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qū)梁湖鎮(zhèn)中心小學 李劍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聲音通過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信號傳遞到大腦,通過大腦的加工,我們就能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了。
過程與方法
1.能通過研究大小、遠近不同的聲音是怎樣對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動產生影響的,解釋人耳鼓膜的作用;通過體驗活動感受鼓膜的作用。
2.通過畫圖,了解耳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養(yǎng)成細心觀察、留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知道鼓膜的作用。
難點
懂得聲音是怎樣通過耳朵傳到人的大腦的。
教學過程
外界各種不同的聲音是通過我們身上的哪個器官聽到的?
一個物體發(fā)出聲音,引起空氣的振動傳到我們的耳朵,那么聲音是怎樣通過耳朵傳到我們的大腦里的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耳朵的構造。
1.教師引:人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內耳構成。
2.了解耳朵各部分的結構和功能。
(1)人的外耳由耳廓和耳道組成,耳廓起什么作用呢?耳道又有什么作用呢?學生猜測,教師講解。(出示課件)
(2)中耳由鼓膜和聽小骨組成,鼓膜做什么工作?聽小骨又有什么用呢?學生猜測,教師講解。(出示課件)
(3)內耳有耳蝸和聽覺神經,耳蝸有什么用?聽覺神經又干什么工作呢?學生猜測,教師講解。(出示課件)
3.教師小結。(出示耳朵的總體結構圖)
1.我們把氣球皮繃緊在玻璃杯上撒上沙子,用鼓掌來做模擬實驗。
(1)聲音強、弱如何鼓掌?
(2)聲音遠、近又如何鼓掌?
(3)教師示范、強調。
2.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1)輕輕交流,鼓掌時盡量不發(fā)出其他聲音。
(2)一人鼓掌,小組每位同學都試一下,并盡自己的能力控制鼓掌的力量。
3.學生猜測,抽幾生回答。
4.學生領器材。
5.學生一邊做實驗,一邊填寫作業(yè)本上的表格。
相同條件 不同條件 橡皮模振動情況猜測 實際聲音制造點到橡皮模的距離相等橡皮模上方制造的聲音較強橡皮模上方制造的聲音較弱制造的聲音強弱相等接受的聲音距離橡皮模較近接受的聲音距離橡皮模較遠我的發(fā)現(xiàn)
6.抽幾個組的匯報員到講臺交流。
1.課件出示耳蝸,問:大家能畫出耳蝸的樣子嗎?每生發(fā)一小紙條,并抽幾生到黑板上畫。
2.耳蝸里面有什么,做什么工作呢?
3.教師小結。
1.現(xiàn)在能不能說說我們是怎樣聽到外面各種各樣的聲音的?
(小組討論)
2.教師一邊引,一邊和學生討論說出聲音是怎樣經過耳朵讓我們聽到的。
3.課件出示
一個振動的物體會使它周圍的空氣發(fā)生振動,振動的物體到達我們的耳,引起鼓膜的振動。耳中的聽小骨再將振動傳到充滿液體的內耳,引起液體的振動,液體的振動刺激聽覺神經——產生了 信號,大腦接受了聽覺神經傳過來的信號,我們便感受到了聲音。
1.課件依次呈現(xiàn),師生輪讀。
烏龜?shù)亩洳幌笕说亩溆忻黠@的耳廓,你不仔細看是找不到的,要等它把脖子伸出來,仔細觀察脖子的左右兩側,你才會發(fā)現(xiàn),在它的眼睛后面有兩個看起來像貼著的薄膜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龜?shù)亩洹?/p>
雖然蛇不具有外耳與鼓膜構造,它收聽外來訊息的方式是經由下顎骨表面接收外界聲音的振動,再傳遞至大腦,蛇在行走時下顎骨大都緊貼著地面,所以能夠很敏感地偵測到地面上的振動,使得蛇能對外界狀況保持警戒的狀態(tài),因此蛇所聽得到的聲音是來自地面所傳遞的振動。所以我們有句成語叫“打草——(教師讀)
在某些雄性蚊子中,觸角有聽覺,借助觸角,它們才能聽見同類雌性蚊飛行震動時的聲音。(抽生1讀)
兩只可愛的考拉。它們的聽覺器官不用我說吧?一目了然。
就是那對毛茸茸的圓耳朵。動物界里好多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都有一對明顯的耳朵,聽見自然界里各種各樣的聲音。老師只找了一部分,還有許多的動物有著自己獨特的聽覺器官,比如魚,它們的耳朵與鰾相連,水中的聲音使鰾壁振動,就像聲音穿過空氣使鼓膜振動一樣。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就自己去尋找探究吧?。ǔ樯?讀)
2.教師小結
自然界就是那么的神奇,只要你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積極探索,總會有新奇的發(fā)現(xiàn),這就是科學精神。我希望同學們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科學眼,一顆清醒的科學頭腦,一雙靈巧的科學手,還有一對靈敏的科學耳朵。
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