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玲
摘要 以糧食生產為主的單個新型經營主體為試驗單元,對農作物秸稈進行處理,探索稻麥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并對秸稈綜合利用效果進行評價,以期促進秸稈綜合利用模式的推廣。
關鍵詞 稻麥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效果;安徽南陵
中圖分類號 S1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9-0217-01
南陵縣是國家優(yōu)質稻標準化生產基地、商品糧生產基地,中國四大米市之一“蕪湖米市”的主要產糧區(qū),常年各種作物種植面積約9萬hm2,復種指數高達270%左右,秸稈資源十分豐富(表1)。秸稈利用得好,不僅對土壤有益,對環(huán)境改善也有好處。自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以來,在政府各部門的嚴令推進下,各農業(yè)生產區(qū)廣泛深入地開展了秸稈禁燒行動。以家發(fā)鎮(zhèn)一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為試驗單元,該合作社土地流轉經營規(guī)模73.33 hm2,以糧食生產為主,年生產糧食總量約990 t,相應生成稻麥秸稈總量約1 500 t,將秸稈全部以離田和粉碎還田方式進行了處理,并積極地探索稻—麥秸稈綜合利用新模式。
1 稻麥秸稈綜合利用模式
1.1 離田處理
前茬高稈收割,剩余秸稈打捆調離田面,耕整種植下茬;年度實施20 hm2,田面整潔,耕種方便,有利于水稻機插秧和小麥機播;在多雨環(huán)境下,秸稈不能及時剝離田面,對后茬的適耕適種有一定影響。
1.2 粉碎還田
前茬發(fā)生倒伏時,一般以全喂入式高茬收割為主,田面殘存留茬對后茬的正常耕種造成了一定不便影響。因此,采用先淺旋滅茬再深耕翻底的方式進行處理,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年度實施應用6.67 hm2,相應運作功效類似于秸稈直接粉碎還田。
1.3 速腐還田
采用淺水浸泡、增施速腐劑和尿素的方式處理田間秸稈,從速腐角度加速對秸稈有機質的利用;試驗實施0.33 hm2,相應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對秸稈的軟化雖起到了加速作用,但腐熟程度尚未達到應用要求,對于茬口銜接較緊的麥—稻輪茬應用來說,田間漚積時間不足對適耕適種性有一定影響。
2 效果評述
2.1 運作成效與經濟補償
從相對作用效果上看,采取的實施方法在不影響正常生產的基礎上,避免了秸稈焚燒,探索了秸稈綜合利用的可行方法;在實施禁燒措施中,政府以發(fā)放禁燒補貼和無償機械打捆離田的方式使農民得到了一定的經濟補償,得到了農民的擁護;但如果相應措施運用影響到全面的適耕適種,則政府部門應進一步深化制定調配解決措施。
2.2 土壤改良與穩(wěn)產高效
在現代農業(yè)的沖擊下,糧食生產一直過度依賴化肥投入,土壤板結、有機質下降、土壤貧瘠等現象已成為當今農業(yè)發(fā)展的突出問題。通過實施秸稈禁燒,可有效促進秸稈還田利用,對土壤改良培肥和地力恢復性提升均具有重要的意義,是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最基本的戰(zhàn)略舉措;開展秸稈還田利用探索,也為區(qū)域穩(wěn)產高產持續(xù)高效農田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一定借鑒。
2.3 輪換運用與高創(chuàng)新發(fā)展
在開展的幾種秸稈處理方式的運作中,可采用輪換方式進行,以2~3年為一個周期,離田空休1次,并考慮到茬口適耕銜接關系,換茬延時運作1次。在不影響總體生產布局的前提下,可較好地實現種養(yǎng)結合、持續(xù)高效的目標[1-2]。
3 建議
一是季節(jié)秸稈存積量大、留儲時間短,建議政府部門加強秸稈禁燒配套處理秸稈的政策與措施的擬定[3-4]。二是現行使用的收割機械對秸稈粉碎細度不夠,對耕種存有一定不利影響,建議政府部門督促農機研究單位加以改進。三是現有大型農業(yè)設備較少,中小型農機難以保證秸稈耕翻還田的質量要求,建議政府部門加大重型農業(yè)裝備的補貼力度[5]。
四是秸稈還田有利于農田地力水平的提升,是確保國家糧食生產安全的長久大計,初始運用在耕種質量和產量收獲上的表現缺欠,建議政府給予一定程度的政策性補償。
4 參考文獻
[1] 裴潤根,姚易根,黃小云,等.秸稈還田效果監(jiān)測試驗簡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6(1):100.
[2] 劉貴銀.幾種不同秸稈還田效果初探[J].現代農業(yè)科技,2008(15):193.
[3] 孫鳳芝,李鵬.提高玉米秸稈還田效果的八項措施[J].北京農業(yè),2011(25):40.
[4] 謝仁康,謝成林,孔祥英,等.麥后水、旱直播稻秸稈還田效果對比試驗[J].北方水稻,2010(3):33-35.
[5] 董宇,馬晶,張濤,等.秸稈利用途徑的分析比較[J].中國農學通報,2010(19):327-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