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維
解題鑰匙
現(xiàn)代詩形式自由,意涵豐富,意象經(jīng)營重于修辭運用,與古詩相比,雖都為感于物而作,都是心靈的映現(xiàn),但其完全突破了古詩“溫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點,更加強調(diào)自由開放和直率陳述與進行“可感與不可感之間”的溝通。
詩歌的藝術(shù)概括力很強,考生鑒賞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語言
因為詩歌中藝術(shù)形象的塑造、意境的營造,以及情感的傳達,都要借助語言,這就使得詩歌大量運用抒情手段、用典、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用最簡潔的詞句傳達盡可能豐富的內(nèi)容。因此詩歌語言凝練、含蓄、跳躍性強。
詩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表現(xiàn)個人的心緒;另一種是詩人往往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氣氛的方法,如借助比興、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達意??忌b賞詩歌時要掌握詩歌常用的表達手段與藝術(shù)技巧,如擬人、比喻、借代、夸張、對比、象征,以及以動寫靜、小中見大、虛實結(jié)合、襯托、托物言志等。
二、形象
詩歌是通過藝術(shù)形象反映生活和抒發(fā)感情的??忌b賞詩歌時必須準確把握詩中的藝術(shù)形象:有些詩通篇都通過描繪具體鮮明的形象抒發(fā)感情;有些詩雖然沒有描繪具體形象,但能喚起讀者的想象;有些詩既描繪具體形象,又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
要把握詩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較多,鑒賞時應(yīng)該對眾多的單個形象進行組合想象,構(gòu)建整體形象;有些詩歌描繪的形象不是實指,有比喻或象征的內(nèi)涵,把握這類作品的形象不能從字面上理解,而應(yīng)結(jié)合時代背景、詩人遭遇等,通過想象、聯(lián)想挖掘形象的內(nèi)涵。
三、情感
詩歌一般都會抒情言志,考生鑒賞時必須深切體會詩歌的感情內(nèi)涵。有些詩歌的思想情感是通過比喻、象征意義來體現(xiàn)的。理解這類詩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準確把握詩歌形象的內(nèi)涵,以便加深對感情的理解。詩歌總要反映一定的時代生活,理解詩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時代特征。同一題材的作品,由于詩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經(jīng)歷、所處時代不同,會表現(xiàn)出不同的思想感情。理解詩歌的感情還要顧及詩歌的類別、風格、流派等因素。例如,現(xiàn)實主義詩歌和浪漫主義詩歌在感情表達上就有區(qū)別。
煩 憂
□戴望舒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問我的煩憂,
說是遼遠的海的相思,
說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我不敢說出你的名字”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詩以“清愁”作結(jié),有什么好處?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笑
□林徽因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邊渾圓的漩渦。
艷麗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貝齒的閃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風的輕歌。
笑的是她惺忪的鬈發(fā),
散亂地挨著她耳朵。
輕軟如同花影,
癢癢的甜蜜
涌進了你的心窩。
那是笑——詩的笑,畫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1.詩歌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意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漁 暮
□熊召政
這暮色,又被覓草的孤鷺剪亂
慵悃的舞翅抹暗了放倒的青山
借與晚風作韻的蓮花
一支支,斜斜地簪出水面
朦朧,亦如湖空冰盤的姣美啊
清香與暮色揉成了江南
小舟從山浦中蕩出了
槳影鋪成的長廊,綠荷正自盈欄
欄外,視線停落的地方
曲曲屏山已不見浮動
船底下,游魚戲逐的浮萍
卻在將波浪的方向交換
1.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是如何描繪“漁暮”這一意象的?請結(jié)合詩句作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 星
□臧克家
我愛聽,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個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誰也不排擠誰,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們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沒有名字,
它們用自己的光圈,
告訴自己的存在。
揚起臉來,
向著那白茫茫的銀河,
一,二,三,
你數(shù),呵,它們是那么多,那么多……
彼此密密地挨近。
夜
□宗白華
一時間
覺得我的微軀
是一顆小星,
瑩然萬星里
隨著星流。
一會兒
又覺著我的心
是一張明鏡,
宇宙的萬星
在里面爍著。
1.臧詩中說星星是夜空的“小民”,宗詩說星星“瑩然萬星里/隨著星流”,二者寫星星有什么共同之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宗詩第二節(jié)與上一節(jié)內(nèi)容是不是自相矛盾?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兩首詩給你怎樣的啟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朵小花
□[俄國]普希金
我看見一朵被遺忘在書本里的小花,
它早已干枯,失掉了芳香;
就在這時,
我的心靈里充滿了一個奇怪的幻想:
它開在哪兒?什么時候?是哪一個春天?
它開得很久嗎?是誰摘下來的,
是陌生的或者還是熟識的人的手?
為什么又會被放到這兒來?
是為了紀念溫存的相會,
或者是為了命中注定的離別之情,
還是為了紀念孤獨的漫步
在田野的僻靜處,在森林之蔭?
他是否還活著,她也還活著嗎?
他們現(xiàn)在棲身的一角又在哪兒?
或者他們也都早已枯萎,
就正像這朵無人知的小花?
1.普希金在詩的結(jié)尾問道:“或者他們也都早已枯萎,就正像這朵無人知的小花?”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揭示了怎樣的哲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歌在寫法上有怎樣的特點?請簡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