀璨瑰寶得以弘揚,民族精神得以傳承,這樣才能使國民素質(zhì)提高,社會生活得以進步,這也正是基礎教育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終極意義!
(作者單位:福建省南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