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琚金民
見招拆招!教你對付他的軟抵抗
文/琚金民
不少孩子做事總愛磨磨嘰嘰、拖拖拉拉。你越是催促,他越是磨蹭;你急得火燒眉毛,他還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真是“皇帝不急太監(jiān)急”,大人的責備、嘮叨似乎也不管用。但其實,只要明白孩子的磨蹭是一種“軟抵抗”,聰明的媽媽還是有計可施的。
沛沛6歲半了,早上起床,穿衣、洗簌,媽媽要是不催,這一套他準可以拖上半個多小時;讓他整理書包,似乎永遠都整理不完;做作業(yè),更是讓媽媽著急上火,一會兒跑去喝水、上廁所,一會兒玩橡皮擦、看文具盒上的圖案,別人半小時做完,他要用近一個半小時。媽媽想不明白,自己和愛人都不是做事拖拉的人,為什么兒子就這么磨蹭呢?
類似的例子太常見了。往往是家有磨蹭兒,就有“咆哮”媽。
“快點行不行?這么磨蹭!”
“該做作業(yè)了,怎么還在看電視?”
“急死我了,你咋一點也不急?”
可是媽媽的催促、嘮叨,甚至發(fā)怒,并沒有讓孩子利索起來,他還是一幅慢慢悠悠、事不關己的樣子,就像個皮球,要人踢一下才動一下。這又是為啥呢?
其實,孩子的磨蹭是一種“軟抵抗”。對孩子來說,父母的嘮叨是一種單調(diào)重復,又不得不忍受的噪音。當他適應時,也就有了耐受力?!皼]關系,反正我能忍受你的嘮叨了,”孩子想,“除此之外,也不會有啥可怕的后果?!泵鎸Ω改赴l(fā)火時也是,孩子第一次可能懼怕,趕緊行動起來,可是“火焰”總會熄滅。于是孩子想“好了,現(xiàn)在沒事了,可以繼續(xù)放松一下子了?!?/p>
可能你會說,小小孩子就有這么多心機!其實以上的心理活動可能只是一種潛意識,連他自己也意識不到。這就是“軟抵抗”!
軟抵抗是相對于硬抵抗而言的。孩子與父母頂撞、吵嘴、反擊、不配合,屬于硬抵抗,是看得見的;而軟抵抗往往察覺不出,比如孩子用磨蹭的方式來對付父母——“你們說的,我聽!不是我不想做,而是我做不快。你們能拿我怎樣?”
催促還會帶來一種副作用,那就是讓孩子變得沒有責任心。孩子會想“我知道當下要做什么事,但是沒關系,反正有人催,有人管我,我不會誤事的。”這就把責任全都推給父母了。
不過,“奇怪”的是,喜歡磨蹭的孩子有時反而變得利索了!比如看動畫片從不耽誤,也不會像做作業(yè)一樣中途跑開。也就是說,孩子做想做的事時是不用催的,因為這讓他們內(nèi)心感到愉悅。
由此,父母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我們讓孩子做的事,能不能更“有味”一點呢?讓他們做起來多一點愉悅和享受,少一點反感和壓力呢?
Tips1用音樂作為時間節(jié)點,增加趣味性
比如沛沛起床時,我們就開始放音樂。放完第一首音樂時,看他能不能完成穿衣。放完第二首音樂時,看他能不能完成刷牙洗臉。父母也可以和孩子比比誰完成得快。Tips2用書面語代替口頭嘮叨
比如,大人可以和孩子一起來整理書包,通過行動來調(diào)動孩子的積極性,也可以把要整理的內(nèi)容列成清單,貼在墻上,讓孩子“有章可循”;還可以用寫紙條或是說悄悄話的方式來提醒孩子,避免大聲嚷嚷,引起孩子反感。
Tips3合理切分時間段
孩子做作業(yè)時,越是磨蹭越會覺得“鴨梨山大”。對
他來說,作業(yè)仿佛是一座大山。當他想著趕作業(yè)的時候,就抓緊寫,當他覺得離目標還遙遙無期時,便放松自己,以緩解壓力。
這時,父母不要總是去責備、催促,而是要幫他解決實際問題??梢愿鶕?jù)孩子學習的具體情況,允許他專心做20分鐘后就休息5分鐘,或是做完五題十題后就休息5分鐘。如此,讓孩子在每個階段都能體驗到勝利完成任務的喜悅。
Tips4正向引導,避免負面情緒
家長少嘮叨、批評、發(fā)怒,多表揚、鼓勵、欣賞。要知道,語言有暗示性和指向性——
“你今天比昨天快多了”“媽媽相信你能快起來的!”“你今天又會給我一個驚喜,是不是?”
當你說這些話時,就是在暗示孩子能做好,漸漸指向理想的目標——行動快起來了。