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白鶴梁題刻所見“人日”管窺
      ——兼論對“人日”的創(chuàng)世紀誤解

      2017-06-19 19:14:21王曉暉
      關鍵詞:白鶴梁題刻龍脊

      王曉暉

      (長江師范學院 白鶴梁石刻文化研究中心,重慶 408100)

      白鶴梁題刻所見“人日”管窺
      ——兼論對“人日”的創(chuàng)世紀誤解

      王曉暉

      (長江師范學院 白鶴梁石刻文化研究中心,重慶 408100)

      白鶴梁題刻中,有不少“人日”觀水留題的記載。巴蜀地區(qū)其他水事題刻中也有不少關于人日的記載。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以正月初七為“人日”,史籍對其含義的記載雖然籠統(tǒng),但在宋代以前的典籍中,基本含義都是占卜之意。今人卻以《太平御覽》的一條孤證為據(jù),將其加以發(fā)揮,理解為中國創(chuàng)世紀神話。結合石刻史料和傳統(tǒng)典籍分析,“人日”是真實的占卜習俗,所謂創(chuàng)世神話只是對其產(chǎn)生的誤解。

      白鶴梁; 人日; 占卜; 創(chuàng)世說

      川江流域保留下唐宋以來不少洪水枯水題刻,其中在涪陵白鶴梁、云陽龍脊石等枯水題刻中都有多篇提到“人日”,這一天,地方官員往往率領僚屬親友,登臨江中石梁,觀水留題,占卜年豐。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以正月初七為“人日”的習俗。對此問題,史籍當中不乏記載,但由于記載籠統(tǒng),因而在相關研究中多產(chǎn)生歧義,今人對其主要看法有兩種,一是認可古代典籍中的記載,認為人日是與占卜有關的習俗,是古代一種物候占卜方式[1];二是認為與創(chuàng)世有關,是中國的遠古創(chuàng)世神話①。縱覽古代典籍中關于人日的記載,主要觀點還是與占卜相關。而宋代《太平御覽》卷三十對《談藪》作注解時有了“一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的提法[2],于是有后人將其附會為中國創(chuàng)世神話。除了傳世文獻記載外,兩宋時期涪陵白鶴梁、云陽龍脊石的水事題刻,作為一種重要的史料明確記載和反映出人日習俗的占卜之本意。因而,在古代,人日習俗的真實含義是占卜,將其認為與創(chuàng)世有關的提法只是一種誤解。今就此展開討論,以求教于方家。

      一、巴蜀地區(qū)題刻中的“人日”記載

      唐宋時期,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各種社會習俗異彩紛呈,“人日”習俗流行,在“人日”進行雞卜、登高、賦詩、臨清流、戴人勝,不一而足。尤其是在巴蜀地區(qū)白鶴梁題刻和龍脊石題刻中,頻繁出現(xiàn)人日記載,反映出人日習俗在當?shù)亓餍械臓顩r,也使巴蜀地區(qū)的人日習俗成為中古時期這一習俗流傳演變的典型代表。

      表1 巴蜀地區(qū)宋代水事題刻中關于人日內(nèi)容簡況

      (續(xù)表1)

      資料來源:涪陵白鶴梁題刻參校各本,主要有:(清)姚覲元《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見《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一五),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6年;(清)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文物出版社,1985年;王曉暉《白鶴梁題刻文獻匯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5年。云陽龍脊石題刻參校:(清)錢保塘《龍脊石題刻》,見《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一五),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6年。

      唐宋時期的巴蜀地區(qū),知州往往于人日率官署同僚觀水題記,社會賢達及地方士人亦趨之若鶩,而民間百姓則以人日進行占卜、貿(mào)易。

      在民間,雞卜之法是人日習俗中一項重要的內(nèi)容。宋人周去非《嶺外代答》就明確記錄了南方地區(qū)的此種占卜方式:“南人以雞卜。其法以小雄雞未孳尾者,執(zhí)其兩足,焚香禱所占而撲殺之,取腿骨洗浄,以麻線束兩骨之中,以竹梃插所束之處,俾兩腿骨相背於竹梃之端。執(zhí)梃再禱。左骨為儂,儂者,我也。右骨為人。人者,所占之事也。乃視兩骨之側(cè)所有細竅,以細竹梃長寸余者遍插之,或斜或直或正或偏,各隨其斜直正偏而定吉兇。其法有一十八變。”[3]可見雞卜之法有雞骨卜、雞子(卵)卜,統(tǒng)為雞卜之法。作者未將其列入《蠻俗門》而列入《志異門》,想來也是因為雞卜之法不僅僅流行于廣西一地,西南一帶甚至長江以南諸地方都會有此占卜方式。

      《月令粹編》載:“蜀中鄉(xiāng)市,士女以人日擊小鼓,唱竹枝,作雞子卜?!雹凇半u卜法,用雞一狗一,生,祝愿訖,即殺雞狗,煮熟又祭。獨取雞兩眼骨,上自有孔裂,似人物形則吉,不足則兇?!盵4]

      云陽龍脊石元祐三年(1088)《唐言題記》載:“二月親游此龍脊,集古賢流傳,以雞子一枚卜一兆,可為得喜慶團圓之卦?!盵5]宣和七年(1126)人日《陳似題詩》中有“拂石四題雞子卜,檥舟三聽竹枝音”[6];紹興二年(1132)《黃藻題記》載:“郡侯人日游龍脊,與民同樂,以雞子卜年慶,邦人未嘗有可免者?!盵5]可見宋代巴蜀地區(qū)雞卜之法更流行用雞子占卜,至于如何進行,巴蜀一帶的資料沒有記錄,參照上述周去非《嶺外代答》的記錄,應該是焚香禱祝,然后于雞子之上墨書,記其四維而煮之。將雞子煮熟后橫切之,視當墨之處,辨別蛋清之白色之厚薄,而定儂(指自己)、人(所占之事)之吉兇。巴渝之民以雞子卜卦,既可卜年成豐歉,也可卜人事吉兇。

      除了上列宋代題刻中所見的人日占卜習俗外,及至明代,雖然在人日這一天進行觀水留題的內(nèi)容十分稀少,但從白鶴梁的部分題刻中還是可以看到其進行物候占卜的本意,如《劉沖霄詩并序》載:“大明洪武十有七年(1384),歲在甲子正月人日,奉訓大夫、涪州知州劉沖宵,承務郎、涪州同知李希尹,從仕郎、涪州判官范莊,吏目顏亮,學正黃思誠,訓導張敬先,驛丞王青,因水落石魚呈瑞,游觀,遂書于石,以記一時之盛事云。詩曰:‘石魚見處便豐年,自我居官亦有緣。愿得從今常獻瑞,四民樂業(yè)永安然?!盵7]

      唐宋時期,巴蜀地區(qū)的人日習俗中還有“歌竹枝”,“竹枝”即“竹枝詞”。在云陽龍脊石題刻中,淳熙三年(1176)人日《宋南等題詩》中有“曲米杯濃真舊味,竹枝歌好更新音”之句;《唐酉等題記》寫道:“開禧元年(1205)乙丑人日,云安長吏率僚佐游龍脊灘,覽石刻、決雞卜、歌竹枝,皆故事也?!盵5]

      《竹枝詞》原名“竹枝、竹枝歌、竹枝曲”,本是樂府曲名,最早為巴人口頭傳唱的民歌。人民邊舞邊唱,用鼓和短笛伴奏。巴人常常以此進行賽歌,誰唱得最多,誰就是優(yōu)勝者。這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楚國荊湘一帶就有“下里巴人”,“下里”即下曲,是楚歌,“巴人”即巴國人,是巴歌,但是巴蜀與荊楚文化的交流融合,使楚歌帶有巴風,巴歌帶有楚風,二者相互滲透,互相融合?!跋吕锇腿恕痹诎统粠Я餍休^廣,很受歡迎。《文選》載:“楚襄王問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陀懈栌谯姓撸涫荚弧跋吕锇腿恕保瑖袑俣驼邤?shù)千人;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shù)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盵8]

      人日歌竹枝,在唐宋時期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多有表現(xiàn),劉禹錫所撰《竹枝詞》最為有名,穆宗長慶二年(822),劉禹錫任夔州刺史,非常喜愛這種民歌,不僅有《竹枝詞二首》,他還學習屈原作《九歌》的形式,采用了當?shù)孛窀璧那V,制成新的《竹枝詞九首》,描寫當?shù)厣剿L俗和男女愛情,富于生活氣息。如:“山桃紅花滿山頭,蜀江春水拍山流?;t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濃愁。”“日出三竿春霧消,江頭蜀客駐蘭橈,憑寄狂夫書一紙,家住成都萬里橋。”劉禹錫還寫下了創(chuàng)作背景,“四方之歌,異音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lián)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jié)。歌者揚袂雎舞?!盵9]很明顯,歌竹枝就是當?shù)厝嗣裨谡逻M行的歌舞活動。

      關于“人日故事”,即指修禊。修禊,是古代漢族的一種民間習俗,季春三月上旬巳日,官吏和百姓到水邊嬉戲、游樂,是古已有之的一種消災祈福儀式。歷史上最著名的當屬王羲之會稽山陰蘭亭修禊。及至唐宋,這一活動逐漸發(fā)展演變,成為文人或官吏進行雅集或者官民同樂的一種經(jīng)典活動,時間也不僅只在三月上巳日,而在人日的也比較普遍了。云陽龍脊石題刻有宋政和丁酉(1117)《王靄題記》載:“郡守每歲人日率同僚游龍脊灘,與同民樂,乃行春之故事,盡興抵暮而返?!遍_禧元年(1205)《幸樵題記》載:“……太守講人日故事,訪問嘆息,抵晚而歸?!盵5]在長江之畔的豐都縣名山鎮(zhèn)一帶,長江江心原有蠶背梁,石梁外側(cè)為長江險灘,滔滔江水、洶涌澎湃。而在石梁內(nèi)側(cè)卻是另一番景象,每當初春時節(jié),江岸桃李爭艷,碧水蕩漾、清澈見底,飛鳥棲息,魚游淺底,觀景者絡繹不絕,為豐都勝景——淥水池。此處也是人們修禊的場所,池邊明人王邦的一首詩刻也提到了“故事”:“鶯花二月天,蕭鼓木蘭船。鴻跡依云石,龍光映碧川。暮游乾道記,故事永和年。觴詠臨流水,高風愧昔賢?!盵10]

      石刻文獻具有與傳世文獻不同的獨特功能和巨大價值,白鶴梁題刻及龍脊石題刻等雖然以水事內(nèi)容為主體,但是相關的節(jié)俗、災祥、制度、人物、宗教等無所不載;對于考察唐宋巴蜀地區(qū)節(jié)慶風俗、山川城池、嘉言懿行、典章制度、政教德化等有特殊意義。其所反映的唐宋及以后巴蜀地區(qū)社會習俗的流變,尤其是正月七日“人日”這一天進行雞卜、觀水留題、歌竹枝、修禊等活動,為我們明確“人日”的本意提供了極其有價值的特殊資料。

      二、占卜為人日習俗的典型特征

      在傳世文獻典籍中,不乏對人日習俗的記載,或詳或略,但較為明確的表現(xiàn)出來的都是占卜為“人日”節(jié)俗的本意。

      南北朝時期,梁朝宗懔撰《荊楚歲時記》,其中對于“人日”節(jié)俗的記載十分詳細,也是歷來史家引用最多的材料:

      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翦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按董勛《問禮俗》日:“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以陰晴占豐耗。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今一日不殺雞,二日不殺狗,三日不殺羊,四日不殺豬,五日不殺牛,六日不殺馬,七日不行刑,亦此義也。古乃磔雞令畏鬼,今則不殺,未知孰是。荊人于此日向辰,門前呼牛羊雞畜,令來。乃置粟豆于灰,散之宅內(nèi),云以招牛馬,未知所出。[11]

      《魏書》的作者魏收在自序中寫到:“帝宴百僚,問:‘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收對曰:‘晉議郎董勛答問曰:‘俗云,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羊,四日為豬,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躁幥缯钾S耗。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雹邸段簳分羞@條對董勛的記載可以看到,董勛曾仕曹魏,西晉建立后,為議郎??梢姡巳樟曀字辽僭谖鲿x之前即有。

      宋代高承《事物紀原》載:

      東方朔《占書》曰: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豬,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其日晴陰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之徵。故杜子美詩曰:“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鄙w傷時之言也。推此,當有漢世始有其意。[12]

      東方朔為漢武帝時期的人,那么,人日占卜的習俗可以上溯到漢代,并明確提出是占卜而非創(chuàng)世。

      同是宋代的祝穆,在其《新編古今事文類聚》中,引《西清詩話》稱:

      人日多陰。都人劉克窮該典籍,常與客論云: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人知其一,未知其二。四百年惟子美與克會耳。起就架取書示客曰:此東方朔占書也。歲后八日,一日為雞,二日為犬,三日為豕,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其日晴,主所生之物育,陰則災。少陵意謂天寶亂離,四方云擾幅裂,人物歲歲俱災,豈春秋書王正月意邪,深得古人用心。[13]

      清代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載:“初七日謂之人日。是日天氣清明者則人生繁衍?!辈⑶乙脰|方朔占書加以說明[14]。

      由以上各種典型的記載可以看到,“雞、狗、羊、豬、牛、馬”——六畜和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主要勞動力——人、主要生活資料——谷等八者,是傳統(tǒng)中國農(nóng)業(yè)社會里最重要的因素,以每年正月初一至初八的天氣狀況來占卜這八者,從而判斷和祈求風調(diào)雨順、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是十分符合早期中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所以,漢代東方朔《占書》明確指出初一到初八:“其日晴陰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之徵。”及至南北朝時期,宗懔的《荊楚歲時記》中,又對于此相關的一些習俗進一步做了說明,并點明以“陰晴占豐耗”。此后經(jīng)宋代高承、祝穆等人的記載,直到清代,關于人日,占卜習俗之說一直是主流。

      在人日登高賦詩抒懷,一直是古代社會的一個傳統(tǒng)習俗。唐中宗就曾于“景龍三年(709)人日,(于)清暉閣登高遇雪”。[15]在唐宋時期的詩詞中,就有不少關于人日的,《全唐詩》《全宋詞》中,有大量關于人日的詩詞④。

      不論是《全唐詩》還是《全宋詞》中,我們無法看到與人日相關的一首詩詞中有關于“創(chuàng)世”的痕跡。一般來說,民俗習慣具有普遍的、群體性的象征意義,往往帶有大量的符號象征的意味,民俗習慣與文學、文化的聯(lián)系極為緊密,歷朝歷代的詩人生活在受到道德的、倫理的等諸多習俗和范式浸潤的社會族群和民俗文化圈中,詩人創(chuàng)作的心態(tài)、詩歌的表征、思考的定勢、寓意的具象都與民俗習慣有緊密的聯(lián)系,透過文學作品,往往能還原生活習俗的真實畫卷。因此,若人日習俗與“創(chuàng)世”相關,為何在異彩紛呈的唐詩宋詞中尋不到任何蛛絲馬跡。在這些詩詞中,我們能看到的都是占卜、預測、頌圣、離愁等含義。還有就是對鏤金人勝的批判態(tài)度,對梅花妝、七菜羹等節(jié)俗比較深入的闡釋,以及微觀地解釋其在文學作品中的具體涵義。這些表現(xiàn)也都印證了宗懔《荊楚歲時記》中的相關記載。

      三、被誤解的創(chuàng)世之說

      將“人日”解釋為創(chuàng)世神話,并且進行相關論證,試圖架構出一個中國“創(chuàng)世紀”之說的,以現(xiàn)代學者為主。他們對“人日”與“創(chuàng)世紀”關系的探討,其實并不盡如人意,創(chuàng)世之說,完全是對人日習俗的誤解。

      葉舒憲在其《人日之謎: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發(fā)掘》及《中國神話哲學》中則把“人日”習俗稱為“雞人創(chuàng)世神話”,并做了研究。他運用“當代人類學的跨文化比較和原始模型構擬方法,”復原出了“人日創(chuàng)世神話”的全貌,即“第一天造雞,第二天造狗,第三天造羊,第四天造豬,第五天造牛,第六天造馬,第七天造人”。并且進一步與混沌開七竅、圣數(shù)字七、七方等聯(lián)系起來做了闡釋[16]。旁征博引,論述良多。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指出,“人日習俗與天地開辟的神話有關”[17]。他的依據(jù)就是《太平御覽》卷三十中對《談藪》作注解時的“一說,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2]而得出的。

      饒宗頤據(jù)云夢秦簡中《日書》的記載如:“人良日、馬良日、牛良日、羊良日、豬良日、市良日、犬良日……”,認為此即為文獻所記載的“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七日為人”習俗的最早記載,認為人日之俗,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有了。并且在其文中還引用清人洪亮吉《釋歲》中的記載,認為“此則類似以色列上帝七日造人之說”[18]。那么,洪亮吉的記載是怎樣的呢?在《卷施閣文甲集》卷二《釋歲》中,洪亮吉引用《荊楚歲時記》、《問禮俗》等記載后,又提到:“又一說云: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也?!盵19]可見,洪亮吉對這種所謂“創(chuàng)世”的提法也不是很肯定。想必這個“一說”也是來自于《太平御覽》。

      董楚平綜合上述各家的觀點,進一步重申:“中國的‘人日’禮俗是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的民間遺存?!辈牟簧傧惹刂髦辛信e佐證[20]。

      對于以上葉、袁、饒、董四家關于人日之說為創(chuàng)世紀的代表性觀點,仔細加以分析,就可以看到其誤解的地方其實很多。

      第一,饒宗頤所引用的云夢秦簡日書中的記載,其實是關于某物的宜忌之日,在文書中不僅有“×良日”,還有“×忌日”,基本上都是對應出現(xiàn),如:

      祠父母良日;祠行良日;人良日,人忌日;馬良日,馬忌日;牛良日,牛忌日;羊良日,羊忌日;豬良日,豬忌日。市良日:犬良日,犬忌日,雞良日,雞忌日。金錢良日,金錢忌日;蠶良日。

      人良日:乙丑、乙酉、乙巳;己丑、己酉、己巳;辛丑、辛酉、辛巳;癸酉、癸巳。其忌:丁巳、丁未、戊戌、戊辰、戊子,不利出入人[21]。

      可見云夢秦簡日書中的內(nèi)容,還是與占卜有關而與創(chuàng)世毫無關系。除饒氏一書外,研究云夢睡虎地秦簡日書的其他著作,如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吳小強《秦簡日書集釋》、王子今《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疏證》等,基本上都闡明睡虎地日書的內(nèi)容就是以選擇時日吉兇的條文為主??梢姡埵弦粫袑⑾嚓P占卜、擇日的文獻與傳統(tǒng)人日習俗相統(tǒng)一,并理解為創(chuàng)世的看法,都是對《太平御覽》引用《談藪》的內(nèi)容時所寫的“一說”以及清人洪亮吉“再一說”產(chǎn)生的誤解而形成的。

      在《談藪》一書中,沒有“一日作雞……七日作人”的記載,《太平御覽》成書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其所引用的《談藪》就是北齊陽松玠所撰的志人小說,今有程毅中、程有慶采摭于類書而成的輯校本⑤。此書大約在南宋以后散佚不見?!短接[》中的“一日作雞……七日作人”的說法實際上是編纂者自己的猜測,與《談藪》沒有關系。那么,主張人日習俗為“創(chuàng)世說”的洪亮吉及今人饒宗頤、袁珂、葉舒憲諸位則是誤解了《太平御覽》的猜測而已。

      第二,在董楚平的文章中,分別考察了雞、狗、羊、豬、牛、馬、人這樣一個排列順序。認為“人日”節(jié)俗中,之所以將初一至初四分別為“雞、狗、羊、豬”日,并排列于人之前,是因為其代表了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并以《墨子》卷十五《迎敵祠》記載的祭祀儀式為證:

      敵以東方來,迎之東壇?!骷狼嗥臁G嗌瘛瓕⒎厍?,其牲以雞。敵以南方來,迎之南壇?!骷莱嗥?。赤神……將服必赤,其牲以狗。敵以西方來,迎之西壇?!骷腊灼臁K厣瘛瓕⒎匕?,其牲以羊。敵以北方來,迎之北壇?!骷篮谄?。黑神……將服必黑,其牲以豬[22]。

      對牛、馬排在人之前,則以《易·說卦》的記載來說明,“乾為天,為父、為良馬,為老馬;坤為地,為母、為子母?!薄?/p>

      《易·說卦》為易傳十翼之一,其解說乾、坤、艮、兌、坎、離、震、巽八經(jīng)卦所象征的各類事物,并闡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屬性意義,以輔助占斷吉兇,故名“說卦”。董氏所引用的材料并不完整,故而結論未必正確,為了較好地說明問題,此將《易·說卦》第十一章完整的材料列出:

      乾為天、為圜、為君、為父、為玉、為金、為寒、為冰、為大赤、為良馬、為瘠馬、為駁馬、為木果。

      坤為地、為母、為布、為釜、為吝嗇、為均、為子母牛、為大輿、為文、為眾、為柄、其于地也為黑。

      震為雷、為龍、為玄黃、為敷、為大涂、為長子、為決躁、為蒼筤竹、為萑葦。其于馬也,為善鳴、為馵足,為的顙。其于稼也,為反生。其究為健,為蕃鮮。

      巽為木、為風、為長女、為繩直、為工、為白、為長、為高、為進退、為不果、為臭。其于人也,為寡發(fā)、為廣顙、為多白眼、為近利市三倍。其究為躁卦。

      坎為水、為溝瀆、為隱伏、為矯輮、為弓輪。其于人也,為加憂、為心病、為耳痛、為血卦、為赤。其于馬也,為美脊、為亟心、為下首、為薄蹄、為曳。其于輿也,為多眚。為通、為月、為盜。其于木也,為堅多心。

      離為火、為日、為電、為中女、為甲胄、為戈兵。其于人也,為大腹,為乾卦、為鱉、為蟹、為蠃、為蚌、為龜。其于木也,為科上槁。艮為山、為徑路、為小石、為門闕、為果苽、為閽寺、為指、為狗、為鼠、為黔喙之屬。其于木也,為堅多節(jié)。

      兌為澤、為少女、為巫、為口舌、為毀折、為附?jīng)Q。其于地也,剛鹵。為妾、為羊[23]。

      《易·說卦》是先秦時期和《周易》并行的,并且具有工具書性質(zhì)的一本筮法書。唐代孔穎達在其《周易正義》中也說到:“《說卦》者,陳說八卦之德業(yè)變化及法象所為也?!盵23]此書既為卜筮之書,則以上內(nèi)容的含義就十分明確了,如以文中多次提到的馬來看,簡單的說,如果得乾卦,可表示良馬、瘠馬(瘦馬)、駁馬(雜色的馬);得震卦,表示馬為善鳴、或者馵足(后左足為白色),或者的顙(白額);得坎卦,表示馬為美脊、或者亟心、或者下首、或者薄蹄、或者曳。當然還要配合其他卦象來進行具體分析判斷。有學者認為這種瑣碎的記載“無助于解經(jīng),似亦無助于占事”[24]。但是實際上這種用瑣碎的形式來占卜人、物、事,在古代是常用的?!端⒌厍睾喨諘肪陀杏檬旄珊褪刂硗茰y盜賊的相貌性格特征、乃至姓名的方式,可謂同理。而縱覽《易經(jīng)》的各家解說,乾、坤、艮、兌、坎、離、震、巽八經(jīng)卦所象征的各類事物中,涉及的動物包括了馬、牛、羊、龍、豕、麋鹿、蛇、魚、鳥、鶴、鴻、豹、狼、狐等等。因而,董氏以乾、坤來解釋馬、牛,并認為按照創(chuàng)世的順序應列在人前的說法,十分牽強。

      關于雞、狗、羊、豬分別代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中國古代,四方與四時(春、夏、秋、冬)、四色(青、赤、白、黑)是重疊相配的。可見,在先秦時期,就已經(jīng)把雞、狗、羊、豬四種與人類關系密切的家畜家禽運用到占卜之中,并非創(chuàng)世紀。

      第三,東方朔《占書》中,初一到初八這八日,包括了六畜(雞狗羊豬馬牛)、人、谷,這是中國古代農(nóng)業(yè)社會最主要的構成要素,以天氣陰晴來占卜物候,也最符合中國古代哲學。

      將“一日作雞……七日作人”解釋為中國“創(chuàng)世說”,以七天為序先后創(chuàng)造雞、狗、羊、豬、馬、牛、人的說法,從簡單的類比來說也無法解釋,既然是創(chuàng)世,天地、江河及其他萬物為何不見?如果按照董、葉之說,以雞、狗、羊、豬代指四方,以馬、牛代指天地,認為前六天是創(chuàng)造四方天地,那么,這六種動物又從哪里來的?實在令人難以信服。而西方關于上帝創(chuàng)世就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新舊約全書》中神用五天造了天地、空氣、地海植物、星辰日月、動物,第六日造人⑥。

      從以上的梳理可以看出,宋代之前,人日沒有關于創(chuàng)世的相關提法,宋代以來,在文獻記載中出現(xiàn)了創(chuàng)世的成分,但這種說法依然是一種猜測或聯(lián)想,看不到對相關典籍記載的具體分析,因此也就不能將其很肯定地來說明??梢哉f,唐代基督教入華,關于基督創(chuàng)世的內(nèi)容傳入中國,到了宋代,一些文人學者有意識地將中國文化中的一些創(chuàng)世內(nèi)容進行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使人日習俗在內(nèi)涵上出現(xiàn)了一些變化。因此,關于“人日”為創(chuàng)世之說,基本來自于《太平御覽》中引用《談藪》時所做的一條注解的“一說”,到清代洪亮吉進一步引用,而到現(xiàn)代部分學者的誤解。

      至此,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人日”習俗在中國的出現(xiàn)與流傳,其實是與占卜密切相關,并非中國古代關于創(chuàng)世的描述。宋代及其以后以白鶴梁為代表的石刻文獻的記載,不論從時限還是內(nèi)容,都遠遠超過《太平御覽》的一條記載,從而充分說明了“人日”真實的占卜之意。

      注 釋:

      ① 代表性的論著主要有:饒宗頤、曾憲通著《云夢秦簡日書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38-39頁;葉舒憲《人日之謎: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發(fā)掘》,《中國文化》創(chuàng)刊號,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年版;《中國神話哲學》第7章第3、4、5節(ji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袁珂《中國神話傳說》,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年版,第69頁;董楚平《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鉤沉——楚帛書甲篇解讀兼談中國神話的若干問題》,《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5期。

      ② (清)秦嘉謨編《月令粹編》引《玉燭寶典》,嘉慶壬申年(1812)琳瑯仙館刻本。

      ③ 《北史·魏收傳》也有相同的記載。

      ④ (清)彭定求等編,中華書局編輯部點?!度圃姟罚腥A書局1980年版。唐圭璋編《全宋詞》,中華書局2011年版。據(jù)筆者翻檢,還有不少于題名未見“人日”,但詩文中卻提及“人日”的,細讀之,均無任何“創(chuàng)世”之含義存在。

      ⑤ 關于《談藪》,有陽松玠撰,程毅中、程有慶輯校本,中華書局,1996年。另有何旭著《<談藪>研究》(東京不二出版社2010年版)認為《談藪》撰者是陽松玠,成書年代在隋開皇(581~600)年間,散逸年代應在南宋景定二年(1262)以后。

      ⑥ 《新舊約全書》,中國基督教協(xié)會1989年印行。

      [1] 胡文輝.“人日”考辨[J].中國文化,1992(9).

      [2] 李 昉.太平御覽卷30時序部十五·人日[M].夏劍欽,王巽齋,等,校點.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256.

      [3] 周去非.嶺外代答校注(卷10·志異門)[M].楊武泉,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6:442.

      [4] 史記·武帝紀[M].北京:中華書局,1959:479.

      [5] 錢保塘.龍脊石題刻[M]//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6.

      [6] 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7] 姚覲元.涪州石魚文字所見錄[M]//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印行,1986.

      [8] 蕭 統(tǒng).文選(卷四十五·宋玉《對楚王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99.

      [9] 彭定求,等.全唐詩(卷365·劉禹錫十二)[M].北京:中華書局,1980:4112.

      [10] 李盛林.豐都水下題刻淥水池[J].四川文物,1987(1).

      [11] 宗懔撰,宋金龍注.荊楚歲時記[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7:15.

      [12] 高 承.事物紀原·正朔歷數(shù)部·人日[M].李果訂,金 圓,許沛藻,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9:10.

      [13] 祝 穆.新編古今事文類聚[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影印本,1991:116.

      [14] 富察敦崇.帝京歲時紀勝·燕京歲時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46.

      [15] 計有功.唐詩記事(卷9)[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6] 葉舒憲.人日之謎: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發(fā)掘[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9.

      [17] 袁 珂.中國神話傳說[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4:69.

      [18] 饒宗頤,曾憲通.云夢秦簡日書研究[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2:38-39.

      [19] 洪亮吉.洪亮吉集[M].劉德權,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1:33.

      [20] 董楚平.中國上古創(chuàng)世神話鉤沉——楚帛書甲篇解讀兼談中國神話的若干問題[J].中國社會科學,2002(5).

      [21]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22] 吳毓江.墨子校注[M].孫啟治,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3:894.

      [23] 孔穎達.周易正義[M]//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

      [24] 高 亨.周易大傳今注[M].濟南:齊魯書社,1997:653.

      [責任編輯:劉自兵]

      2017-01-10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基于石刻文獻的唐宋巴蜀水社會研究”(15xzs002);長江師范學院科研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計劃資助項目(2014xjpt02)。

      王曉暉,男,長江師范學院白鶴梁石刻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歷史學博士。

      10.13393/j.cnki.1672-6219.2017.03.002

      K 901

      A

      1672-6219(2017)03-0007-06

      猜你喜歡
      白鶴梁題刻龍脊
      龍脊梯田,迎來華南最早秋色
      漆涂層對題刻類石質(zhì)文物的影響研究
      石材(2022年4期)2022-06-15 08:55:38
      賞龍脊記
      青年文學家(2022年7期)2022-04-24 22:26:16
      龍脊梯田
      龍脊梯田
      平果縣陽明洞摩崖題刻遷移保護
      陜西神木清涼寺石窟金代漢文題刻校錄與研究
      西夏學(2018年2期)2018-05-15 11:28:16
      白鶴梁題刻收錄、整理、考古、研究綜覽
      水下博物館
      中學科技(2014年8期)2014-09-27 07:25:00
      國內(nèi)白鶴梁題刻研究綜述
      兴义市| 合江县| 万全县| 鲁甸县| 广饶县| 绥中县| 依兰县| 江华| 崇文区| 洪江市| 新乡县| 筠连县| 本溪| 武邑县| 溆浦县| 永修县| 南丹县| 漯河市| 鄄城县| 吉安县| 抚松县| 鄂温| 台安县| 克拉玛依市| 林周县| 沂源县| 泸定县| 汝城县| 文登市| 芷江| 南康市| 道真| 钦州市| 普兰县| 田东县| 平顶山市| 阳高县| 沁水县| 松原市| 图们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